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个故事让你泪流满面
17327600000038

第38章 人义犬忠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舰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落水。邓的爱犬“太阳”游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胳膊,被他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子。最后邓世昌“望海长叹,扼犬竟逝”……多少年来,这则狗与人的忠义故事被争相传颂。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

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发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发鱼雷击中。锅炉迸裂,舰体下沉,全舰250名将士落海。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随从刘忠投救生圈给他,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的爱犬游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胳膊,也被他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最后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沉入海底。

邓世昌壮烈牺牲后,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邓壮节公”之死种种,尽管说法不一,但其英勇忠烈,世人共赞,万古流芳。

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清幽宁静的天河公园,从东门进去后往北走,你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这样一座墓园。

它静静伫立在一个小山冈上,墓园里一尊白色雕像高高矗立,只见他手持望远镜,披风飘飘,坚毅而沉着地望着远方。雕像后面,翠绿的松柏丛中,是一座环形墓,这里,便是邓世昌的衣冠冢。当年,邓世昌以身殉国后,黄海沿岸渔民纷纷驾舟下海,欲打捞其尸体,然而,大海茫茫何处觅?其家人含泪把他的衣冠装入棺中,建起衣冠冢,以寄哀思。

少小离家,从军27载,邓世昌以特殊方式魂归故里。

邓世昌衣冠冢原本不在天河公园,而是在天河区沙河镇天平架石鼓岭,那里本是邓氏的家族墓地,邓世昌的墓就位于他敬爱的母亲的墓之下。据邓权民听祖母所述,当年墓里所葬的遗物里,有一顶红缨帽。它的由来,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当年,邓世昌曾从英国带回一条大西洋狗,出入必带,惟独甲午海战时,不知是何原因,没有带同前往。那天黄昏,这条西洋狗见主人仍没有回来,表现得非常焦躁,嘤嘤地叫。很快,邓世昌殉国的消息传来,悲痛万分的家人对狗说:“你主人在黄海战死了。”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这条狗听后夺门而出,向外狂奔,过了很久,才全身湿漉漉地含着一顶红缨帽回来,大家一看,正是邓世昌平时所戴的帽。那条狗把帽放在厅中央,转身又向外狂奔,再也没有回来。

1994年,甲午战争一百周年纪念。为弘扬爱国精神,政府把邓世昌衣冠冢迁至了天河公园,并立邓世昌塑像与墓园,任由后人凭吊缅怀。

“一生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激励着诸多仁人志士去报效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而奋斗终身。用自己的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这是世上最不可抗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