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60

第60章 《空信封》不是空的

年初时,偶尔听人说,郭文斌要出书了。对这种说法我颇不以为然。我当时的想法是,我总觉得我们还没到急着要总结什么的时候,趁着还年轻,应该多写一点,写好一点,如果有一天真到了出书的那个份上,你不说也自会有人替你出的。这种想法过后不久,我就见到了为出书而到处奔波的郭文斌。那时他总是骑着一辆蓝色山地车,肩上背着黄挎包,车前的篮子里撂着许多鼓鼓囊囊的大信封。他几乎每隔几天就到报社印刷厂看稿、校对,或者搞版式设计。看到他那种因烦琐而弄得疲惫不堪的样子,我就愈加觉得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些道理了。

随后就听到印刷厂的人谈论他的文章,自然这些谈论大都是赞美。此后不久,我就在印刷厂见到他散文集子的样书,书很雅致,也很凝重,黑色的底子,上面淡淡浮现着几片象征生命及情感的绿色叶子,而在叶子及藤的两端,仿佛电影序幕似的推出两行亮红大字:空信封——郭文斌散文自选集。

先是粗略地浏览了一遍目录。

然后拿回家仔细阅读了几乎所有的篇章。

晚上,当我掩上书本,眼睛定格在一片虚幻的空间里时,思绪竟不可遏抑的上下翻动起来。平心而论,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散文集子,其中个别篇什曾在《固原日报》刊登过。同一篇文章,在稿纸上看是一种效果,变成铅字后又是另外一种效果,而将这些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上的文章汇聚起来变成一本装帧精美的书,那感觉自然就更不一样了。这正如一个临河看景的人,拿起一颗石子来,你只是觉得它玲珑剔透,小巧雅致,而面对一河静静铺开在你面前的石子,你就觉得它不单单是赏心悦目,或是五彩缤纷,简直就有点儿大气或蔚为壮观了。

轻轻翻动书页,一缕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同时扑面而来的还有诗一般的意绪与心灵的怦动。

关于郭文斌的散文,已有多人撰写评论刊发于区内外各个报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有一点大家是基本认同的,那就是,他的散文以其飘逸空灵与机巧智慧在许多青年读者,特别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中悄然走红,而其散文的不拘一格则在同行写作者中影响更为直接一些。飘逸空灵,盖指其把握文体的习惯与行文走笔的风格;机巧智慧,则完全归功于他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丝一缕,能用一颗多情的心灵感悟并将其诉诸文字,没有对事物的深刻洞察与认识是绝对做不到的。泛舟黄河,一般人只觉得新鲜、壮美,他却能看到“太阳在黄河上分娩,一河的太阳崽子”。去贺兰山游笔架峰,别人看到的只是一块巨大的凹形石头,他却能站在峰顶将自己想象成一杆笔,并感觉“头上的狼豪在风中根根耸立,红色的墨汁在体内奔腾喧嚣”。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总之,这是一本感悟独特的文集,打开书页,你就不觉眼前一爽,你会情不自禁挑出其中的一篇或某一章节认认真真读下去,并很快会被他用绚烂之笔营造出来的一种氛围所打动。之后你会重新打量这个世界:原来生活如此美好——石也多情,草也多情,连搬迁一空的屋子也会因忧伤的心境而将人的温暖留下来,更不用说那些曾经有过的情感碰撞与心路历程了。

第二天,我将这本书与一些同龄作家中正在走红的散文集放在一起,我看不出它究竟有什么逊色。但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年轻的或尚不完善的郭文斌,《空信封》之后,或许我们会看到更为博大更为壮美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