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人管人术
17330000000064

第64章 管人范本(15)

故此,一个富豪便往往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李嘉诚用人之道,显然超卓。

如果他一直只任用元老重臣,长实的发展会不如今天壮大。

“长实在80年代得以急速扩展及壮大,股价由1984年的6元,升到90元(相当于旧价),和李嘉诚不断提拔年青得力的左右手实在大有关系。

元老重臣经验丰富,老成持重,但拙于开拓,缺乏闯劲。

事业处于上升期,则需要勇于开拓。

企业越来越大,就需要科学管理,就需要专才。

如果说,创业发动需要忠心耿耿、同甘共苦,随着事业扩展,单凭这些便很不够了。

这时候,十分需要青年人的闯劲。

哪怕是跌几次跟斗,走一些弯路,只要吸取教训,始终进取,就能成功。

3.善于指挥

与霍建宁任同等高职的少壮派,有一位叫周年茂的青年才俊。

周年茂的父亲是长江的元老周千和。

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李嘉诚就把他作为长实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与其父一道送他赴英专修法律。

周年茂回港即进长实,李嘉诚指定他为公司发言人。

两年后的1983年即被选为长实董事,1985年后与其父周千和一道被升为董事副总经理。

周年茂任此要职的年龄比霍建宁还小,才30出头。

有人说周年茂一帆风顺、飞黄腾达,是得其父的荫庇——李嘉诚是个很念旧的主人,为感谢老臣子的犬马之劳,故而爱屋及乌。

周年茂的“高升”,不能说与李嘉诚的关照毫无关系。

但最主要的,仍是周年茂的实力。

据长实的职员说:“讲那样话的人,实在不了解我们老板。

对碌碌无为之人,管他三亲六戚,老板一个都不要。

年茂年纪虽轻,可是个有本事的青年呀!”

周年茂任副总经理,是顶移居加拿大的盛颂声的缺——负责长实系的地产发展。

茶果岭丽港城、蓝田汇景花园、鸭利洲海奕半岛、天水围的嘉湖花园等大型住宅屋村发展,都是周年茂具体策划落实的。

周年茂肩负的责任比盛颂声还大。

他不负众望,得到公司上下“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好评。

长实参与政府官地的拍卖,原本由李嘉诚一手包揽,现在同行和记者常能见着的长实代表,是一张文质彬彬的年轻面孔——周年茂。

周年茂外貌像书生,却有大将风范,临阵不乱。

该竞该弃,都能较好地把握分寸,令李嘉诚感到放心。

长实的地产发展有周年茂,财务策划有霍建宁,楼宇销售则有女将洪小莲。

在长实的初期,这些工作全由李嘉诚“一脚踢”(一手包揽)。

现在,李嘉诚的领导角色,由管事型变成管人型。

正如商场战场流行的一句话:“指挥千人不如指挥百人,指挥百人不如指挥十人,指挥十人不如指挥一人。

”指挥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当然,对集团的重大决策与事务,李嘉诚仍得亲自出马。

从这里看出,李嘉诚确实很念旧,以至爱屋及乌。

但更重要的是他尊重及任用贤能。

假如周年茂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李嘉诚要答谢周千和的方法有许多许多,简单地说,可以送他一笔钱。

但绝不可能拿自己的事业作儿戏。

李嘉诚让俊彦辅佐大业,得以从事无巨细一把抓的初级阶段解放出来,将精力专注于更大的事业上。

“指挥一人”的观念是上乘的法则,李嘉诚就这样实践。

4.不惜代价抓住人才

马世民是英国人。

1966年,马世民来到英殖民地香港,进入最负盛名的怡和洋行工作,一干就是14年,深得怡和器重。

70年代末的一天,马世民代表怡和贸易来长实推销冷气机,希望长实在未来的大厦建筑中,采用怡和经销的冷气系统。

他竭力要见李嘉诚,李嘉诚并不过问这一类“小事”,还是同意会见这位倔强的“鬼佬”经理。

这次会面,彼此都留下深刻印象。

马世民自我评价说:“目前来说,我的能力和经验还有待于边干边学。

但香港是这样,只要你拿出真本事来做生意,你就会学得很快。

”马世民还说:“我属龙,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是龙的儿子。

李嘉诚也属龙,不过比马世民整整大12岁。

李嘉诚与马世民就好些话题交换了意见,对这位“龙老弟”颇有好感。

1980年,40岁的马世民决定告别打工生涯,自立门户创立工程顾问公司,承接新加坡地铁工程。

1982年后,李嘉诚与和黄行政总裁李察信,在“立足香港”问题上分歧加深。

李察信去意已定,李嘉诚积极物色接任人选,竭力拉马世民加盟。

1984年,李嘉诚透过和黄收购了马世民的Lkvellrlm公司,委任他为和黄第二把手——董事行政总裁。

马世民一上任,便为和黄赚大钱,并辅佐李嘉诚成功地收购港灯集团。

是为当时华资进军英资四大战役(李嘉诚收购和黄港灯,包玉刚收购九龙仓、会德丰)中的一役。

我们不禁为李嘉诚思贤若渴,爱才如命击节叫好。

李嘉诚为了得到马世民,竟然将马世民的公司一起买下!

5.体恤下属

据市场保守人士估计,马世民离职前,在和黄的年薪及分红有一千万,这相当于港督彭定康年俸的四倍多。

至于马氏的非正常性收入,则很难计算。

李嘉诚为了增强下属对集团的归属感,往往会给他们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

就在马世民离职的九月中,马氏就得以用每股8.19元的价格购入160多万,当日就按23.84元的市价出手,净赚2500多万元。

商人在商言商,皆为利来。

李嘉诚体恤下属,让下属分享利益,可使集团拥有更强的凝聚力。

其实,如果要计算的话,李嘉诚给予下属额外的利益,比他们因勤奋工作而创造的效益,相差不知凡几。

就以马世民来说,低进高出长实股,净赚2500多万。

但是马世民为和黄和李氏家族创造的盈利则以十亿百亿计。

以小换大,最后最大的赚家还是李嘉诚。

6.以恩报恩

杜辉廉(PhweTed)是英国人,出身伦敦证券经纪行,是一位证券专家。

七十年代,唯高达证券公司来港发展,杜辉廉任驻港代表,与李嘉诚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万国宝通银行收购维高达,杜辉廉便参与万国宝通国际的证券业务。

杜辉廉被业界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他是长实多次股市收购战的高参,并经理长实及李嘉诚家族的股票买卖。

杜辉廉多次谢绝李嘉诚邀其任董事的,在众“客卿”中惟一不支干薪者。

但他绝不因为没有支干,而拒绝参与长实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的决策,令重情的李嘉诚总觉得欠他一份厚情。

1988年底,杜辉廉与他的好友梁伯韬共创百富勤融资公司。

杜梁二人占35%股份,其余股份,由李嘉诚邀请包括他在内的18路商界巨头参股,如长实系的和黄、中资的中信、越秀、地产建筑老行尊鹰君与瑞安、旅业大亨美丽华等。

这些商界巨头,不入局,不参政,目的在于助其实力,壮其声威。

有十八路商界巨头为后盾,百富勤发展迅速,先后收购了广生行与泰盛,百富勤也分拆出另一间公司百富勤证券。

杜辉廉任这两间公司的主席。

到1992年,该集团年盈利已达6亿多港元。

在百富勤集团成为商界小巨人后,李嘉诚等主动摊薄自己所持的股份,好让社梁两人的持股量达到绝对的“安全”线。

李嘉诚对百富勤的投资,完全是出于非盈利,以报杜辉廉的效力之恩。

不过,李嘉诚持有的5.1%百富勤股份,仍为他带来了大量的红利。

百富勤发展迅速,是市场倍受宠爱的热门股。

90年代,李嘉诚与中资公司的多次合作,多是由百富勤为财务顾问。

身为两间公司主席的杜辉廉,仍然忠心耿耿地充当李嘉诚的智囊。

李嘉诚得到证券专家杜辉廉的帮助,在股市更加如虎添翼,甚至对股市具有强大的左右力。

李嘉诚最辉煌的战绩在股市,最能显示其超人的载体也是股市,而被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的杜辉廉在其中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功不可没。

李嘉诚投桃报李,以恩报恩,又使杜辉廉专致不二地回报李嘉诚,充当李嘉诚的“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