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个故事让你泪流满面
17327600000002

第2章 学者吴晗的旷世之恋

吴晗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尤其是在明史的研究中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后又任北京市副市长。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样一位翩翩才子的妻子竟是一位身患肺病、骨结核病卧床不起的女子。

吴晗的妻子名叫袁震。袁震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向世人展示了她非凡的才华,先后发表了《武则天》、《中国地名考》等论文,成为清华赫赫有名的才女。1934年春,就在袁震即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却由于学习太刻苦、生活太艰苦而染上了肺病,不得不退学。

退学后的袁震一边顽强地跟病魔作斗争,一边仍在刻苦学习。但是,袁震在北平举目无亲,主要靠朋友照顾。

这天,朋友到医院看袁震,身后跟着一个儒雅的年轻人。原来,朋友要去广州一段时间,就将他托付给自己的挚友吴晗。出乎吴晗意料之外的是,袁震谈起了他早期发表的几篇论文。袁震的独到见解,令吴晗这个一直潜心在书斋中做学问的才子耳目一新,不由得击掌称道:“你真不愧是一个才女,令我辈汗颜也!”

吴晗与袁震的第一次会面很快就结束了,袁震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想不到袁震这样一位重病在身的女子,对生活竟还是那样的豁达乐观,而她的学术功底竟是如此之深厚。吴晗的心里再也放不下这位病榻上的女才子。从此,他便隔三差五地到医院去看袁震,与她一道讨论学术问题,后来,连自己有什么新的学术著作也都要拿去让袁震点评一番。有一次两人在讨论一个学术问题时,吴晗引证了胡适的观点,结果被袁震驳倒了,吴晗心服口服,认为难得。袁震知道吴晗崇拜胡适,就取笑他说:“你怎么老是在胡适之先生面前矮三尺呢?”吴晗听了哈哈大笑:“那么,我在你袁震面前就矮一丈!”把袁震说得咯咯直乐。

由于饮食不足、营养不够,袁震的病情逐渐加重,肺病之外,又得了骨结核病,被一副石膏固定着躺在病床上,完全丧失了自理生活的能力。面对浑身是病、一贫如洗的袁震,吴晗没有被吓倒,他来探望袁震的次数更多了。这不仅缘于学术遇到知己的激动,更重要的是,吴晗已对袁震产生了一种难舍难分的爱慕之情。

袁震也对吴晗一往情深,在她眼中,吴晗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品德高尚,待人热忱。可自己得的是重症,不能拖累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躺在床上的袁震经常对姐姐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把住那个关,不能误了吴晗。”

吴晗在北京找了一位瘫痪在床且长他3岁的姑娘做未婚妻,急坏了家乡的老娘。母亲立即写信发往北京,坚决反对这桩婚事,吴晗婉言奉禀,极力称赞袁震的人品学识。母亲心急如焚,千里迢迢从浙江义乌乡下赶到北京,她要亲眼看看使儿子如此眷恋情深的姑娘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吴晗深知,这种不愉快的见面只会加深双方的痛苦,他只得违心地声称,袁震的健康大有起色,刚刚动身到外地疗养去了。母亲只好带着满腹疑虑回乡下去了。

袁震也是别具慧眼,识英雄于莘莘学子之中。她同吴晗认识之前,中学时代就坚决废弃了同一个家财万贯的独养公子的婚约,接着又谢绝了清华大学教务长、一位年轻的留美博士的追求,而把自己的纯洁的爱情,献给了尚未成名的吴晗。

袁震也在吴晗执着的爱情的鼓舞下,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终于可以从病床上下地行走了。吴晗关山万里把袁震接到昆明。吴晗的母亲这时也到了昆明,她老人家心地善良,她在袁震面前强忍悲痛,好言相慰。但她对儿子如此固执地对待自己的终身大事,非常伤心。她痛哭流涕地对吴晗说:“这个姑娘端庄大方,彬彬有礼,是个好姑娘,但她已病成这个样子,又不能生育,你怎么能同她结婚?只要你答应不同她结婚,我可以把家乡的房屋、田产全部变卖了替她治病,替你尽心!”

吴晗满含热泪地对母亲说:“您完全错了!我们相爱,是因为我们今生今世互相不可缺少,我不能没有她,她也不能没有我。这种同生共死的感情,是1万两黄金也买不到的!”忠贞之士,金石之言,真是万金难买生死情!

与袁震结婚,无疑意味着要照料她一辈子,吴晗对此早有思想准备。多灾多难的袁震婚后没多久,又患上了子宫肌瘤,出血不止。大量的出血又引起了严重的贫血,不得不每十来天就要输一次血。西南联大的一些学生得知此事,主动提出要为他们敬爱的吴晗教授的妻子献血,但都被吴晗一一谢绝了。吴晗得知自己的血型与妻子的血型相匹配后,便瞒着学生和好友将自己的血输给了妻子。由于输血太多,吴晗一度患上了脑贫血,几次在讲课时晕倒。袁震知道后,十分痛心地说:“你不要再为我输血了,我反正是这个样子啦,多活一年与少活一年也没多大差别的,可你肩上的担子重啊,你的身体千万不能垮呀!”吴晗听后却轻松一笑,安慰妻子说:“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为了使你早日康复,我就是少活十年八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支付袁震的医药费,吴晗把自己的生活费用降到了最低限度,身上穿的是大学时代的破旧衣衫,脚下是露出了后跟的布鞋,每次去上课来回都要走20公里的路。为了给袁震增加营养,吴晗买不起肉时就买些牛骨头来炖汤给袁震喝,他自己每次给袁震输血后,也不过喝碗牛骨头汤补补身子。后来到了实在没有钱的时候,他便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书卖给清华大学图书馆,以解燃眉之急。

担任领导职务后的吴晗公务缠身,但他对袁震的感情和照顾仍是一如既往。袁震的病情稍好后,也尽力在学术上充当丈夫的帮手。许多人在吴晗家里都见到过他俩逐字逐句推敲文章时那严肃而又亲密的情景。在妻子的帮助下,吴晗十几年间先后出版了《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等多部著作。对这些著作,袁震也花费了大量心血。吴晗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道:“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袁震的心血!”

吴晗、袁震同甘共苦了十余年,因袁震一直身体不好,没生小孩,他们就从孤儿院抱养了一儿一女,吴晗、袁震的生活就增加了许多乐趣。

1969年,吴晗夫妇先后不幸去世了,两个人去世的时间前后只隔6个月!他们结合于颠沛流离之中,死亡于沉冤未白之时,真是同生共死的患难夫妇!

爱情的伟大不是口号喊出来的,真正的爱情也不是巧克力加玫瑰花,它是日常生活中的本真和绵长。其实,粗茶淡饭,也完全可以滋润着寻常的岁月,含蓄而温馨,天长而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