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汽车大亨:福特成长记
17368400000033

第33章 红河理想

§§第八篇 1辉煌与专制

◇红河理想

◇专制帝王

◇功臣离去

前面我们说过,道奇兄弟案中,法庭裁决由福特公司支付给道奇兄弟2000多万美元的特别红利。这个裁决让亨利眼中的那些小股东们欢欣鼓舞,要知道,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了。可是,偏偏在这时,亨利·福特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突然宣布辞去公司总裁的职务,并且在1918年12月30日起正式生效。他还对媒体说他准备借此摆脱他承担的各种职责,建立另外一个和自己有关的公司。这下子,股东们可慌了,拉着亨利的手不放,真情实意地挽留他,可是亨利就是不给这个面子。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同意亨利的辞职要求,选举他的儿子爱德塞尔为新的接班人。当然,亨利·福特还是公司的董事,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亨利·福特当时只有56岁,难道他真的要退休,颐养天年吗?当然不会。这也不符合亨利的性格,他是那种不甘寂寞的人,而且他心中还深藏着更宏大的理想,他不会在56岁的壮年就离开他的事业。可事实是,没有人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他带着妻子克拉拉一起到美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度假,他买下了迪尔伯恩《独立报》的经营事务,准备把它发展成为一个传播自己思想的阵地。一向好事而消息灵通的新闻界也摸不着头脑了,亨利那些汽车业的同行们也不知亨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久,加利福尼亚传来消息,亨利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透露了自己最近的计划,他要成立一个“超级公司”,专门生产新一代的大众汽车,质量性能超过T型车,而价格只有T型车的一半。

消息传出,市场迅速作出反应,T型车的销量急剧下降,因为人们都在等着这种更理想的汽车问世。股东们这下更慌了,股票下降,意味着他们的收益下降,怎么办?卖吧。于是,小股东们纷纷将手中持有的福特公司的股票抛出。而这些股票都被福特家族暗中购买了,亨利·福特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计划。

7月17日,福特公司宣布,作为企业大规模重组计划的一部分,福特已经购买了所有小股东的股份,一份新闻简报透露了收购情况,同时也透露亨利·福特并没有插手谈判事宜。新闻报道称,亨利和他的儿子爱德塞尔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贷款,一次性购买小股东的股份。

参与这个谋划的除了亨利·福特和他的儿子爱德塞尔·福特,还有公司的电力工程师威廉·B。梅奥。爱德塞尔出力最多。这一切都是亨利·福特在加利福尼亚的豪华旅馆里指挥完成的。

此时的亨利·福特终于完全拥有了整个公司,他将全部股份重新分配,爱德塞尔拥有42%,妻子克拉拉拥有3%,亨利自己占有55%。福特汽车公司真正地姓福特了,亨利的计划完全实现,这是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梦想的事,现在终于大功告成了,从此他可以不受任何羁绊地做他想做的事了。

就在亨利·福特完全拥有福特汽车的控制权以后不久,福特汽车公司向新闻界宣布,鉴于目前的形势,亨利·福特先生认为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组建新公司了,而公司将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汽车厂。消息一发,舆论哗然。

纽约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亨利·福特亲自导演了这出骗局。文章指出,当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因为在石油行业的垄断而招致了全国性的谴责和抗议,而这位石油大亨在鼎盛时期拥有的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份也不超过28%。今天,亨利·福特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对于这铺天盖地而来的批评,亨利·福特毫不在意,他把自己的精力再次全部转向了公司的规划和生产上。

前面我们提到过,亨利·福特极力争取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是要自主建立一座“超级工厂”,那是在离他老家迪尔伯恩不远的一个地方,也就是他设想中的红河工厂。

把红河地区作为未来的新厂区,是亨利·福特深思熟虑的结果,要建立一个如他想象中的那样规模的工厂必须具备很多条件,交通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而红河区的附近就有一个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铁路会将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便捷地运往各地,这将大大缩短产品在流通中的时间消耗和降低配送成本。这里周围还有几百英亩的平坦土地,对工厂扩建以及未来的运营都有好处,因为这里可以向四面八方全方位辐射。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这里都是得天独厚的。

一切都在按照亨利·福特的设想进行中,拆除了一切外围的影响,他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做他的事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红河区的开发工作就开始了,很多技术骨干被调到这里,工人加班加点赶工期。战争结束后,整个福特公司从战时的军工生产转向民用生产,主要装配车间转产汽车和农用卡车。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开辟了街道,亨利还出了一大笔钱买下了附近的好几条铁路,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并延伸到自己的新厂区。而我们知道,几十年前,当亨利的父亲威廉·福特来到迪尔伯恩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小小的村镇,人口不多,完全是一个农业村镇,现在亨利正一步一步地把他的家乡迪尔伯恩变成一座更加有生气的地方。

在红河厂区建设过程中,总设计师威廉·B。梅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这位工程师,曾暗地里帮助福特父子弄到了那笔贷款,使他们买下了小股东的股份,实现了家族控制整个公司的愿望。在红河厂区,设计师同时负责红河开发区的大部分工作。

到1920年,红河厂区的生产运营已全面展开,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所需要具备的条件都具备了,比如焦煤厂、铸造厂、鼓风高炉、铁路,公司可以购进原材料,然后自行加工各种汽车生产所需要的部件;厂房和仓库都成倍地扩大了,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高地园工厂;这个工厂每天能生产800件小汽车和旅行车车身,成千上万台卡车从巨大的厂房里的生产线上滚滚而出。

红河厂区内完全是按照自动化流水线设计的,厂区内拥有90多英里长的专用铁路,仅各种传送装置就有27英里长,所有的产品都将在这个厂区内生产、装配,最终从这里开向四面八方。

红河区实现了亨利·福特最初的设想,“让原材料从一头进入,汽车成品从另一头出来。”更重要的是,红河工厂制造的每一件东西的成本都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使汽车更加便宜。这符合亨利的理想,也是他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红河工厂吸收了很多工人,增加了工人的就业机会,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一辆汽车的理想也差不多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