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65

第65章 我读南台的《一朝县令》

由于心境浮躁和日渐懒惰的习性,近年来我对长篇小说的阅读可谓寥寥,或者说望而却步。但南台先生的《一朝县令》我还是读了,而且读得非常细心。原因之一是,南台系土生土长的西海固人,这使我感到亲切、贴近,而且滋生出一种阅读师长的别样心情和敬意。而在此之前,西海固人在外界人的眼中除了憨厚老实之外似乎别无长物。于是我想,这浩浩六十万言的长卷能否以其独有的分量和艺术高度去打动千千万万的读者呢?而作者能否以一个西海固人的心胸去包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博大内核呢?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进入了砖头一样厚重的《一朝县令》。

确切地说,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官场现形图,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故事发生的地点在西北黄土群山腹地一个名叫水泉的小县城里。在这样特定的大背景下,作者用简约和舒缓之笔让书中的人物在春寒料峭的三月一个个出场了。人物一经登场,便无一例外地带上了那个年代的色彩,进而卷入了小县城那场勾心斗角的权利之争中。大多数人普遍的看法是,人在权利和欲望面前最易显露本真,于是,这部长卷作品直面人生和直逼生活本质的勇气是不言而喻的了。作品共写人物近百个,其中主要人物不下二三十。这些性格鲜活,姿态各异的人物,可以说遍布了一个小县范围内的角角落落。职位有高低,行业有工有农,政治场面,人生舞台,百事纠葛中上演了一出出世事纷扰的多幕闹剧。借用书前内容提要中的话说就是:干旱的戈壁滩,偏偏劳民伤财去打井;不长庄稼的乱石地,却汇聚千百人开展造田大会战;公社主任吃春药竟让兽医去配,县委书记家的狗受伤命医院护士照管;大字不识的农村女人,突然之间当上了县委常委;龙飞凤舞的笔杆子,却被发配穷乡僻壤;大淫棍连连升官,小人物含冤忍怨。满腹经纶,埋在深山叹孤独;爱河自溺,风流多情说还休。黑云压城,众书生忧心如焚;毒箭伤人,老忠良命归黄泉……显而易见,《一朝县令》揭露官场丑恶和叙写众生百态的犀利笔锋是近几年中国文坛也不多见的。荒唐的年代产生了荒唐的故事,扭曲的年代制造了扭曲的灵魂。可以说,这个发生于十多年前的故事,我们今天读来感到依然真切,依然惊心动魄,特别是我们这个民族向来鄙视而终究没有遗弃的“窝里斗”现象,无疑是这部书利刃剖割的重点或核心所在。

众所周知,一九七六年是个特殊的年代,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大事;主席逝世,总理逝世,天安门事件,“文化大革命”结束……除了这一连串大大小小的政治事件外,中国北方还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在这个动荡不安的非常时期,国家和个人命运同样都飘摇不定或不可把握。作家选择了这个年份作为故事的展开,无疑是聪明的,也是有眼光的,他将众多生灵置于严酷的政治氛围下进行蒸煮和拷问,于是就产生了严肃深沉的幽默讽刺,从而也就有了形形色色打着那个时代烙印的灵魂和性格。进入书中,我们随时可以读到一些精彩的细节和片段,而这些东西恰恰就是书中人物得以鲜活的精华所在,如写曹兀龙,写文戈,写朱仕第,写吕翠儿……在这些众多的人物中,吕翠儿可以说是一个颇能打动读者的典型角色。这个家贫如洗、夫跛婆瞎的农村女人,偏偏就生的貌美如花,且有一颗春意摇荡的心。她受到公社主任冯彦虎的勾引后,便以为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尽管吃了上顿没下顿,身上却总少不了一套紫红条绒上衣青坎肩,以及一瓶味道浓郁的雪花膏。她遭人鄙视,却浑然不觉;她明明是一个淫棍泄欲的工具,却死心塌地要扮演一个追求美好的良妇,直到为了政治需要被别人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大队妇联主任提拔为县委常委后,她首先想到的依然是对感情的忠于和对别人的报答。于是,书中就有了她苟且偷欢后挤奶喂冯彦虎,怕泄露私情雪地里背冯彦虎,以及用自己微薄的常委补贴买肉补冯彦虎身子的诸多细节。吕翠儿的许多“忠于”其实正是那时候盲目崇拜的缩影和写照。本来,在水泉县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活中,吕翠儿算不得一个主要角色,但作家依然用冷峻之笔对其进行了富含同情的精微刻写。写大事件不忘小场面,写大主题借用小人物袁或者用小人物的小动作作为构建一个庞大体系的基石,正是该书成功的又一因由。

初读《一朝县令》,我不禁为作家奉献给文坛的这一份厚礼而激动不已。可以说,《一朝县令》的蕴意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一部饱含政治热情的讽刺之作,更是一部续写人间情态的洋洋上卷。近来,许多文化阶层的人都在谈论此书,更有人将其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相比较,无论褒贬毁誉,都说明其正在广大读者中悄悄地产生着它应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