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超级口才的八大训练途径
17347600000010

第10章 话题的觅取窍门

只要有心与别人接触,话题实在很多。一个人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都是很好的话题。

有些人对谈话的题材存在误解,以为只有那些不平凡的事件才值得谈。因此,朋友见了面想开口时,就会在脑子里苦苦思索,企图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的事件或刺激新闻当话题。

然而,这种话题毕竟不多。况且,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不等你讲,他人也许早就知道了。再者,由于对象不同,某一部分人爱听的,另一部分人未必感兴趣。这样做必然把话题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外,更大量的是爱听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普通话题。例如,孩子大了,进哪家学校比较好;花卉被虫子咬了,该买什么药;这周上映的电视,哪一部最值得看,等等。

对话题的另外一个误解是,以为必须谈些深奥的,显示学问的题材,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因此常在交际场合中想跟别人谈些抽象的理论,或谈一些高深的知识。但这类问题,一般场合上难以找到知己。

所以,对话题的选择,大可不必作茧自缚。在这方面,国外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开展工作时,有一个必须遵奉的准则:若想与顾客交易,先要具有面对任何人都能开口说话的胆量和本事,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10分钟而又能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最优秀的交际人物。”

其实,只要有心与别人接触,话题实在很多。一个人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都是很好的话题。

你可以谈理想、谈社会责任感、谈生活哲理;可以谈工作体会、谈同事关系、谈友谊、谈爱情;可以谈书籍、电影、电视、戏剧,把你的欣赏感受发挥一番;可以谈天气、谈游乐、谈衣食住行。

但是,有一些话是要小心避开的:

1.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

2.不要向陌生人夸耀你的成绩,如个人成就,你的富有,你儿子的特别聪明等。

3.不要在公共场合去议论朋友的失败、缺陷和隐私。

4.不要谈容易引起争执的话题。

5.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这不是争取同情的正确方法。

有时,对方谈了一些你不愿意谈的话题,这时你就要采取回避的办法。一是开诚布公地告诉对方:“也许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说明白,以后再讨论吧。”二是引开对方的注意力,如接过对方话中某个枝节问题,借请教、阐发等办法把话题引开。

如对方指责一位你熟悉的朋友:“他这个人太小气,那次我和他看电影,他出了票钱,后来却向我要回。”你可以问他:“那次是什么电影?”在对方回答后,你不妨借此评论那一电影,把话题引开。

话题的选择最好是就地取材,即按照当时所处的环境觅取话题。

比如,如果相遇在朋友家里,或是参加的喜宴,那么你可以探问对方与主人的关系:“您和某先生是同学吧?”这样,无论问得对或不对,总能得到对方的解释。

“这房间布置得很雅致!”“这台电视机的款式真漂亮!”这虽然是一种客气话,但赞美别人的东西,往往可以引起以后的话题。

也可以向对方了解一些他熟悉的,有兴趣的问题。如对方是医生,尽管你对医道一窍不通,你也可以打开局面:“近来肝炎又开始流行了吧?”因为这是对方熟悉的问题,对方便容易开口了。这时,你不妨按这条路子谈下去,谈谈肝炎、免疫、中西药的疗效……

找不到话题时,那么也可以沿用中国的老方法——请问对方的籍贯:“府上是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