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78

第78章 山山水水关乎情

看马致远的山水画,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以情造景,以境生情,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使人总生出画面之外的一些感叹,觉得人若与山水结缘,艺术才变得清澈、明丽、境界阔远。

《黄山烟云》给人以错落有致、缥缈如仙之感,那种雄浑与纤细并存的景象,是非情贮于胸者难以描绘的。

《飞雪图》则清淡疏朗,峭拔倨傲,用瘦硬的花墨来勾勒山的精神,让人对山的丰富和山的厚实有着一种愉悦的认识。

用笔墨点染山水的人,我总觉得他的内心深处是有着一种如山一样厚重的感觉和如水一样明亮的思想的,因为山水的造化,是人的心里终其一生也无法探究的。从这个意义讲,马致远其实走的是一条艰辛而又充满奇思妙想的艺术之路,它不但需要画家的才情,心血,还有更多有别于其他画家的胸襟与人生抱负。

关于致远的山水画,曾经有数篇文章做过专门介绍,其中尤以沈克斌先生的《致远和他的山水画》交代得最为详尽。循着这些文字,马致远的艺术经历可谓一目了然:汉族,三十五岁,祖籍原州七营,少年学画,家贫不辍,因名扬故里而被组织荐至乡文化站工作,一九九八年转正调到县文化馆至今。为了提高画技,他曾于一九九三年借贷去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学画,投在国画大师李可染高徒赵树松门下,学艺经年,技艺大进,曾数次举办个展或与别人办联展,颇受当地读者喜欢。除此之外,他还曾背着干粮赴全国名山大川实地写生,创作了一批表现祖国壮美山河的画卷,为一度沉寂的固原画界增添了些许生机。

谈及绘画,马致远念念不忘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本地画家沈克斌,一位是李派传人赵树松,前者曾以炽烈与真诚点燃了他对绘画的热情之火,后者则以耳提面命的方式捅破了遮挡在他眼前的一层薄纸,使他对国画中的积墨画技有了长足的认识。

对于中国山水画,马致远的理解自与别人不同,他觉得画山水画,最终画的是人的性情,同样一幅画,有人画境界,有人画感情,有人画的是对生活的感受,成熟的画家表现的则往往是思想的深度和对事物的认知。

画过许多张画之后,马致远渐渐感觉到了艺术的难度和自己的某些不足,他认为自己早年间读书甚少,知识面窄,题字落款书法欠佳,而这些都是制约一个画家发展的拦路石。而且对于一位有出息的画家而言,其涉猎的题材必然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阵地的,作为一个西北人,他不可能老是背着画夹去画桂林山水或黄山风光,其实黄土高原和西海固的山水才是他日后要着力表现的主要内容。

目前,马致远已在县文化馆的办公楼内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其实是办公室),每天上班之后,他总要静静地在画案前坐一小会儿,即使不动笔,他也要在心里对着宣纸琢磨一幅画的构图。他明白,于他而言,一刻不停地作画才是他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