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太空生活全接触
17345000000066

第66章 太空垃圾处理妙方

迄今为止,近地空间有1000多个报废的航天器在绕地球“打转”,如何逐渐清除这些太空垃圾一直让专家们感到棘手。为解决这一难题,俄罗斯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核动力“拖船”,期望它能在太空中搬运那些报废航天器或将其烧尽。

从事航天科技研发的俄著名企业“能源”火箭航天集团积极着手攻克这一航天科研的前沿课题。

该企业的专家为研制核动力“拖船”绘制了10幅设计图,该“拖船”是一种无人驾驶的长期自动处理设施,配备核动力装置。它携有容量巨大的集装箱和加工处理系统,能将报废的航天器拖拽到不影响“太空交通”的轨道,或将其完全烧尽。

近地空间约有1200个“罢工”的航天器在绕地球飞行,其中约600个这样的航天器在影响俄罗斯的航天活动。除此之外,距地表约36万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对于全球通信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越来越多的通信卫星已使这条轨道内显得十分拥挤,通信频率资源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清除该轨道内的报废卫星非常必要。

未来太空生活但事实上,也有专家对以上设想持怀疑态度。俄罗斯科学院工程学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用核动力“拖船”清除太空垃圾耗资巨大,很难行得通;如果用理论上看似可行的激光等热源对报废航天器实施“火攻”,则很难将体积大的航天器完全烧尽,所产生的很多微小碎片会成为新的太空垃圾;激光本身会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不仅可能打乱周围环境的热平衡,还可能改变其化学成分,这种后果非常危险。

2009年2月,美国的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与一颗报废的俄罗斯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约790千米处相撞,这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发生在轨卫星相撞事件。

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应对太空垃圾问题,一些专家呼吁航天国家建立协调机制,共享太空垃圾监测数据,在卫星制造、发射等方面共同采取旨在减少碎片的防范措施,为卫星报废后预留机动燃料,开发、采用发射后能完整自动飞回地面的各级火箭等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