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17324400000007

第7章 编制BASIC语言

对别人说自己有一种计算机程序,而事实上又没有,这种情况使盖茨和艾伦别无选择,只有尽快研制出一套BASIC程序才能证明自己并没撒谎,而且还必须赶在别人的证明之前,因为其他人也可能在像他们一样把许诺变成事实呢。

艾伦一直有自己办电脑公司的想法,为了拉比尔·盖茨这位小兄弟回华盛顿州去创业,艾伦不惜放弃原来的工作,随盖茨来到哈佛,并就地找事做,以便劝说盖茨退学。

1974年,盖茨和他的密友艾伦出于对计算机的热爱,开发出一种计算机语言BASIC,但却由于没有合适的计算机运用,还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可言。

1975 年1 月,美国《流行电子杂志》封面上刊出了首部电脑机组的图片,同时印着一行醒目的大字:“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

艾伦上街路过杂志摊时,不经意之中发现了这本封面赫然的杂志。他掩饰不住心中的狂喜。立即买了一本,急忙翻阅了几页,向比尔的宿舍跑去,推开门只说了一句话:“嘿,亲爱的比尔,我们终于有机会运用BASIC 做一点事情了。”

BASIC是一种计算机语言,盖茨和艾伦已经于1974年年底编制出来了。当时他们只是被计算机所能做的任何事情的可能性迷住了,试图去汲取这个非常广大的知识领域而编制的,没有想到具体的应用问题,所以他们并没有起用这种语言去编制成套的、完整的、能够在计算机上使用的程序。

由于激动和兴奋,第二天,他们给奥泰电脑的生产公司——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打长途电话询问具体事宜,并且认认真真地阅读了《流行电子杂志》上关于奥泰电脑的介绍。最后,盖茨又一次拨通了该公司经理埃德·罗伯特的电话,告诉他自己和朋友已经研制出了一种BASIC语言,只需稍加修改便可用于奥泰电脑上。

不过,事实上他们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程序,而罗伯特也正是这样估计的,他不相信他们,因为他听到的类似的电话太多。但是,罗伯特对盖茨的答复也和对其他人的一样,无论是谁,哪个最先提供给他所需要的BASIC,哪个就获得了同他做生意的权利。

对别人说自己有一种计算机程序,而事实上又没有,这种情况使盖茨和艾伦别无选择,只有发奋尽快研制出一套BASIC程序才能证明自己并没有撒谎,而且还必须赶在别人的证明之前,因为其他人也可能在像他们一样正努力把许诺变成事实呢。

在随后的8周里,他们俩白天和黑夜都在计算机的机房里工作,试着去干有些工程师都认为没法干的事情——为英特尔公司的8080集成块发明一种高水平的计算机程序(当初他们设计的BASIC就是为8080集成块设计的),而现在盖茨面临的是怎样把语言变成程序。

BASIC语言最初是为小型柜式机器设计的,盖茨得编写细长而紧凑的数码,并使其能够适合奥泰4位数字的最大信息容量。这样做好比要盖茨那双13寸的脚挤进8寸的鞋里,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他需要解决的难题比想象的还要大。他的BASIC语言又有什么用呢?

“问题并不在于我能否编写出我的程序,”盖茨说,“问题是我能否把它塞进4位数的信息容量空间,而且运转的速度足够快。”为此,艾伦和盖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经常在计算机实验室24小时连轴干,在计算机键盘上干着干着就睡过去是常有的事,几分钟后,猛地惊醒过来,又接着敲打键盘。

艾伦曾因此认为盖茨有某种特异功能,“这家伙在梦中也一定在编程序。”对于创业的人来说,钱是不会滚进被窝的。盖茨成功了,这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事。在此之间,还从未有人为微型计算机编过BASIC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讲,盖茨和艾伦为今后的软件研制人员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为软件工业奠定了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他们制定了BASIC程序所需要的基本特性。

1975 年2 月底,盖茨通知罗伯特,他的BASIC 程序已经成功了。在艾伦带着程序来到阿尔伯基的第二天,罗伯特亲自来接艾伦,一起来到他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正式试验BASIC程序。输入程序数码的纸带后,艾伦开始用弯曲的手指敲打键盘。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奥泰计算机。如果他和盖茨无论设计8080模拟器还是编写BASIC时出过什么错,那么就意味着眼下的实验必将失败,所有的辛苦将付诸东流。突然,奥泰开始工作起来。它显示出“储存容量?”的询问信号。艾伦输进“2+2”的指令。计算机已进入准备就绪的工作状态。艾伦打出“2+2”的指令,奥泰立即显示出正确答案“4”,艾伦长舒一口气,这意味着至少70%以上的程序是正确的。围在艾伦周围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职员吃惊得合不拢嘴。艾伦后来回忆说:“这是一家这样的公司,他们能够研制计算机,却不能让它工作。我自己感到震惊,它竟能听我的指令工作。”

从此,盖茨和艾伦点燃了这场伟大的个人计算机事业的技术革命。

盖茨的父母极力反对盖茨开公司,尤其是在毕业以前。于是玛丽·盖茨求助于她在联合道路公司董事会认识的萨穆尔·斯托姆,一个受人尊敬的商业领袖。她安排盖茨和斯托姆会面,希望他们的交谈和讨论会使她的爱子打消开公司的念头,可以继续他在哈佛的学业。盖茨谈到了他和艾伦共同的前景,个人计算机革命刚刚开始,将来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台个人电脑,而挣钱的远景同样辉煌。或许将有无限的机器依靠他们的软件而运转。斯托姆不仅没有劝阻盖茨打消继续计划的念头。相反,在倾听了这位十几岁的后生小子的演说后,他鼓励盖茨好好干,争取干好。

于是,在1975年,艾伦和盖茨建立了微型电脑和软件公司(微软公司的全名)。在建立微软公司之后,盖茨除了必须设计程序和四处宣传推广微电脑普及应用之外,还要应付哈佛大学的法律课程,分身无术。

1976 年秋季,他回到哈佛大学,这时,对前途作出抉择的时刻已经迫近了,他必须在学业和事业之间决定取舍。1976 年12 月,他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退出了为他铺就锦绣前程的哈佛大学,投身到别人看来前景并不十分明朗的软件事业上。

当盖茨回顾当年的抉择时,不由的感慨地说:“我离开哈佛大学而开设微软公司,从未后悔。但是,我还是很留恋大学生活的乐趣,很希望当年有更多时间容我完成学业,然而时间不允许我。当你听到或看到不少退学人士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可能会以为创业应优先于学业。但是,我却不这样看,除非那人有一个非做不可的构思,而且认定除此之外不会再有更美妙的机会,否则还是首先完成大学学业较为上算。20岁的小伙子有机会筹集资金和聘用优秀人才,毕竟是万中无一。”

从此以后,盖茨就把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微软事业,开始了他的经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