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手心手背
17365800000029

第29章 来了,白色魔鬼!——缅甸纪行之三

茵莱湖是缅甸面积最大、风光最旖旎的大湖泊,碧水一望无际,白鸥连天欢飞,很有八百里滇池的那一股子神韵。人在它特有的独木舟里荡漾,心胸豁然大开,真正的荣辱皆忘,只念念于眼前这个独奉独尊的大自然。我很替它庆幸,这实在是它最大的幸运之处,深藏在缅中部山区名叫良瑞的这个小地方,交通不是很便利,来的人不是很多,所以迄今,还保持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子童贞。

在湖畔一家华人开的餐厅里,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5人,与来自台湾的一个20多人的旅游团相遇了。彼此都很兴奋,互相灿烂地笑着,因为这里的中国游人极少极少,简直就等于零。台湾团队的导游是个粗壮的小伙子,很爱说话,不待人问起,就直着肠子娓娓谈起访缅观感:

“很喜欢缅甸呀,原因嘛,是它还保留着农业社会的淳朴民风,呐,也没有什么工业污染,不像在台湾,到处都是七七八八的现代文明病,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很深的呦。”一副向往“采菊东篱下”的口吻,令我的心为之一动,久久不能释怀。我有了两点相互矛盾的感受:一是想到,保留在农业社会的传统之中挺好,像缅甸这样,虽然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物质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清洁干净的大自然犹在,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犹在,这对于人类来说,也许就已足够了?二是转念又想到,谁都有权利要求生活得更好,温柔敦厚的缅甸人民也不能例外。缅甸如果不向工业化迈进,就总得以廉价的农副产品被人不等价盘剥,结果是越穷就越穷,穷而志短,精神上也不可能真正站立起来。

没有退路。

那一天在仰光,我们参观著名的昂山将军市场。这大概是缅甸最大、最繁华的市场了,形式是东南亚普遍都有的“广场”,即是由许多家承租的小商店珠联璧合而成的大商城。你们猜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不是宝石,不是木雕,不是民族工艺品,而是塑料袋!即使你买一件拳头大的小东西,也慷慨地给你送上一个能装下大蒲扇的塑料袋!我看见其中最大号的,竟能装下一张小折叠桌,上面还招招摇摇地印着一个留着长发、目光如炬的摇滚歌星肖像!

这真使我愣住了—要知道,缅甸是一个几乎还没有任何工业的国家啊!

大街上跑的出租车,差不多全是日本倾销过来的二手车;还没有普及开来的电视机,大部分是南韩的GLODSTAR品牌;连暖水瓶、餐具、口香糖、饮料等等日常生活用品,也全是依靠进口。缅甸自己所拥有的呢,还是900年前古缅甸建国后慢慢留传下来的十大技艺,为:一铁工,刀、斧、锹、镰、锄等;二金银工艺,项链、金银钵、佛像等;三石雕,佛像、人体、动物等;四木雕,门楣、人像、寺庙故事等;五锦绣,壁挂、衣饰等;六泥塑,缅狮、各路神仙等;七乐器,鼓、锣、镲、唢呐、竖琴等;八木偶戏具,野兽、半人、人、神仙等;九竹器,工艺品、日用品、神器等;十漆器,浮雕、金漆画、器皿等。要说缅甸可真是佛祖的宠儿,华侨们都戏说,“种上一年稻谷,可以够吃三年,所以后两年老缅们就不干活了,整日里吃茶、唱歌、跳舞、快活,然后日落西山回家睡大觉。”我想这当然是一种夸张,但得天独厚倒确实是眼见的,比如同一座山脉,中国和泰国境内的一侧,就一点什么也没有,而翻过山梁去的缅境内那一侧,就含有蕴藏丰富的各色宝石。还有同是稻谷种植区,泰国那边又是台风又是发大水,而缅境内愣是年年风调雨顺,你说斜门不斜门?

加上缅甸的气候也好,年平均气温摄氏25℃,一条裙子(缅甸民族服装是无论男女,下身一律着裙装,男式的叫“隆基”,女式的叫“芭蒂”)白天当衣穿,晚上可以当被盖,这样衣、食、被全都不愁了,因此全世界只有缅甸敢于声称它是个“饿不死人、冻不死人的国家”。也正因为如此,大概全世界也只有缅甸可以没有工业—这年头没有工业,也算得上是一种福祉吧?

但福祉是有前提条件的呀,必须首先是“玉鉴琼田三万顷”,能“着我扁舟一叶”。若工业文明所提供的物质享受还没有尝到,却先被它豢养的白色魔鬼抢占登陆、肆虐横行、大打出手,好家伙那还得了!一瞬间,我就像被谁醍醐灌顶了一般,一下子想起我们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急于实现经济起飞的理想驱动下,不知道提高警惕,结果被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奸商所骗,把一些污染环境、已被所在国禁止投产的项目引进来,成为人家的替死鬼,等发现过来,已悔之晚矣,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茵莱湖,铁蹄还未践踏到的茵莱湖,你可要守护好你的童贞呀!

回到中国,回到北京,回到旧有的生活秩序之中,心境却是大大地不同了:每当我看到从故宫筒子河、从动物园鸣禽池、从颐和园昆明湖……捞出的整船整船的垃圾;每当我看到那些白色魔鬼在风里张牙舞爪在雨里飘荡招摇在农贸市场上阴鸷地狞笑,就想起了缅甸的茵莱湖,还有熙熙攘攘的昂山将军市场。这时,我的耳际准会轰然响起“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一句至理名言。

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