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17324400000035

第35章 注重年轻、有才华的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再好的金钱和福利等外在诱因都不是能驱使一个人长久为微软卖命的关键,也不能使人在微软公司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微软公司的知名度,无疑是微软公司能够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今,电脑行业日新月异,专业化的特色越来越凸显。微软被评价为全球最具专业化特色的十大跨国集团公司之一。维护这种专业化,关键是在技术人才的运用上。因此,比尔·盖茨提出微软聘用人才的出发点是:寻找对电脑对软件特别感兴趣、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乐意和其他探讨软件未来的人一起工作的人。

有鉴于此,比尔·盖茨在聘用人才方面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喜欢雇用年轻、有才华的聪明人。这一点前面谈过。在整个微软公司每年录用的新员工之中,初出学校的员工所占的比率高达80%以上。

比尔·盖茨之所以偏爱雇用年轻、有才华的人,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没有工作压力,容易对工作产生狂热。一般年轻人,不会把钱看得胜过一切、不会计较薪资,微软公司采取低底薪制来试用,而且微软公司在考核员工业绩的时候,只要求员工的工作成就,不重视员工资历、学历及职位,不重视形式,只看重成果。

微软公司制定的这一制度很符合年轻一代的“冲劲”。下面我们看看微软公司的招聘情况——这里是微软公司负责人才招募工作的负责人鲍尔默与耶鲁大学的四年级学生,正在四处找工作的约翰之间的对话:“对软件的情况,你能不能说说有多少了解?”在微软招聘设在耶鲁的办公室,约翰刚一坐下,鲍尔默就开始提问。

“你对软件有没有兴趣?你觉得软件是不是无所不能?”“你认为软件的开发,对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根本性的影响?”

问题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一样。鲍尔默似乎有意不给约翰思考喘息的时间,问题千奇百怪,甚至他会突然问:“你是喜欢穿西服,还是牛仔裤。爱不爱吃汉堡?”

在鲍尔默连珠炮似的提问面前,平时以伶牙俐齿著称的约翰,也被弄得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他唯恐应付错了失去这个机会。还算幸运,约翰靠敏捷的反应和小心的应答,最后终于听到鲍尔默对他说:“如果你有兴趣,请三天后到微软看看,参观一下我们公司。”

约翰顿时松了一口气。因为,按微软的规矩,邀请你前去参观,就意味着他们很满意你,决定要你了。

微软经常采取像考核约翰这样的方式,在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农,以及日本的东京等世界著名的大学招募人才,把它们作为微软的储备力量。微软不像其他的大公司,每年制订专门的招聘计划,而是时常派人到这些大学调查,物色人选,然后是面试,邀请参观。因此,有活跃的思维和高智商的人才,一般都能在微软找到工作,微软的人力资源由此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们只需要少部分的人去做正规的事。”而他只是“从中参与每一个工程”。比尔·盖茨是一个可怕的完美主义者,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司,比尔·盖茨虽然无法亲自做每件事,但他对公司上下每个环节都非常关心,拥有极大的控制权。在谈到微软公司的经营秘诀时,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表示:“我是搞技术的,对于行政管理并不是很在行,可是微软公司有一个传统,就是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来做事。”

吸收那些既懂得技术也懂得如何将产品商品化的聪明人,是微软公司寻找工作伙伴的准则。管理阶层只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这些人自然会对微软公司效力。

精力充沛的微软公司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先生,便是比尔·盖茨“只聘用年轻、有才华的人”的一个极好的例子。人们谈起史蒂夫·鲍尔默先生时,都说他是结合了很多人的优良特质于一身。

20世纪90年代初,微软公司经过4年的奋斗,以每年增长近10亿美元的销售成绩,让人称奇。尽管微软公司软件发展技术要比它的销售业绩更令世人瞩目。然而,史蒂夫·鲍尔默的一个朋友,加州一家公司的总裁杰尔·阿马托指出:“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微软公司并非总是拥有最好的产品,但只要销售队伍一参与,就会赢得市场。”许多人都认为,听史蒂夫·鲍尔默讲话,像是聆听上帝的福音。阿马托说:“如果他不做现在这一行,他肯定会成为教会的牧师。”

关于史蒂夫·鲍尔默先生的精神与活力的故事很有趣。底特律一家学校的老师杰里·汉森回忆起鲍尔默先生在黑板上演算数学题时的情形说:“他总是很兴奋,生机勃勃,在黑板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史蒂夫·鲍尔默先生的妹妹雪丽说:“他是一位善于激励别人的人,他也激励我,由于他的鼓励我跳过三年级。我的老师说,如果我完成了数学课本的习题我还能跳级。”

史蒂夫·鲍尔默极力帮微软开拓凤凰城地区的业务,以便微软公司能“更贴近客户”。史蒂夫·鲍尔默所获得的成功丝毫没有减少他的奋发精神,有多少拥有25亿美元财富的总裁们肯去担任地区助理销售经理呢?微软公司雇员深深被这位精神饱满的副总裁所讲的话感染。微软公司一位市场经理说:“他要求你思考时,不要拘泥于规则。与鲍尔默交谈后,你就愿意为公司付出一切。”

当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被问及史蒂夫·鲍尔默的情况时,他显得异常兴奋,他们在哈佛大学是同学。比尔·盖茨说:“史蒂夫·鲍尔默先生是校刊的主编、足球队的经理、男士俱乐部的成员、文学杂志的负责人。他认识所有的人,而我谁也不认识。我们俩确实是个性兴趣完全相反。”

史蒂夫·鲍尔默的朋友派翠克说:“人们没有意识到他具备了传统大学生的所有素质,他实际上绝顶聪明。人们一般把他看成一个商人,但是作为讲究谋略的思想家,他也同样是最好的一个。”

“史蒂夫·鲍尔默和比尔·盖茨都能非常虚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派翠克补充道,“他们善于采纳公司外部人员一切好的建议。”

史蒂夫·鲍尔默与微软公司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真正做到了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在微软公司,不问你的经验或资历,只要有足够的才能,你就有机会成为公司的一员,所以微软公司能够网罗到全世界的精英为它打天下。

在微软公司工作的压力虽然很大,但是其福利优厚,能让许多员工成为百万富翁,这也是留住人才的原因之一。许多报道和宣传都把比尔·盖茨的成功归因于学生时代就具有的创造力、坚毅力和对工作执着的决心及热爱。微软公司也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创立。当然,也就能吸引具备这样特质的人共同参与并为之卖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再好的金钱和福利等外在诱因都不是能驱使一个人长久为微软卖命的关键,也不能使人在微软公司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微软公司的知名度,无疑是微软公司能够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能进入微软公司工作,也可以说是精英分子吧!一般而言微软公司,没什么固定的招募计划,但人员源源不断的补充,而且素质颇高,来自顶尖高校的年轻程序设计师是微软的宝藏。微软公司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内部激励机制,提供更好的待遇与工作环境,借此吸引最优秀、年轻、最有才华的人。

随着微软公司的业务发展,其机构和人员日益庞大、增加。然而,比尔·盖茨仍然坚持程序编写人员必须组成一个小集体进行工作,以便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盖茨认为,小集体才是工作的正确方式。他说:“当时我们开始开发软件时,我们总共只有五个人从事这项工作,还包括我在内。今天我们有七个人从事这项工作。最多时,我们投入这项工作的有十五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