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太空生活全接触
17345000000067

第67章 漫谈太空医院

若要把生病的宇航员送回地面医治,存在两个问题:①可能因丧失时间而危及宇航员的宝贵生命;②把生病的宇航员从太空送回地面,花费是非常昂贵的,一般约需2~3亿美元。有没有“近水救近火”和相对便宜的办法呢?有,那就是建造太空医院。

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在地面上很容易处理的疾病,在太空可能变得很复杂,如传染病如何隔离,生病宇航员的工作谁来替代?还有,在太空能对病人进行准确诊断和医疗吗?如地面上常用的透视方法——X射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准确诊断?血液检验中能用地面上的生化指标吗?特别是在太空能进行手术吗?这些都需要进行探讨和实验。

太空医院的设想

为探索能否在太空进行手术,前苏联曾在作抛物线飞行的飞机上,进行过失重状况下的外科手术试验。那是对一只兔子进行局部麻醉后作开腹手术,试验初步证明可以在失重环境中进行外科手术。不过,航天器上空间狭小,不容许建大手术室和手术台;同时,人在太空飞行中免疫力降低,手术必须在绝对无菌环境中进行。根据这些特点,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在失重环境中进行外科手术的手术舱,这是用透明氟塑料片制成的袖套式抗菌外科手术舱。一般装有2~3对手术手套。根据手术的需要,可随时改动和扩展。内有袖套式止血带和注射器,将需要止血或手术的部位伸进去就可止血和注射麻醉剂。小巧轻便的手术器械用尼龙搭扣贴在舱壁上。手术时,医生将双手插入手术手套中,用手术器械进行手术。

太空医院只能设在大型航天器上,对小型航天器上的宇航员,如果生病,仍然需要送回地面或送至太空医院医治。

另外,营救在太空遇险宇航员的“太空营救车”,也可将生病的宇航员接回地面。将来,随着进入太空的人数的增多,特别是太空旅游业的兴起,也可专门设置“太空救护车”,平时放在太空飞行平台上,也可放在地面上,它们经常处在可飞行状态,一旦接到救护信号,便可前去救护。

太空医院和太空救护车的设立,将可解除宇航员和游客在太空生病的后顾之忧。

目前,处置宇航员太空飞行中出现的各种疾病,采取“天—地”联合门诊的办法,即由地面控制中心采取遥感遥测的方法对宇航员的各种心理和生理参数进行检测,发现小毛病就由宇航医生在地面作出诊断,告知宇航员服用座舱内备用的急救药品,发现大毛病即从太空召回,到地面医疗中心就诊。

这种“远水不能解近渴”的太空医疗的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长期太空载人飞行,难以解决航天医疗难题。

前苏联宇航员拉韦金和罗曼年科一起于1987年2月6日乘“联盟TM-2”飞船进入“和平”号空间站,原计划在太空生活一年,结果拉韦金患病,不得不提前返回地面。要把患病或受伤的宇航员送回地面,约需25亿美元。怎样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研究人员曾考虑设计太空医院,即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医学实验室,为在太空长期飞行的宇航员提供医疗服务。设想中的太空医院结构为圆形,分别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连接轨道复合体的气闸舱和卫生舱段;②研究舱段,主要用于对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医学、生物学诊断和处置,该舱段将安装大量的科学仪器,并设计成模块式,以便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快速置换;③实验外科的手术舱,在这里可进行必要的外科手术和动物实验,舱内将安装桌式实验容器和麻醉仪器,以及其他各种医疗器械;④生物体舱,设置各种实验用的生物体,每个舱由一扇坚固的门分隔,各种遥感和传感器的医疗数据由计算机贮存和处理。医学实验室建成后由一名医生和生物医学家在其中进行研究工作,周期为三个月。美国宇航局也有类似的想法。

太空医院将在以下四个方面为宇航员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1)定期为宇航员检查身体;

(2)医治受伤或患病的宇航员及其他人员;

(3)减轻宇航员因长期处在微重力状态下引起的生理失调;(4)为宇航员进行体育活动提供服务设施。

此外,还提供一些“急救治疗”。

为了营救在轨道上突然患病的宇航员,美国装备了一台航天救护车。它是由一架航天飞机改装成功的,一旦轨道上传来呼救信号,可立即发射起飞,进行太空营救。它具有在飞行过程中进行救护,然后把病人安全送到地面医疗中心治疗的能力。一批有能力接受训练的医生、护士将在这辆车上工作。这辆车除为宇航员进行太空营救外,还将为遨游太空的旅客提供紧急救护。

太空医院的建立,将给宇航员及其家属带来安全感,消除他们患疾病难以得到治疗的后顾之忧,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切实保证,为人类长期载人航天创造更良好的条件。

非同凡响的空间医院

人类开发太空的目的大致有三项:

(1)到空间去获取资源;

(2)对人类是否能适应太空环境进行考察;

(3)向现代医学挑战。

科学试验表明,宇航员在长期失重条件下不仅能耐受空间真空和高低温环境,而且还能工作。尽管如此,目前仍有一系列航天医学方面的难题,如在失重环境中,血液会大量涌向头部,从而造成血液循环系统和平衡系统功能性紊乱,宇航员在空间出现呕吐昏眩症状的所谓“太空运动病”;除此之外,长期失重还会造成人体骨骼疏松,脱钙与脱磷等无机盐代谢紊乱,使肌肉萎缩等;失重还对人体的免疫力和遗传有影响,而这些生理反常现象,仅凭遥测和宇航员的感受来探索是很难深入研究的,必须依靠医生亲临现场做多方面的体验与考察,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早在1964年,前苏联就派叶戈罗夫医生随“上升”号宇宙飞船到轨道上,在那里停留了24小时,从事了相关医学课题的研究工作。10年后,又派遣阿季科夫医生乘“联盟”号宇宙飞船到“礼炮7”号空间站上“出诊”。

而随着新世纪太空科技工业的兴起,将来大型空间站、太阳能发电站、空间工厂等的建设,在太空工作的不是几个宇航员,至少会有几十人乃至几百人。因此,在考虑开发太空规划的同时,必不可少地要考虑空间医院的建设,以便解决宇航员的医疗问题,以及利用空间有利环境治疗地球上难以治疗的某些疾病。未来的空间医院将是一个综合性的医疗系统,集研究、治疗、休养于一体。

太空科技工业基地将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型社会,什么样的人都会碰到。人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或多或少出现各种异常心理、心理社会和心理生理的反应。有害作用使人从厌烦和无精打采,直至发展到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焦躁不安、睡眠紊乱、疲惫不堪和认知受损,最终导致敌意或抑郁过度,使性格孤僻。据一位宇航员的回忆说:在空间出现控制不住的心理状态,也有周期性变化,有时会情绪紧张和难以入睡,有时却乐意把闲暇或娱乐时间用于工作来打发时间,因为在工作中能感到时间过得快些,这样可消除因感觉时间过得慢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头痛、背痛及其他身体不适感。人们分析,无所事事会导致心理危机,在失重环境下尤为严重。

除此之外,长期在空间生活还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险情。一些人在空间停留时间越长,越想返回地面与家人团聚。一些人因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有一次,某位宇航员本来分工在空间站内,监测另一名出舱宇航员的生保系统,因被太空美景所吸引,抑制不住想欣赏一下的强烈欲望,于是违犯操作规程,将头伸出舱口,因未将安全带系牢,身体在失重下来回旋转,并逐渐漂离空间站,幸好被出舱的宇航员及时发现,抓住了他的脚,才使他侥幸脱险。

在空间活动的行为表明,在地球上许多看来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到达没有地方发泄强烈情感的空间环境里,则变得十分重要。若对一些小事处理不当,造成人员的心理障碍,轻则影响工作效率,重则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而建立空间医院后,宇航员出现心理障碍后可到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消除障碍。与此同时也可让宇航员轮流到空间医院定期疗养,通过改变日常生活安排、休息、锻炼及检查治疗,增加娱乐活动,使空间生活变得有情趣,打破长期待在太空令人厌烦、乏味、孤独和沉闷的气氛。与此同时,空间医院还可研究如何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设法使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维护和提高自己对空间环境的适应能力,训练并使他们掌握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由此观之,空间医院的建立,将为人类征服宇宙,排除各种干扰立下汗马功劳。

科学家指出,空间医院不仅负责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其中包括研究如何采取物理预防措施,如体育运动、电刺激、下身负压、防护服等。还要研究空间用的药物,进行临床治疗与预防。这些药物的功效在于:动员机体自身的代偿适应机制,以提高对极端因素的耐受性,预防感染、辐射损伤等;治疗疾病;消除疲劳和精神紧张。在失重状态下,机体出现体液向上移位,从而出现一系列血液循环变化以及站立耐力降低的现象。空间药理学的任务,是要寻找有效药物使血液重新分布正常化,消除小循环和大脑血液循环系统的瘀血现象,预防心脏活动的紊乱,提高站立耐力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研制预防和治疗心律不齐药、强心剂、影响心肌能量储备药、调节血管张力药等。空间医院建成后,所积累的许多医治太空病的经验与良方,将推广应用到地球上来,使更多的人受益。

有人曾乐观地估计,空间医院还将是地球上病人的圣地。在那里,可以有效地利用无重力、无菌、真空这些特定环境治疗某些疾病。例如医治大面积烧伤病人,在空间医院里,病人不需要着床,可飘浮在空中进行悬浮治疗,这样绝不会生令人烦恼的褥疮,而且在无菌下不会受到感染,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空间医院是疗养的好去处,因为它能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血液重量及黏度均减小,心脏只需花费地面1/4的力气就能推动血液循环,这对患有心律不齐和心肌梗死的人来说,心脏负担会大大减轻,促进了心肌的自然恢复。在空间医院里,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也很有利,如治疗肺气肿和哮喘病,都具有地面上无可比拟的优点。对于骨折治疗,无重力环境下,上石膏就更加简便了。而腿脚不灵活、腰痛无力的人可以在太空中自由行走。

空间医院建成后,宇航员可随时到医院就诊,白衣天使亦可到各工地去巡诊,地面上的一些伤病员也可乘坐航天飞机到空间医院去治疗,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愿望可以成为现实。知识点失重对遗传的影响失重对细胞分裂和突变没有直接的影响。至于失重对微生物亚细胞结构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美国产的一种叫底的小鱼的卵,在失重时,孵化速度比通常慢些,在宇宙空间孵出的小鱼没有发现空间定向的破坏。失重时,果蝇雌性配子里不论是高或低的突变品系的隐性致死性突变发生频率比地面对照组有显著增加,同时低突变品系的果蝇精子细胞里的突变比高突变品系的果蝇精子要多。此外,航天中的早期和后期的雌果蝇幼虫的染色体隐性突变的频率也明显增加。还发现处于幼虫阶段的果蝇,航天后在Ⅱ、Ⅲ、Ⅴ染色体之间易位有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