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勤俭节约
17347200000008

第8章 勤俭治家(3)

他旁边侍候的太监说:“皇帝不必太俭,一年只一次端午,百姓小民都要喜庆一番,你多吃一点,也是常理。”齐明帝说:

“天子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天下,我提倡节俭,不从我做起,天下人是不会认真去做的。”平日的生活中他确实这样去做。宫中人为他准备洗澡用的皂荚水,用剩下的他要太监不要倒掉,留着下次再用。正月初一,大臣们要给皇帝送来敬贺礼品,他事先下谕,只能送不值钱的,不能送奢华昂贵的东西。一年,一位大臣给他送来了一件银制的温酒用的酒具,价钱并不昂贵,只是做工十分精巧,众大臣见了都赞不绝口。送礼人想,明帝也一定会满意的。可是,当齐明帝看了之后,不仅不赞扬,反而十分生气,叫手下人把银器砸碎。决不能让奢华之风进入宫中。后来,还是上尉萧颖胄劝说道:“酒具精雕细刻就是浪费奢华,皇上又将他砸烂,更是奢华之上又加奢华,这不是错上加错了吗?”明帝一想有道理,才把它留下来送给府库变卖。

又过几年,国家无事,农业接连几年丰收,边境相对平安,人民从战乱、灾荒、劳役的苦难中有所解脱,生活有所改善。由于齐明帝身体力行,社会、官吏的奢华侈靡之风大有改变,社会一时呈现出平安景象。在动荡不安的南朝,这也是很难得的国泰民安时期。齐明帝也十分高兴,当新春佳节到来之时,他下令宴请文武百官,宫中举办了从未有过的盛宴酒席,一时显得该年的春节特别隆盛。开宴之时,明帝赞扬文武百官为皇帝效忠,尽心职守,励精图治,使国家兴隆发达,万民乐业。百官之得宠者,也颂扬齐明帝恩德如天,厉行节俭,倾听下民心声,采纳众谏,使国家法纪严明,奖惩合度,最后齐明帝说:

“今日新春佳节,我与百官万民同乐,酒席之中不分君臣尊卑,希望人家畅怀痛饮,不拘法礼。”百官见皇帝难得如此宽待,也杯瓶交递,欣喜无比,气氛少有的融洽。明帝也叫贴身亲信给百官一一赠酒,以表君臣的心意。在这轻松、热闹的酒席中,只有一人不卑不亢,好像对丰盛的酒席视而不见、食而无味。又好像心有要事,默默难言,焦愁不堪。精细的齐明帝萧鸾也看到这位大臣的神态,便一直走到他席前问道:

“上尉今日为何闷闷不乐?是不是有烦恼的事?”

“启奏圣上,小臣确实有一疑虑难解的事郁结心头,又不敢说,又难以丢开,所以,难以开怀畅饮。”

“有什么事何不一吐为快,我如能帮你排解,也是寡人平生一大乐事!”

“当今新春佳节之时,满朝上下乐乐融融,我一说出来,必扫大家的酒兴,还是改日面奏圣上。”“上尉不必担心,没有什么事会使我们扫兴的!如今国富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无灾荒、战乱、饥馑,还有什么会扫我们酒兴的?”

“那我就不敢隐瞒,直言面奏。”那人便大声说道:

“圣上不知是否记得前朝留下的车、轿、船上镶饰的金银美玉何处去了?”

“是我下旨叫全挖下来送给府库去了。”

“圣上又是否记得一年新春,百官送礼朝贺圣上万福,有一精制的银酒具圣上见了之后,如何处置的?”

“记得,我要下令砸碎,但是听了你的劝说,才送给府库变卖。”

“那请圣上看看,今日酒宴之上,所用杯盘食具,为何物所造?”

齐明帝萧鸾听到这里,一下子变了脸色,酒已半酣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吓得像木鸡一般,个个都为酒席上的直言勇谏者捏着一把汗。突然,明帝大声说道:

“上尉一谏,我如梦初醒。常言说,九十而半百。我俭朴一生,不想今日违例,是寡人的过错啊!来人,把席上的金银酒具统统撤去,换上陶瓷用具。从今以后,寡人如有奢靡,群臣人人可以当面批评。”

群臣一片欢呼颂扬声,酒宴在换下银具之后,相乐如初,直言面谏者是谁?就是劝明帝留下酒具的上尉萧颖胄。

斛律光不穿时髦衣服

历览古今,以约失之者实寡,以奢失之者盖众。

——陆云《国起西园第表启》

斛律光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人。他年轻时投身军队,屡经征战,很快就表现出了组织指挥的才能,被委任为大将军。

斛律光(515—572),字明月,北齐名将。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或称“丁零”、“敕勒”、“铁勒”)。出身将门,斛律金之子。初任都督,善骑射,当时号称“落雕都督”。后历任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等,封咸阳王。一女为齐孝昭帝太子高百年的妃子;一女为为齐武成帝太子高纬的妃子,并在高纬即位后成为皇后,其家族在北齐尊贵无比。

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北齐天统五年(569年)十二月,周军围攻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北),断齐军粮道。武平元年(570年)正月,他率步骑3万破宜阳周军,再通粮运;周军复攻,他领军迎战,又获胜利,俘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等。武平二年(571年),他率众于平陇(今山西稷山西)等地筑垒,迎战北周骠骑大将军韦孝宽所率步骑万人,大破之,俘斩千计。他少言刚急,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武平三年(572年),后主高纬听信谗言,将其诱杀,时年58岁。其女亦被废。北周灭北齐后,追赠他为上柱国,崇国公。

斛律光百战百胜,在朝野有很高的威望。他身为大将军,但在生活上却始终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一些人劝他趁掌握要职时修建一所漂亮的宅第,都被他拒绝了。

斛律光不修建宅第,不购置地产,不买贵重物品。对于他的俭朴,家人都能理解,但斛律光穿的衣服,不仅质地差,件数也少,他的夫人对此很有意见。叹着气对他说:“你不购置衣服,出门穿着破旧,会被人耻笑。人家不仅仅笑话你,还要笑话我不会理财管家,不会照顾你!”

斛律光笑了,温和地说:“你的心,我明白了。其实,我高兴了,你就不必伤心。现在这样,我已经十分满足了。人家说我寒酸,寒酸有什么不好?难道奢侈就好?”

夫人不说话了,她知道说也没用。

过了些日子,夫人自己做主,为斛律光做了一套很时髦的新衣服。当她双手捧给丈夫时,斛律光却说:“夫人,你还是不了解我呀!我是军人,要这种衣服干什么?衣服只要保暖遮羞,不破不脏就可以了。这衣服我不能穿!”

斛律光为人正直清廉,遭到了朝廷中一些贪官的嫉恨。

当时,朝中有一个叫祖珽的小人,品质低下,善弄权术,常常在齐帝高纬面前说斛律光的坏话。斛律光并不惧怕,大胆斥责祖珽。他说:“祖珽弄权,我们的国家就会完了!”

祖珽对斛律光恨之入骨,决心害死他。他向齐帝诬告说:斛律光打了胜仗,是想争得名声,拉拢军队,日后好夺皇位。

齐帝高纬听了祖珽的话,信以为真,下令逮捕斛律光,将其处斩,并抄没他的家产。祖珽心中暗暗高兴。他带领人马捉回斛律光并亲自监斩杀了他。随后派大臣邢祖信率兵去抄斛律光的家,并叮嘱说:“要抄细,抄出万贯家产以证明斛律光的虚伪。”

半天过后,邢祖信回来报告说抄家完毕。祖珽命他详细汇报抄到的东西。邢祖信望了望满朝文武大臣,说:“斛律光将军全部值钱的家产如下:弓五十张,箭一百,刀七口,槊两支。”祖珽听罢,脸上顿时没了血色。满朝文武哗然。祖珽还心存一线希望,恼怒地再问:“除此之外,还抄到了什么?”

“还抄到了20根枣树枝。”据斛律光家的仆人解释,斛律光生前不许仆人与外人打架,有打架者,用此枣树枝抽打100下。

祖珽灰溜溜地逃走了。在场的正直的人无不为斛律光的节俭清廉和冤死而落泪……房彦谦以清白传子孙。

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

——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这是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一座旧宅,屋宇高大、古朴,画栋雕梁、粉墙绿瓦,看来过去是富豪之家的住宅,因年代久远,原来的鲜丽色泽都蒙上一层厚厚的灰黑,远远望去只有屋架高伟,还不失为豪华宅第,走近一看,柱朽梁旧,墙塌门破,已全然是所普通房屋。但是,住所位置很好,背后是一座树木葱茏的小山,前门有一条终年清澈的小河,放眼南望,便是千顷良田,碧波耀眼。进入宅内,院落井然洁静。古老的庭院中各种花木繁茂、艳丽,特别是旧池塘边的几株柔柳,随风飘荡着柔枝,使人顿感春意盎然。在庭院中间的老槐树下,一位老者坐在一把旧椅子上读书,旁边矮桌上放着两只粗瓷的茶杯和一把补过的旧瓷壶。老者银须白发,但红光满面,精神饱满,当书读到有味之处,总要高声吟诵几句:“我其夙夜,畏天之威。”(这是《诗经》里的话,意思是说,我早晚勤勤恳恳地为国办事,是出于敬畏上天威严的良心。)看书长久了,便起身在院中伸展手脚,或给庭院锄草浇花,扫地抹桌。这老者是谁?他便是隋朝久居高官的房彦谦,后来唐朝有名的宰相房玄龄的父亲。因年老辞官,闲居在家。他终生清素常守,克躬励己,乐舍好施。即使辞官居家,还是过着十分俭朴的晚年生活。

房彦谦为隋朝的司隶台大夫(主管官吏违纪犯法处置之事)时,有澄清天下官吏的大志,一贯坚持该奖赏者,不管他是贫是贱,毫不减少;该处罚者,不管他是贵是亲,绝不留情。所以,他向皇帝举荐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官吏、人民的表率。他所批评、惩处的人,没有哪一个敢有怨言。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扶正压邪,劝善惩恶,在当朝官吏中很有威信,为隋朝做了不少大事。有一个名叫刘灹的司隶别驾(掌管朝廷检查一类的官),欺凌上司,侮辱下官,胡作非为,却因得到皇帝的宠信,人人都怕他。这个人对下属官员的审查,不讲人的功绩,专找人家的过错、缺点,然后上报皇帝,来显示自己的正直,因此,各个州的刺史都很害怕他。一见到他便主动上前行礼。只有房彦谦对他以常礼相见,不卑也不亢。刘灹想向皇帝禀奏房彦谦的隐私和过错,但他所打听到的都是对房彦谦克己奉公,惩恶扬善的夸赞。刘灹想找房彦谦的岔子,始终没找到,反而看到他的崇高品质。刘灹的作为更使房彦谦在有识之士心目中备受敬仰。

房彦谦还向皇帝上书说,大厦的建构,不是一棵树的枝干就可造成,一个帝王的功业,也不是一个谋士的谋略可以促成的。盖房子时长木头可以做柱、做梁、做栋,短木头可作楔、作拱,长材短木都不可抛弃。人材也是这样,大材可以为将、为相,小材可以为官、为吏、为卒。他们像北斗星周围的众星一样,烘托着灿烂的北斗,所以应该做到人尽其用。

房彦谦的家庭原来也十分殷富,他又做了多年朝廷的大官,俸禄很多。但是,他都将这些资财拿出来周济亲友,帮助贫苦人民,救灾劝学,抚养老弱孤寡,所以他常年家无余财,生活非常清苦。年老辞官归家之后,依然如故。每当子侄定期来看望他,他都要向他们劝勉勤奋节俭的道理,讲历朝倡俭励勤的功绩;讲自己自从幼年直到现在,一言一行,从未害人利己,从未为自己谋过私利;讲述他用父母传下的大量家财,救济他人,自己丰厚的俸禄,送给贫困的乡邻亲友,屡得屡空,一直过着清贫生活,自己却怡然自得,十分舒畅。

后来儿子房玄龄考上进士,回老家看他时,见老人生活清淡,便对他说:

“现在你在家闲居养老,虽不敢要你奢华,但你也该吃得好些,住得好些,睡得好些,我们做儿子的心中才放得下。像你这样糟践自己,使我们在外做官的人时时为你担心。”

房彦谦笑着对儿子说:

“你考上了进士,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我很高兴。你要我吃好,住好,睡好,我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吗?还要怎么好呢?一个人节俭了,什么情况下都是满足的,快乐的。一个人追求豪华,什么时候都不会满足,什么时候都不会快乐,永远都是忧心忡忡。别人做官都是为追求福禄,最后,富了家业,害了子孙。我做官使自己的家业变穷,最后,我却使儿孙成材。这对我是享不完的福禄,我不需要你们为我的吃住担心,只要你们像我一样清白做官,我就无比快乐,高兴万分。我所能传给子孙的,只有‘清白’二字,你们要牢记。”

房玄龄很为父亲的精神感动,后来,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时,始终倡廉励俭,终于创出一个“贞观之治”的兴盛局面。

孙叔敖的特殊遗嘱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孙叔敖(约前630—593),楚国荆州沙市人,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到“孙叔敖举于海”,他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为楚国令尹,以贤能闻名于世。孙叔敖的一生,为官廉洁奉公,做人正直谨严。在当时楚国百姓中,曾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动人传说。这里,我们要讲述的,是孙叔敖临终前为儿子留下一份特殊遗嘱的故事。

孙叔敖原本出身很苦,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家乡湖北云梦泽地区一边务农,一边读书。由于他学习刻苦,长大以后学问很深。又由于他人品好,所以很早就在家乡成了一名很有影响的隐士。后来,楚庄王执政,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富图强兵,争霸诸侯,庄王继位后不久,就到处招揽治国治军的人才。这时,云梦泽地区的地方官把孙叔敖推荐给庄王。庄王与孙叔敖相见恨晚,很快就任命他为楚国的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