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49

第49章 写作及写作之外

古原是一位很早就不用故事情节、而仅凭细节铺陈就能把小说写得精彩纷呈的作家。在他的笔下,“邮票一般大”的桥镇显得舒缓而沉静,平稳而安详,大场,麦垛,头戴白帽的妇女,表情虔诚的老者,所有的一切都呈现在蓝天白云以及疏朗的晴空下。他的别具一格的诗意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西海固的乡村图景。

读他的小说,我的耳边会不时响起从清真寺里传来的梆声,这种梆声清脆、淡定,在早晨清明的天光中,它会像一只纤纤细手轻轻抚过你的心头。

它就是桥镇的梆声。

大学毕业后,我和古原先后分配到同一个单位——我们曾就读过高中的西吉县兴隆中学任教。这是一个曾孕育了作家马存贤的地方。学校坐落在镇子的中央,周围店铺林立,市声扰攘。被分配到这里教书,你基本上是被放置到了现实版的“精神租界”而和经济大潮较上了劲。打个比方说,你苦口婆心讲解了四十五分钟的“前程”论,抵不过窗外商贩们一声悠长而滋润的叫卖。换句话说,这块“旱地里的黄金商岸”,基本上摧毁了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园丁”的一切梦想。

于是我们开始写作。

写作从苦闷开始,便多多少少带了些悲壮,也有了一缕来自心灵深处的审视与关照。

记忆中到处是阳光、麦香,和人间烟火。在夏天,在收割完自家的麦子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来到暑假里平静而安详的校园。我们各据一桌,有时可以从早晨写到天黑,又从天黑写到天亮。从庄稼地直接回归到书桌旁,我们似乎是把生活也顺便带到了稿纸上,温暖、干燥,还有一缕来自大地深处的泥土芳香。

在这里,我写了《挂匾》《醉社火》《罗曼沟》。

古原写了《冬季的日头》《麦捆》和《斋月及斋月以后的故事》。

《斋月》是一篇像诗一样优美的精粹短章,当初写完它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古原的脸上竟漾起一层幸福的红晕。果然,这篇首发于《朔方》的小说,不但被当年的《民族文学》转载,且入选了该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短篇小说佳作选。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仿佛是来自天簌的短篇,放在任何层面上都经得起品咂、推敲。

这一时期,古原写出了一系列以桥镇为背景的短篇。所谓“桥镇”,其实是古原早期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虚构地名。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向善,在追求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中,人们怀揣的是一个个躁动不安而目标单纯的梦想。静的村庄,画一般的院落,朴实无华的村民,肃穆圣洁的清真寺,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浸染了作家质朴而诗意的美学追求。阅读这些仿佛是过滤了的文字,你的眼前会不时幻化出大片大片裸露的阳光,你会觉得,这样一种晾晒在阳光下的写作,非灵魂洁净和心地纯正者不能为之。

古原写小说,亦擅散文。与他的小说一样,古原早期散文亦体现了他一贯不变的追求,他常常把一种美好的情感融入到目力所及的那些事物中,纯净,明朗,诗意盎然。那些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句子,会像一曲曲撩人心扉的慢板,清澈而滋味悠长地走入你的心底,使人迷醉。

一九九四年底,我和古原同时调入固原日报社。这是个孕育了诸多宁夏新闻人才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就像不经意的闯入者那样开始了另外一种方式的生活。古原当记者,我编副刊。副刊在《固原日报》算是一个品牌,由于有着数代编辑呕心沥血的努力,它始终因为贴近读者大众而备受青睐。主持副刊后,由于众多朋友的支持和领导的器重,我的工作也是顺风顺水,很快有了起色。而古原来到报社后,便一头扎进大山深处,和那些当时已很知名的“老”记者们一起,为山区脱贫鼓与呼,为抗旱救灾谱新曲,采写了一大批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闻稿件,很快赢得一片赞誉之声。如今看来,那些用脚底板“跑”出来的文字,由于散发着一种持久的、温暖的人性光芒而在《固原日报》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这一时期,古原在新闻报道夹缝中写出来的文学作品,虽积淀不深,但明朗清新,自然质朴。他的触角业已脱开了先前的“桥镇”而探向了西海固大地深处。用评论家的话说就是:努力在现实的土壤中开掘,人文关怀的表象下是一种“范仲淹”式的博爱和悲天悯人。

这期间,我写了《名声》《官司》《唢呐声声》。

古原写了《黄土墙上的月亮》《清真寺背后的老坟院》《西海固情结》。

回头一望,我们在这个边地小城已生活了十余年,十余年间,我们或许丢弃了许多,但始终没有因为生活的繁复而丢弃当初的梦想追求。

在这里,我教会了古原抽烟、喝酒,古原则教会了我如何宽厚地对待人生与写作。

而社会又双管齐下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与坚守。

我们仍然脚步蹒跚地行走在文学之路上。

二茵茵八年——也就是我离开固原日报社来到朔方杂志社的第二年冬天,一日在办公室闲坐,忽接古原从报社打来的电话:刚写了个稿子,你给看看。听到老朋友的声音,我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和溢于言表的。开机,打开信箱,打开附件,一行醒目的小说标题立即豆粒一般跳出电脑荧屏:洁白的雪花铺满地。

这是个无雪的冬天。

在无雪的冬天看到这样一行润湿的文字,我的心不禁为之一动。

打开页面,眼前出现了我所熟悉的那些冬日场景:在小城,在村庄,大雪纷飞,这块土地之上的故事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