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超级口才的八大训练途径
17347600000009

第9章 第五大标准 谈话时掌握转换话题的时机

话题的转换,通常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属于随意转换,交谈者意兴所至,话题自然游移,一如水银泻地;另一种属于有意转换,即交谈者为了控制交谈方向,以一定的方法主动更换话题。

会话中,话题往往不会一以贯之,中途转换是司空见惯的事,如下面的交谈:

甲:我昨天买了本三毛的书。

乙:好巧,我也买了一本。哦,我还买了盘童安格的磁带。

甲:你买到童安格的磁带啦?我早就想买,总买不着,你能借我翻录一下吗?

乙:可以。不过,可别说我小气,你可别弄坏了。

甲:你放心,我可不像有的人,不把别人的东西当回事,上次,我借了本书给他人,肉包子打狗了!

这一段会话,从“书”到“磁带”,再到“翻录”,再到“人品”,话题频换。

话题的转换,通常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属于随意转换,交谈者意兴所至,话题自然游移,一如水银泻地;另一种属于有意转换,即交谈者为了控制交谈方向,以一定的方法主动更换话题。

那么,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有意转换话题呢?一般说来,有这样几种:

会话出现冷场:

谈话内容枯竭,会话难以维持;

有人失言或出现意外的尴尬局面;

产生不同意见,不便争论、不必争论或不想争论;

原话题无积极意义,趣味低级,或可能伤及他人;

交谈一方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

需要避讳,如话题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

转换话题有许多方法:

1.交谈中出现危急状态时

三国时,一次,曹操与刘备饮酒。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箸,不觉落于地上。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刘备曰:“圣人迅雷风烈之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之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刘备。刘备在惊慌落箸之后,机敏地利用天气变化,把谁是英雄的话题岔开,转移了曹操的注意力,才化险为夷。

2.交谈中为达到一定目的

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称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祖先被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赵生即随差役进府。

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拍案喝道:“何等小民,见本府怎不下跪?”

赵生瞪眼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阶而迎?

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

赵生冷笑一声说:“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

曹知府只好放了赵生。

3.利用好奇心理

求新好奇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要求。谈话中,提出一个更新鲜有趣的话题,利用好奇心理,就可以把对方的谈兴吸引过来,自然就岔开原来的话题。

如孩子看到爸爸妈妈的结婚照片时,常这样问:“妈妈,这张照片怎么没有我呀?”如果不想正面回答,就把话题岔开:“你还没长大呢,等长大了,也穿这样漂亮的衣服,照彩色照片,好吗?”孩子看到火车,也常常问:“妈妈,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这个问题一句半句讲不清楚,你可以说:“是呀,火车跑得可快了!选过几天带你去姥姥家,咱们就坐这么快的火车。”孩子多半会高兴地拍着小手,说起去姥姥家的事。

4.顺水推舟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原来的话题,借助邻近内容隐蔽地转移对方的注意中心,由此及彼,以新换旧,来达到自然引渡话头的目的。

比如,甲在交谈中夸耀自己的孩子:“我儿子这次数学考试又得了满分!选哎,你女儿怎么样?”乙的女儿数学较差,如果他不愿意谈这个话题,就可以说:“哦,满分?你的儿子真聪明,语文一定考得不错吧?”

听到他人夸奖自己的儿子,甲喜不自胜,又开始介绍儿子的语文成绩,一个交谈中的“暗礁”就这样被乙躲过了。

又比如,某人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某次展销会上的羊毛衫款式,而你又不感兴趣,那么,可以抓住他说话的间隙,插上一句:“那次我也看了,不是还有各种名牌冰箱吗?”这样,就能把话题引到“冰箱”上去。

5.另起炉灶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果断撇开原话题,直截了当提出一个新话题。

通常,采取另起炉灶式,往往是由于面对无积极意义,无谈论必要的话题,以致不得不果断摒弃。只是在摒弃这类话题时,不要使人过于难堪。比如,你可以对只顾口若悬河的人说:“这件事咱们有机会再谈吧,我先告诉你一件事。”也可以说:“我们不谈这个,谈谈……好吗?”既打断了对方的话头,又不失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