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17324400000014

第14章 小小的窗口,大大的市场

盖茨对视窗寄予厚望。他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来思考:这个程序应该以什么面目出现?它应该怎样工作?这视窗应该彼此遮盖还是并列?图标应该是什么样的?视窗的框架该用什么颜色?用什么名称?他为所有那些视窗上可视的要素操心。

在20世纪80年代初,盖茨将微软的目标定在两个方向上:为个人电脑的使用者研发产品和建立国际销售能力。他建立了微软出版社,出版和发行怎样使用各种微软软件的指南、手册;他还建立了若干办公室,针对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市场,发给一些公司销售微软产品的许可证,并为他们增加了客户服务部门……

微软发展扩张的速度引人瞩目。人们都知道,在早期电脑产业中,赫赫有名的苹果公司独树一帜,他们的麦金塔电脑流行一时。为使电脑操作简便,苹果公司研发了一种叫做“图形用户界面”的系统。这个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研发,它使用鼠标操作完成而鼠标是由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治·英格伯特在1963年发明的。麦金塔电脑的使用者可以移动鼠标,在显示屏幕上点击很小的图像来操作电脑,不需要去记住非常繁复的指令。

盖茨看到,让电脑简便易用,是电脑业扩大市场的关键,他相信“图形用户界面”是打开未来电脑大普及的一把钥匙。

微软与IBM从合作伙伴转变成了竞争对手之后,IBM搞出来的S/2就成了比尔的眼中钉。为了取代OS/2,比尔做出了一个沉甸甸的抉择:把自己公司的前途,押注在取名为“视窗”(Windows)的操作系统上——“视窗”是指那些能独立分开的框架平台,使用者能在电脑屏幕上将它设置出来。它的特点是使用图形用户界面,使用者用鼠标来操作电脑,这样电脑使用者就可以不用死记硬背那些难写的指令,只要让你的鼠标跑去舔舔那些图标就行了。视窗也更加人性化,会使用户感到亲切。它还允许使用者在同一时间内运行多个程序——这种操作也叫多重任务处理,它使人们很容易地把信息从一个程序挪到另一个程序中。

盖茨对视窗寄予厚望。他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来思考:这个程序应该以什么面目出现?它应该怎样工作?这视窗应该彼此遮盖还是并列?图标应该是什么样的?视窗的框架该用什么颜色?用什么名称?他为所有那些视窗上可视的要素操心。

为第一代视窗工作的有30 个程序师,这个新产品的挑战着实令人振奋。为了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任务,他们废寝忘食,有时累得筋疲力尽。到了1984年,视窗的研发仍然远远地落在计划的后面。盖茨越来越急躁了。他对程序师赶出的活儿不满意,经常要求程序师作伤筋动骨的修改,有时甚至要求他们把花费几个星期写的代码全部扔掉,重新做起。公司里的这种气氛使得程序师非常沮丧,管理人员也感到压力很大,若干人员索性离开了公司,“他们忍受不了盖茨阵发性的叫喊和鲍尔莫的扔东西”。就是鲍尔莫本人,日子也不好过,他回忆说,因为计划拖延,有一次盖茨甚至威胁说要解雇他,不过事后盖茨不认账,说那种威胁“只是开个玩笑”。

1985 年,盖茨庆祝了他30 岁的生日,家人和朋友、同事一起举办了滑旱冰生日聚会。这一年也是微软公司成立十周年。10年来,盖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他的事业上。付出的心血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一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达到创记录的1.4亿美元——微软什么都卖,包括操作系统、商务软件、硬件和电脑工具书。盖茨本来计划让公司保持在1000名员工的水平,但是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越来越多的部门,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手,公司的规模一个劲儿地膨胀,这个人数很快被突破,他已经不能像往常那样随口叫出所有员工的名字了。

盖茨最欣慰的是,视窗的第一个版本这一年在全美出售,成为他赠送给自己“而立”的最好大礼。不过,视窗还有一些程序上的瑕疵,与之配合运行的应用软件也还不多。有些电脑专家甚至怀疑:视窗图形用户界面是否真的就像微软所说的那样,是个人电脑的未来?但盖茨可不是其他一般人轻易能动摇其信心的,视窗才刚刚起步,前途无可限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