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85

第85章 书艺三悟

近日,从报上获悉我市青年书法家齐国旺、杨冬青在国展上获奖,这又是固原书坛的一大喜事。在此期间,按照计划我采访了青年书法家杨明德,采访之前,我从资料上得到了一些他的简单情况:回族,瓦工,系原州区寨科乡人,小学时即喜欢书法而跟随老师学字。参加工作后,他仍习练不辍,虽家贫,但买笔墨纸砚和书帖从不皱眉头。以前纯属胡乱涂鸦,一九九茵年后始正式临帖,从唐楷入手,写过欧阳询《九成宫》,柳公权《玄秘塔》,继临唐《怀仁集圣故序》、《兰亭序》等;写过智永千字文,黄庭坚《经伏波神祠》,今年转临陆机《文赋》,对当代知名书法家也是常读常习。其书法作品在“学习雷锋杯”全国书法赛中获优秀奖,并在一九九八年宁夏首届高校书法联展中获三等奖,同年作品入选全国回族书法展。

他的作品虽然未形成鲜明的个性,并不像老一辈书法家那样被很多读者所熟识、认可,但他左冲右突的走势与不畏困境的精神却给人以希望和极大激励。

对于书法,明德曾有三悟,这三悟基本上概括了他曾经有过的经历和关于书法的见解。

一为多拜师。在区建筑公司工作时,杨明德就曾向北京知名书法家聂松升写信求教过,也曾深夜拜访过当时因受迫害在区图书馆干活的胡公石(因故未见),后来借给妻子看病之机,还千里迢迢拜访过北京书法家刘炳森。到了20世纪90年代,固原书画市场红火,全国各地的大腕名家不时来固献艺。明德总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从他的厚厚一沓照片中,我看到了他与许多大书法家谈艺与聚会的场景。他说,从这些人身上,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二为多学习,多临帖。明德深知自己文化上的缺陷,故习字后从未间断过读书,偶尔兴起还写一些心得体会。他觉得书法若不临帖便等于无根,而没有根基的花朵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

三为多听批评意见。在这一点上,明德记忆犹新的是二茵茵一年三月区书协在固原召开的一次书法培训研讨会。在那次会上,区内的一些老书法家对固原中青年书法家的作品进行了一一点评,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尤其对一些“误入歧途”又“自以为是”的作品的剖析更令明德受益匪浅。他觉得书法还是要走正道,其实听一听行家的批评也等于让人指点迷津。

明德现居北塬一单元楼内,因身体状况不佳近来在家休息。在他不大的居室中,我看到了许多散乱的书帖与随意堆放的纸张,这正是一个人“进入状态”时的外在表现。说到书艺,他的表情不禁谦恭起来,翻开一堆字帖细数自己对古人名帖的感悟与认识。从他的谈吐与作品中,我隐约感受到他对书法的挚爱及对“艺理”的参悟。可以说,他正在一步步走近那些真正属于书家的神圣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