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个故事让你泪流满面
17327600000037

第37章 精忠报国

学位毕业仅7天,便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52岁即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干干净净地走完了自己一生的人,他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又是一个将整个身心奉献于自己的事业的人,因此赢得人们的崇敬;他更是一个成就丰功伟绩的人,因此使人们由衷地钦佩和敬仰。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获得诺贝尔奖!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地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去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会崇敬他!

邓稼先有一次在西湖开会,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先生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说。

那是一封让杨振宁喜极而泣的信。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到了国内,很想问邓,但是没有启口。直到上飞机时,他问了:“有没有美国人?”邓迟疑了一下,说:“你先走吧。”邓回去后立即请示周总理。周说:“把实情告诉他。”

邓马上写了一封信,送信的人就等在桌边,立即拿了上飞机。到了上海赶到给杨振宁的送别宴上,亲手交给了他。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杨立刻到洗手间去了。作为一个宴席的主宾,突然泪流满面,人们的惊讶可想而知。

他流泪了。他当年在云南,后来在海外盼望过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是他的祖国。中国人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他的泪水流在中国,中国接受着。

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邓的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他得的是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当时实验失败,大家都不知所措,邓老说他是总指挥要为这次失败负责,还说他做这行经常接触这些放射性物质,应该是他进去取出哑弹。然后他就和一个战士开车进去,找到哑弹后邓老下去把哑弹抱上车来,之后身体就越来越差了。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到试验场……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几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邓稼先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句话,斯人已逝,他的精神却永远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