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17384600000026

第26章 用平常心来领略生活

导语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世界上有此四大,而人不过只是其中之一。但是世上很少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假如平常心真如禅师所道,平常人必然不会有平常心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有造作,有是非,有取舍,有断常,有凡有圣。人生的成败、悲喜、苦乐、高低,诸如此类,均来自这样的世界。这是真实的世界,我们就身在其中,每日里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的我们,无非是趋乐避苦、趋明避暗之徒。这就是平常人的世界和平常人的人生。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直解

有一种东西浑然一体,它先于天地而生。

它既无声息又无形体,傲然独立而不变,

反复运行而不止,可以看做是生育天地的母亲。

我不知道它名字叫什么,只能把它记做“道”,勉强命名称之为“大”。

而大就会消逝,消逝就会遥远,遥远又会归返。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间有此四大,而人居其一。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

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心解

能以平常心处世,人生何处不春风

何谓道,道即是平常心。马祖道一禅师说:“平常心是道,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景岑禅师对平常心的表述是“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取火”,显现的是一种没有矫饰、超然物外、清净自然的生活态度。如此看来,自然而然,勿与自然抗争,绝缘世俗名利,就有平常之心了。

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慧能大师曾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的这种超然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诠释。他们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消极遁世,相反地,他们所要表现的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无时不乐也无时不忧。

至此我们明白,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有一首《什么歌》,写得很幽默,也很有哲理。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父母礼世尊,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

岂有人无得运时,急什么?

人世难逢笑口开,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

死后分文带不去,吝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

他家富贵因缘定,妒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慌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一旦无事万事休,忙什么?

每读一遍,我们欲望的火苗就会渐渐淡然;每读一遍,我们争强的神经就会稍稍放松;每读一遍,我们挑剔的眼神就会变得柔和;每读一遍,我们忧郁的情感就会得到释然;每读一遍,我们攀比的心理就会慢慢平息;每读一遍,我们沉重的责任就会得以喘息;每读一遍,我们浮躁的情绪就会变得平静;每读一遍,我们高傲的态度就会得到抑制。

从前有一位禅师晚饭后去郊外散步,遇见一个放声大哭的年轻人。

禅师问年轻人:“你为何如此伤心?”

小伙子答道:“我失恋了。”

禅师闻听连连抚掌大笑道:“糊涂呀糊涂!”

小伙子停住了哭,气愤地质问:“我都失恋了,你为什么还如此取笑我?”

禅师摇头道:“不是我取笑你,而是你自己在取笑自己啊。”

见小伙子不解,禅师接着说:“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的,既然你心中有爱,那对方就必定无爱,不然你们又何必分手?而爱在你这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只不过失去一个不爱你的人,这又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呢?我看你还是回家去休息吧。休息好了,赶紧好好工作。该哭的应是那个人,她不仅失去了你,还失去了心中的爱,多可悲啊!”

失恋的小伙子听罢破涕为笑,恨自己连这浅显的道理都没看透,于是向禅师鞠了一个躬,转身离去。

能以平常心处世,人生何处不春风!

保留平常心,是学会善解人意的最有效方法

有位哲人曾经说:“保留平常心,这是学会善解人意的最有效方法。”

在人的一生中,不是每个人处处、时时、事事都能通达甚至完美的。平等是构成健康生活的基础,和蔼的态度能使自己增加魅力,好话能使自己变得亲切起来。这样去生活,去交际,去为人处世,也会使别人从心底尊重你,感激你。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记述过自己一个童年的故事:小学二年级,有天下午的作文课,一个同学问老师“挖”字怎么写,老师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也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了起来,跑到黑板前大胆地写了那个“挖”字。临下课时,老师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今天多学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正是老师的一颗平常心,把平等于学生的情怀交给了学生,挖掘出了张晓风幼时女孩子心中那种宝贵的自信。这种善解人意的魅力,来自尊重与和蔼。

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为疑惑的人说一句点醒的话,为自卑的人说一句自豪的话,为苦痛的人说一句安慰的话,我们要舍得用真诚,费心思,花时间。

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我们就能淡然地面对金钱与权势,泰然地面对成功与失败,坦然地面对风光与平凡,畅然地面对现实与理想,悠然地享受生活给予我们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

平常心,平常态,是健康人生的至高境界。我们必须明白,交情离不开心意相通。虽然这个世界有很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微笑和善意地面对,那么,平淡生活中并不缺乏美丽,更多的则是人性魅力散发出的璀璨光芒

把生活的期望值降低

有一个人,他生前善良且热心助人,所以在他死后,升上天堂,做了天使。他当了天使后,仍时常到凡间帮助人,希望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一日,他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苦恼,他向天使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

于是天使赐他一只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他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天使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

于是天使给他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他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轻、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

天使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

诗人对天使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

天使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地望着天使:“我要的是幸福。”

这下子把天使难倒了,天使想了想,说:“我明白了。”

然后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

天使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

天使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天使再回到诗人的身边,他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在躺在地上挣扎。

于是,天使把他的一切还给他。

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天使再去看望诗人。

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谢。

因为,他得到了幸福。

对生活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当你把对生活的期望值降低的时候,也许你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可能你所做的在别人眼中是那样的无意义,可是只要是自己感到高兴就可以了。

小时候,一块奶糖、几个玻璃球、一个洋娃娃,或者一个好听的故事就足以让我们乐得合不拢嘴。

上学的时候,老师的夸奖、父母的赞赏、优异的成绩,或者和同学们的一次远游都会让我们几天的心情都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中。

工作以后,挣到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去陌生的城市旅游,去咖啡屋看书品咖啡,或是和好朋友们喝酒聊天,时光就会在快乐中度过。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放声大笑了?你正在期盼着生活给你什么?

一次,记者曾问李嘉诚:“君以为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赚钱一刻是何时?”李嘉诚说:“开一间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

李嘉诚的答案令记者措手不及甚至有点大失所望。但这样的回答实在是妙不可言,一点都不做作,谁都会对这样的快乐会心一笑。

快乐的标准是一根可以无限拉伸的橡皮筋,你的欲望越大,它拉得就越长,快乐的标准也就越高。李嘉诚是智慧的,把快乐的标准降下来,降到人人都拥有的境地,那就快乐了。

快乐就像跳高,横杆越低,我们跨越起来就会越轻松,越无所畏惧,不是吗?所以,我们倡导活在当下,活在自己感到高兴的事中,不必要求那么高,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有痛苦的感觉,意外的获得也会平添许多快乐,这才算是真正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