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79

第79章 画狮虎者说

1

某一日,我在固原书画展上见到一副中堂《醒狮图》,心里不觉一震。这是一只正当壮年的非洲雄狮,背身而立,体大如牛,在不经意的回头一望中,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之风尽现眼前,让人久久凝望而不愿离去。后来就听到了一些有关它的作者金玉葆先生的逸闻趣事,说此人埋头作画,不事张扬,因无心参展参赛而使外界知之者甚少。又过数日,我又在一家私人画廊中见到了画家的另一幅名叫《寒雪雄风》的虎图。这是一只体格高大的东北虎,在搅天漫地的风雪中,兽王毛发斜倒,步履艰难,在飒然寒冬中默然前行。虎虽老矣,但王气仍存。暗想画家必是一个高胖长须的人。后来一见,却小吃一惊,没想到画家与我的想象竟有如此大的差距,瘦削,委顿,语气缓慢,举止文弱,如果不是那偶尔一露的犀利目光,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个曾画过成百上千只狮虎和鹰隼的人。

2

此后就了解到画家的身世与经历:回族,字润石,号痴虎堂主,祖籍固原,世居山城宋家巷。幼年受喜欢收藏艺术品的爷爷的熏陶而喜欢作画,五年级就以木刻、版画毛主席像在校内闻名,中学未毕业即去冷库打零工,十八岁正式参加工作,成为宁夏地矿局的一名地质队员。在长期的野外生活中,金玉葆养成了观察事物的习惯与能力,每至假期回家就伏案作画。一九八六年调至固原供销社当美工,给各大商店用大笔绘商品布景,四年后自动分流搞室内装潢,至今已有十年有余。这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作画,先画山画水画人物,后忽然改画猛禽,在固原画坛独树一帜。他的画风师从徐悲鸿,善以写意笔法画动物之精魂。他画狮虎少有静态,而是在动感中表现其兽王禽王的威猛雄姿,给人以力量的展示和气势上的震撼。

3

作画三十余年,金玉葆深谙国画之神秘与博大精深,故其作画必写意而取魂,这与西洋画中的直观与写实截然不同。他深爱着国画中蕴藉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他觉得国画处处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包括它的落款、题字与印章的讲究。为使书画相映成趣,他在作画之余苦练书法,虽不算精道,可一撇一捺却别有韵味。他临摹的毛体《清平乐·六盘山》诗几可乱真。为了画好猛禽猛兽,他每到一地必去动物园,在狮虎与大禽的笼前久久不去,揣摩其性情,捕捉其神态,而中央电视台每周一播的《动物世界》是他必看的节目。由于喜爱动物的缘故,他养成了爱饲养动物的习性,他曾经养过狗,养过猫,也养过从山里捕来的大鹰和各种各样的蛇。有朋友曾戏谑他说,他这半辈子琢磨动物的时间远比琢磨人的时间多得多。

4

金玉葆性深稳,少言语。他之所以选择猛禽猛兽作题材,是因为他觉得在这些动物身上更能折射思想的光芒和人生的寄托。他虽人在江湖却无心商海,因为作画,他放弃了诸多工作调动与赚钱的好机会。他甘愿寂寞,苦守清贫,他觉得这样才能磨炼一个画家的意志与才情。他有胞弟名金玉国的,幼年曾随他学画经年,成人后曾在中央美院进修,因画人物肖像而扬名凤城银川。金玉国也是为艺术而付出了极大代价,先离婚,后辞职,现在在银川租一间楼房作画卖画。弟兄二人见面的方式也简单至极,香烟一支,清茶一杯,之后谈凡·高,谈毕加索,分别之时道一声珍重,然后又各自埋头搞自己的创作和料理自己的生活。有人说,画虎者必有虎性,也许在金玉葆的心中,雄心与耐力才是他保持一个画家尊严的内力与因由。

走进画家的生活,你会发现一切的想象都是没有根据的。在南河滩一间五十余平方米的楼房内,五十岁的金玉葆每天都坚持着这样一种作息习惯:夜十时,待家人看完电视安然熟睡之后,他这才展纸研墨。因为国画讲究意象在先,故作画前必静心养气,而后方运笔走势。由于常年深夜思考,他竟染上了很重的烟瘾,常常于烟雾缭绕中静思挥毫,时间直至次日凌晨两三时。没有画室,没有画案,他创作的地方往往是客厅的木桌、墙壁或厨房的案板。三时以后,他才收拾纸笔上床,此时却睡意全消,他只得用读书的办法催眠一小时,小睡片刻后又要去装潢门市部上班。由于疲劳紧张,他最终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在住院治疗期间他想,人活一生究竟要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艺术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艺术之境又是多么深奥而不可探究啊。出院之后,画家在自己的新作牡丹图前留影纪念,既有“立此存照”之意,又有“劫后余生”之叹,他才觉得艺术的真切感受是和生命及活着的意义紧密相连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