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细节全书
17330200000059

第59章 提升做人的高度(11)

烦恼时听听音乐,能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憧憬,使人心理趋于平静,心绪得到改善,精神受到陶冶。圣人孔子就非常爱听音乐,他自称是“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既然音乐有这么多用处,不妨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戴上耳机,听一曲柔美舒缓的音乐,让身心在优美动听的节奏中彻底放松。

当心情沮丧、闷闷不乐时,打开音响,听听音乐,不仅可享受到一种美的艺术,而且可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兴奋大脑,使你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水墨丹青中也蕴藏着快乐的源泉

生活中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人生道路上碰上点障碍在所难免,忧郁、彷徨、烦恼、悲愤可能每个人都体验过。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寄情于水墨丹青,让这些充满灵性的艺术瑰宝去抚慰你那伤痛的心。

“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寄情于水墨丹青之中,沉浸于那洒满墨香的氛围之中,笔走神龙,气韵畅通,你的心胸会顿觉舒畅,感受艺术的同时也是更好地感受生命。

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威尔福莱特·康,尽管事业非常忙碌,在他为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里,他总感觉到自己生活中缺了点什么东西似的,于是他选择了画画,每天从百忙中抽出一个小时来安心画画,不仅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画画上也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威尔福莱特·康在谈起自己的成功时说:“过去我很想画画,但从未学过油画,我曾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还是决定学油画,无论做多大的牺牲,每天一定要抽一小时来画画。”

威尔福莱特·康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每天早晨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威尔福莱特·康后来回忆说:“其实那并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个时候,怎么也不想再睡了。”他把楼顶改为画室,几年来他从未放过早晨的这一小时,而时间给他的报酬也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在画展上出现,还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被人以高价买走了。他把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作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所获得的启迪和愉悦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画不仅可以愉悦人心,陶冶性情,还可以治病疗伤。

美国有一位画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特地为一位癌症患者画了一幅《天上飞来的希望》的画。每当患者凝视这幅画时,那只正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展翅高飞的海鸥便会使他心中升起信心和希望。医生曾断言说他活不过两年,可自从他试着每天去欣赏这幅画后,他的病竟然慢慢好转。

无独有偶,另一个以画治病的故事更有趣。据传南北朝时鄱阳郡王爷被齐明帝所杀后,其王妃悲痛欲绝,整日茶饭不思,终于一病不起。试过了各种妙方,尝遍了天下良药,仍不见好转。最后,其兄请来一位画师为鄱阳郡王爷作了一幅画像。画师深知王妃之病为相思病,经过一番冥想之后,便作好一幅画密封后转交给王妃,并让人转告她说,有人曾偷画王爷像,要王妃派亲信以高价赎取。亲信取回后,王妃展开一看,当即勃然大怒,从病床上一跃而起,大声骂道:“这个老色鬼,早该千刀万剐!”原来,画上画的是郡王爷生前和一宠妾在镜前调情的丑态。可说也奇怪,王妃的病竟然从此日渐好转,最后竟然奇迹般康复。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在家中挂上几幅清丽典雅的字画,在闲暇之余细细品味,可让人赏心悦目,获得一份清净,于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作画可以让人沉浸其中,抛烦恼于脑后其中,观画可以让人宠辱皆忘,愉悦身心,获得一个美好心境。

人生低谷时刻借酒解忧又何妨

酒,在中国有很长时间的历史。酒,始终和人生有不解之缘。魏晋时期,就是酒的年代。魏晋人愿意把酒与人生联系起来,曹操最有名的一首诗就跟酒和人生有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在古代,酒最大的用途就是浇愁。古时战乱不断,人们整日为生存颠沛流离,生活的忙碌,使人们越发感觉到生命的短暂和不可确定;这种感觉在平时是无法宣泄出来的,只有在酒酣之后,才会在高歌中流露。所以说,酒,实际是开启人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这在古今都是一样的。

没有酒,便没有李白怒骂权贵的狂傲诗篇;没有酒,便没有曹操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其实,现代人比古人更是忙碌,只不过现代人更会懂得压抑,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不会像李白和曹操一样挥洒着对人生的感慨罢了。

此外,古人还以酒会友,“竹林七贤”个个都是酒鬼,也是酒友。其中,最疯狂的大约要数刘伶。他出去,常携一壶酒,乘一鹿车,鹿车上放着锹,如果他醉死,人们便可以就地把他埋了。七贤的时代,人生的志向无法得以实现,外在的压力把每个人都封锁起来。平庸的人无奈地认可了人生,平淡地生活下去,直至萎靡死亡;超俗的人把郁闷宣泄成为任诞,成了“狂”,然而他们也不知道这“狂”的尽头会是什么。刘伶的境界折射出压力下人生的不可把握:“结果”是无法预料的,人们能做的只是尽享眼前的欢乐!这,大约也正是“原野人”的心情吧!宣泄,其实并没有什么原因,只是生命的压力太重;宣泄,其实也不为什么结果,因为狂放的背后,常常是更大的无奈。

任何的痛苦都会有一个根源:平凡的人想拥有不凡的未来,不凡的人又怀念平凡的过去,这种“围城”式的期待,也许便是人生一切苦恼的症结所在。理想与现实,永远不可能真正地统一。这种苦恼,缠绕着古往今来的每一个人,这也正是从古自今,人们都借酒浇愁的原因。当你为某事而烦恼的时候,不妨热上一壶小酒,或是来上一瓶啤酒,独自一人坐下来慢慢享用,暂时把烦恼放在一边。有人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其实不然,喝酒以后的愁,是一种释放,是郁积于心的苦闷的宣泄,而宣泄以后则会大彻大悟。

任何事情都讲究个度,喝酒也不例外,要适可而止,不能贪杯,更不能酒后寻衅滋事,否则便会适得其反,真的是愁上添愁了。

当心中遇有不快,或生活中遇到麻烦事时,不妨借酒排解,或独酌,或对饮,让酒来浇灭心中的怒气,排解心中的不快。

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

整日生活在嘈杂的环境里,很容易让人身心疲惫、心浮气躁,让人增加心理负荷,从而有碍身心健康,诱发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等多种病症。所以,我们应该工作休闲两不误,在工作的同时,不忘给心情一个放松的机会。如果放长假,时间允许,你可以选择去远足,但如果忙里偷闲,那最好选择钓鱼,这既不会让你太过劳累,又能让你消除紧张的精神状态,使你恢复良好的心境。

钓鱼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静可以养神,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心平气和,使心灵得到陶冶;动则可以养形,让人舒展筋骨,锻炼身体。马克思曾说过:“一个美好的心境,要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灵上的疲惫和痛楚。”钓鱼时,手握鱼竿,独坐在钓鱼台前,不需费尽心思,“愿者上钩”即可。这种意境,让人心旷神怡,生活中的一切烦恼,早已抛到脑后,心情会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说,钓鱼可谓是修身养性、防治疾病和增强体质的极佳运动方式。坚持垂钓,不仅可以陶冶性格,培养耐性,调剂生活,消除疲劳,更能让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让人以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再次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去。

佛家修身养性讲究静,认为静可以“炼心,强体”,所以打坐是他们的必修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来的小和尚夏天热得受不了,一个劲地扇扇子还是汗流浃背,可他却见自己的师父,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一点也不感到热,似有凉风吹过。他便好奇地问:“师父,为何弟子感到这般闷热,而你却如此清凉?”师父笑着说道:“心静自然凉,心里能放得下,不去想着热,也就不感到热了。”看来,“静”字对修身、处事都是大有好处的。钓鱼也讲究一个“静”字。钓鱼时你要能耐得三分静,有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要能够冷看鱼漂起伏静观竿梢颤动。如果你心浮气躁,永远也不会钓到鱼,你必须忘我,你必须全身心放松,你必须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此时,你心如止水,似眠非眠,哪里还有什么名利、是非之争啊?

钓鱼讲究一个火候,讲究恰到好处,讲究一点“中庸之道”,钓鱼时竿提早了,钩子还未被鱼吃进嘴不行;提晚了,吃进鱼嘴的钩子又被吐出来也不行。而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只有我们投入全部的热情和希望,集中全部的精力和智慧,从容追求,沉着守候,才能适时抓住机遇,在生命的长河里钓起人生的辉煌。此外,钓鱼时也能让人心起慈悲怜悯之心,眼见得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在自己手中泯灭,心中肯定会忏悔。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一处心态,为人也讲究一个“善”字。真正的钓鱼之人,个个都有菩萨心肠。

钓鱼不仅可以让人忘却烦恼,放松身心,而且可以锻炼心性。脾气急躁者钓不得鱼,因为他们耐不得寂静;心胸狭窄者钓不得鱼,因为身旁的人钓到鱼会让他们嫉妒,让他们心中起波澜;贪婪吝啬者钓不得鱼,因为他们只想钓到更多更大的鱼,而不想下大鱼铒,他们满脑子是鱼,最后却钓不到鱼。真正的钓鱼高手,是不为钓鱼而钓鱼的人,他们图的是个过程,是种体验,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不管是姜太公垂钓,还是诸葛亮、罗斯福和达尔文在余暇时去钓鱼,都不是仅为了吃鱼,而是为了修炼身心,为了松弛一下紧张情绪和有意磨炼毅力和耐力,为了静心休养。

朋友,整日奔波劳苦的你,不妨离开繁忙的都市,到郊外觅个好去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于和风暖日之中,执竿垂钓,亲身体验一下张志和《渔歌子》诗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垂钓意境,那一定会让你留连忘返;而在垂钓时的全神贯注,静观水面鱼漂的沉浮动静,定会让你备感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也大有益于你的身心健康。

人生如同钓鱼,每次都满怀欣喜地抛出手中的钩,并不见得都会有收获,但心中总会有钓到鱼儿的希望。经得起鱼漂的上下沉浮,把握好手中的这根鱼竿,快乐地去面对每一天!

诗味人生,用诗来陶冶心胸情操

诗是什么?诗是人们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生活的表达。诗是诗人的生活感悟,是诗人的人生心得,是诗人心灵的描述。读史可以让人知古今,读诗不但可以让人知古今,而且可以让人明事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涤荡人的心胸。

诗有古诗和新诗之分。古诗讲究精练,贾岛曾“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人生也需要精练;新诗讲究哲理,“路之值得赞美,在于它不站起来要做纪念碑”,诗人韦苇的诗句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内蕴,人生本身就充满哲理,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值得人读一生的诗。

好诗不在于语言,过于优美的语言,过于华丽的辞藻,反而有附庸风雅之意,让人有束缚感。朴素的文字,平常的语言,同样可以写出动人的诗篇。“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么能歌唱呢?如果你手里握满金钱,你怎能举起祝福之手呢?”这样的诗句,语言质朴之极,而事理却鞭辟入里。

意与理是诗的艺术魅力所在,读诗重在体味诗中那诗人别有用心的意境以及启人心智的哲理。诗意并不在字,《小窗幽记》中说“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意思是说不识字的人,其人生却充满诗意。那么诗意在哪里呢?就藏在人的心中。最好的诗是用心来读的,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功利,拘泥于某种形式,即使满腹平平仄仄,也毫无诗意。理是诗人在平凡现实生活中挖掘出的人生真意,是诗人对社会人生深刻理解的阐释和咏唱,如林语堂所说:“若天地间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读诗要思考其哲理,这可以发人深思,但又不可太注重哲理。太多的理性,太多的用心,反而会束缚人性的真情流露、恬淡畅适,无为而为才会满怀意趣。好诗总是能够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意象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让人为之叫绝。

人生如诗,物质便是它的文字,而快乐则是它的意,人生价值则是它的理。生活中不能太注重物质,而忽略了快乐与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算不得幸福,如同太注重文字的诗算不得好诗一样。文字是诗的材料,是表达意与理的手段,而不是诗的全部,而物质也是生活的手段,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真正的目的在于幸福,而幸福的材料是快乐与价值,不是物质。

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诗与世事是分不开的,生活是诗的来源,读诗便可以让人明白世事。当你烦恼时,当你无聊时,不妨读首小诗,到诗中去体味人生的意境,借鉴诗人的处世哲学。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休闲读书,是一种乐趣;诗中也有处事妙方,可以解惑,读读小诗,更是一种乐趣。可以说,人生充满诗味,品味诗,就是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