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66

第66章 读《只好当官》

《只好当官》是南台先生继《一朝县令》之后的又一部长篇新作。出书之前,其某些章节就曾在区内各报刊连载或选载过。当初名为《宦林外史》或《银瓶梅》,作者署名茵茵,圈内人皆知为南台先生,但禁不住还是要纳闷:先生是否有意弄玄或刻意妙作。后读其作品,才知署名为茵茵乃一种决心与自信也。他说此书若不再版,便永不署名,俨然一种倔强又颇有把握的态度。

再版不再版,是出版社的事情,署名不署名,乃作者的事情,作为读者我还是忍不住揣着好奇与好玩一路读下去。读过之后,便觉得作者在自序与后记中的某些展望与自评绝非虚妄之词。作为一部有讽喻和喜剧意味的小说,此书是开了许多先河的,特别是在宁夏,人们还从来没有读过如此轻松又好玩的小说。记得学习文学理论时,老师曾讲过鲁迅先生对喜剧与悲剧的界定,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则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而《只好当官》却实实在在是给了读者一个“深思的微笑”。

小说的主人公名高举,很普通的一个名字,却是含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在里面。此人可谓当代某些官员的样板,混吃混喝,好官好色,百无一能,却奇迹般地由一个偏僻乡村代销点的小小营业员,而科级、处级、厅级,直至省政协副主席,丑态百出,笑话不止。从高举的发迹史中,我们读到了作家南台入木三分的写人功力,也读到了其驾驭喜剧题材的精湛技艺。这种技艺并不单单表现为行文的俏皮或表述的幽默,而实实在在是有着一种称之为“艺术品质”的东西在里面。我曾经固执的认为,一个人的语言与技艺仅仅是相貌,而品质与格调才是其永远的内在与灵魂。其实,这种“品质”在南台的第一部长篇《一朝县令》中我们就已经不经意地领略到了。

读《只好当官》,你还会感受到一种“洗净铅华”之后的小说语言,这种真正的“白话”像一种地道的老酒一样忽悠着人们的胃口,使人们在品咂再三之后仍回味不已。

或许这真是一个需要喜剧的年代。人们在百忙之中需要喜剧的抚慰,也需要喜剧在搞笑之中的警醒。而在阅读这部书的同时,我还看到了国内文坛许多知名人士对该书的评价,也听到了此书终于再版的小道消息。如果如此,相信人们对《只好当官》的阅读才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