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勤俭节约
17347200000020

第20章 勤俭为国(8)

“现在邛州刺史逮捕了人,在百姓中已造成很坏的影响,百姓一定惊疑不定,过去和阡能起义过的人又会聚众起义,情况十分危急。我想,大人要这样办才能挽回危局:首先,派你亲信的人到邛州,当着百姓宣布你原来的文告,并把阡行全家35人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其次,要追查邛州刺史,为什么还要捕人,为什么不执行你的命令?”

陈敬碹觉得唐溪说得很对,就照他说的去办了,派出他的亲信武官牛晕到邛州,在官府门前召集百姓,再次重申了从前的文告,对阡能的同党,一律不问,并把阡行的一家全部放出来。百姓个个高兴万分,感激不尽。唐溪又将阡能的叔父召来,问他为什么邛州刺史要逮捕他的全家。阡行流着泪说:

“是因为邛州刺史要买我的50亩好田,我因为这是家传三代的产业,执意不卖给他。他便怀恨在心。不久前,他见我家的独生女儿长得美貌,要娶之为妾,我也坚持不肯,狼心狗肺的刺史,就把我的全家逮了起来,抢走了女儿,在狱中百般拷打我们,想要灭绝我们全家啊!”

“你说的可是实话?”唐溪问道。

“我说的句句是实情!”阡行回答道,“大人不杀我们全家,我们已经感恩不尽,今日怎么还要敢来诬陷刺史?”

唐溪把了解到的实情告诉了陈敬碹,说道:“邛州刺史果不出所料,借着你的名义,在邛州欺压百姓,谋取私利,霸占民女,侵夺田产,不惩处不足以正法安民。”

陈敬碹便下令追查邛州刺史的罪行,邛州刺史知道以后,走投无路,便上吊自杀了。

后来,阡行知道是唐溪的几句话才救了他一家的性命,又是唐溪的机智,才使无恶不作的邛州刺史得到应有的下场,对唐溪感激不尽。便暗暗筹集了100两金子,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潜入唐溪的府邸,见到唐溪之后跪谢说:

“小人全家性命、财产是因为大人的几句话,才得以保全,大人的恩情小人全家感激不尽。现送上金子100两,感谢大人救命之恩!”

唐溪见阡行深夜潜入家中,起初大吃一惊,后来听了阡行的话后,才放下心来,说道:

“救你的全家,不是我的功劳,是陈太师的所为,他如果要杀你们全家,我不要说几句话,就是说几天的话也没有什么作用!金子我不能收,你赶快拿走吧!”

阡行还是不起来,说道:

“大人的谦虚、清正小人早已听说,大人认为只是说几句话,没有起什么大作用,没有费什么力,但在小人是生死攸关、祸福维系的绝顶大事!大人给小人如此巨大的恩德,小人不报有何面目见人?还请大人笑纳。”

“你的心我领了,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我是以清正为荣,廉俭至尚的人,不要说100两金子,就是10两,1两我也是不能要的。我若收下1两,我一生的清廉就被断送了,还是请你不要玷污我的清廉品德。再说,劝说太师执法公正如一,这本是我们孔目官的职责,我尽了职责,朝廷给了我们俸禄,这就很够了,怎么还能再要你的呢?”

这时,街上传来一声声梆声,告诉人们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了,而阡行见唐溪不收,跪在地上就是不起来。唐溪正在没办法、没主意之时听到梆声,便顿生一个主意,对阡行说道:

“你的金子我是不能要的!现在已过三更,陈太师很快就要派兵卒巡查府邸了。到时被他们看到你在我这里,不仅要祸及你的全家,还要牵连到我和我的全家。趁现在无人,你赶快走吧!”

这一招果真灵验,阡行一听觉得也有理,如若说唐溪勾结阡能党羽,反叛朝廷,那罪不是更大了吗?便收起金子急速离开。

苏世长谏唐高祖不忘节俭

多求不如省费。

——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苏世长是唐高祖李渊的谏议大夫,因为品德高洁,为政清廉,又能直言敢谏,很得唐高祖的重用。

有一次,李渊邀请苏世长到长安披香殿饮宴,披香殿是李渊精心设计建造的最华丽的宫殿。建造之时李渊招募了全国最好的工匠,又借鉴历朝的宫殿,仿照秦朝的阿房宫式样,金饰屋壁,银裹柱梁,铜门漆户,瓷地罗帷。白日,阳光斜映,金碧辉煌;夜晚,火烛照耀,银光灿烂。宫前栽各种名贵花木,又运来美石围池作山,宫内将所获珍宝美器古玩,全摆列在四周。还选来天下美女数十人,作殿中役使、侍候的嫔妃。对于寻常人,李渊不在这里接待。在此接待苏世长,本想表示对其的尊重和宠爱。苏世长也是第一次到这个披香殿内来。

一进殿苏世长就大吃一惊,李渊竟悄悄建了这样一个华丽处所隐藏着。可见,平日向他进谏的“治国之本,节俭为先”的话,全白说了,今日要用什么办法,来让他省悟呢?苏世长陷入了沉思。但外表上他不动声色,谈笑自若。一会美女献上美味佳肴、琼浆玉液,苏世长也不推让,和李渊便杯瓶如梭,开怀畅饮。当李渊在令侍女斟酒三杯之后,苏世长精神更为激奋,便对李渊禀奏道:

“今日蒙圣上厚爱,在如此华丽、辉煌的隋炀帝宫殿宴饮下臣,下臣实在感恩不尽!”

“苏卿一贯喜欢进谏,给人的印象是你很直率、坦白、心地如镜。现在看来,世人都看错了,苏卿是最为狡诈不过的了!”李渊以戏谑的口吻笑着说。

“圣上何以见得下臣狡诈?”

“这宫殿本是朕精心建造,你为何说是隋炀帝的宫殿?”

“这宫殿如此豪华精美,原来不是隋炀帝建造的呀?”

“这是朕花了5年时间,遍招天下能工巧匠建造的,怎么是隋炀帝建造的?”

“请陛下恕罪,下臣实在不知。下臣过去陪伴陛下,只见陛下在夺取天下之时,艰苦节俭,所住的居室,不求华丽,只要能遮风避雨就行。所盖被褥,皆用粗丝缝制,破旧了还不准人换新的。所穿衣袍,也多是破旧补过的。我清楚记得,有一次,一个侍卒将陛下的破旧马笼头丢了,换上一副饰有银饰的笼头,陛下还将侍从狠狠训斥一顿,硬不用那银饰的,又去将旧笼头找来套上。圣上当时还说:“国之兴衰,人之能否成器,只需用‘节俭’二字量之,便可知矣。”臣万万想不到,隋的寝宫、鹿台的琉璃瓦会在这里看见。殿内珍珠满屋,银柱金梁,美女盈室,也只有隋炀帝的宫殿才有。圣上前后变化,下臣实在是不敢相信是真的啊!”

唐高祖李渊在听了苏世长的话后,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是啊,我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大呢?怎么在我不知不觉中,已走上了隋炀帝灭亡的道路了。不是苏世长提醒,我不是还要继续走下去吗?怎么这段日子像在梦中一样呢!苏世长见李渊皱着眉不吭声,明白自己的话已有几分效力,还要紧抓不放。便说:

“陛下,下臣因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醉意上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一通,请陛下恕罪。”

“不”,李渊颇有感触地说:“我确实走上了亡隋的道路。不是苏卿的提醒,我现在还醒悟不过来。”

苏世长听到这里,赶快跪下叩谢。说道:

“陛下这一醒悟,实在是可喜可贺!这是百姓的大福、社稷的大福、国家的大福啊!不瞒圣上说,下臣早已为圣上登基之后的日渐奢靡十分担忧。隋朝就因为奢靡无度,使人民负担沉重、痛苦不堪,最终使天命归于有道的明君。圣上如今取得江山,应该是戒除隋朝的奢侈荒淫,不要忘记打江山时的勤俭节约啊。现在刚刚打得天下,你便学着秦、隋盖起这样的宫殿来,想使天下养息元气、倡廉励俭,澄清混乱的局面,这能办得到吗?”

以后,唐高祖李渊便注意保持俭朴的风尚,以使唐的江山得以长久。

张俭不穿新皮袍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中国北宋时期,北部地区的契丹族建立起一个国家,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辽国。辽国皇帝圣宗耶律隆绪统治时期,有一位宰相名叫张俭。

张俭(115—98),字元节,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汉桓帝时任山阳郡东部督邮,宦官侯览家在山阳郡,其家属仗势在当地作恶,张俭上书弹劾侯览及其家属,触怒侯览。建宁二年(169年)党锢之祸再起,同样憎恨张俭的朱并诬张俭与同郡24人共为部党。朝廷下令通缉,张俭被迫流亡。官府缉拿甚急,张俭望门投止,许多人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他直到党锢解禁才回到家乡。

张俭做了20多年宰相,始终倡导俭朴精神,反对奢侈浪费。在辽国,因当地处北方,冬季长而且冷,人人都有皮袍。皮袍做工及面料悬殊极大,一般百姓穿的羊皮袄根本配不起面料。达官贵人常以皮袄之多少与面料、手工的好劣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人们在路上匆匆走过时,总要彼此打量一下对方的皮袍。不要说那些王公大臣了,就是一般小官吏,每人少说也有几套像样的皮袍子。

在人们崇尚华丽高贵的装束时,张俭却总是穿着那件虽干净但却陈旧的皮袍。那皮袍,少说也有30年了。

张俭常开玩笑地对亲朋说:“我和我的全家都讲究节俭!连我的名字也沾着节俭的边。”

张俭身为宰相,仅为自己准备了一件皮袍,一些有远见的人都说:“宰相尚且穿着朴素,何况我们呢!”还有些讲求奢侈的人也稍稍收敛了一些。当然,也有少数人铺张浪费搜刮百姓已成恶习,不仅认识不到张俭所作所为的意义,而且非议他有钱不用、装穷,是为了笼络人心。

人们的议论渐渐传入了圣宗的耳朵,他从一位大臣那里打听到了张俭只有一件穿了几十年的旧皮袍后,感到很吃惊,说:“如果张宰相的事果真如此,那确实令人佩服。不过,作为百官之首,俸银是不少的,怎么会连件好些的皮袍都做不起呢?真让人有些不敢相信。”圣宗把此事暗暗记在心中,总想寻找机会证实一下。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张俭到宫中和圣宗谈论国事。当张俭谈兴正浓时,圣宗事先安排好的一位小太监手拿香火,悄悄在张俭的皮袍背上烫了一个洞。张俭聚精会神地讲话,竟毫无察觉。圣宗看在眼里,心中十分得意:难道他仅此一件皮袍?

第二年冬天又来了,圣宗并未忘记此事。在众大臣又都穿起皮袍上朝议事时,圣宗故意地在大殿上走来走去,仿佛是在思考大家的发言。当他走到张俭背后时,故意放慢了脚步,仔细观看那皮袍。他终于看到了那个头一年烫的小洞。

圣宗十分感动。走到张俭面前,说:“张俭,你日夜为国操劳,为什么连一件好些的皮袍都不肯做呢?”

张俭连忙答道:“我身为群臣之首,理应俭朴,这才能扭转奢侈之风。”

圣宗想了想,又说:“朕了解你,也赞同你的想法。只是一件皮袍的确少了些,再做一件好些的,换着穿。这样吧,朕特准你到库房里从贡品中挑选一批好些的衣料。”

张俭不好违抗君命,就到库中挑选。选来选去,足足花了一个时辰,好不容易挑选了一匹他中意的皮袍面料。

张俭挟着选中的面料来到了大殿,谢了圣恩,将面料放在自己的位子上。满朝文武,包括圣宗看到了他挑选的面料后,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原来,张俭挑选的竟是一匹粗布。

金世宗崇尚节俭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宋·林逋《省心录》

完颜雍(1123年—89年),女真本名乌禄,汉名原叫完颜褒,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1123年出生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年号大定,庙号世宗,在历史上号称“小尧舜”。

完颜雍从小善于骑射,才识过人,初被封为葛王。即位之前,曾先后在会宁、中京、燕京、济南、西京、辽阳等地做过地方官,对民间的疾苦有所了解。金世宗即位之前,金朝的皇帝是海陵帝完颜亮。他统治的时期,赋役繁重,战争接连不断,激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人民的不满。1161年10月,由于害怕被完颜亮杀害,完颜雍起兵反抗,在辽阳即位,改元“大定”,他就是金世宗。不久,海陵帝在扬州被部将所杀。总结教训,金世宗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措施,重新整顿了金朝的统治秩序,使金朝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好局面。因此,清朝人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

1162年2月的一天,在金朝首都的宫门口,有个老臣局促不安地等待着求见金世宗。他叫张浩,辽阳渤海人,从金太祖阿骨打时期起就任官,是前任丞相。金世宗亲切地接见了他,并推心置腹地对他说:“现今,我感到国君难当,生怕出现一些差错和弊端。你是国家的元老,理当齐心合力帮我治理好我们的国家,好让后世人来赞扬我们的德政。”张浩是个秉公办事的人,在他任地方官时,所在的县秩序井然,政绩显著;后任尚书时,负责监督营建燕京都城的施工,也深得民心。但是,也正是在他任丞相期间,海陵帝好大喜功,滥肆征伐,大兴土木,弄得民怨鼎沸。张浩虽曾婉言相劝,可并没有抵制。张浩深感自己未尽职责。金世宗知道张浩的为人,也怕他有此顾虑,于是就对他说:“在海陵帝时,你是丞相,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有些事与你无关,因此大家并不怪罪于你。现在,我继续请你为丞相,也就是对你的信任,请你自勉,不要辜负了我的信任。”张浩对金世宗这番通情达理的讲话非常感激。这次会见,使君臣之间的感情得到了交流。

金世宗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在他统治时期,他极力崇尚节俭,并且身体力行。他从即位以来,穿的、用的,往往还是旧的。他吃的也比较俭省,从不铺张摆阔。一次他正在吃饭,他的女儿来了,他竟没有多余的饭菜给女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