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17384600000029

第29章 要有顺其自然的心境

导语

老子说:“大制无割。”就是善于制作者不会生硬地切割,因为他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一个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部门的人问他人行道铺在哪里。“把大楼之间的空地全种上草。”建筑师回答。

夏天过后,在楼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径,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

秋天,这位建筑师让人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是从未有过的优美设计,和谐自然地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这就是“道”的精髓—顺其自然。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

为天下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直解

虽知道什么是刚强,却安于柔弱,甘做天下的沟溪。

甘做天下的沟溪,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初生的婴儿的状态。

明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黑暗,甘做天下的模式。

甘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差池,回复到最终的真理。

明知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卑下,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甘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回复到纯朴境界。

纯朴被分散了就成为具体的东西,圣人运用其进行管理。

所以,完善的制度是不出于强制的。

心解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种吧!”

师父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拿来了,师父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把草种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连轰带赶,然后向师父报告说:“糟了,种子被鸟吃了。”

师父说:“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父房间带着哭腔对师父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父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父,快来看哪,都长出来了。”

师父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平平常常的。事物的发展运动也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必要去怨天尤人,只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可以了。

刻意行事会适得其反

有个白胡子老爷爷,每天晚上都睡得挺香。邻居家的小男孩知道后就想戏弄一下这个老人。

一天,邻居家的小男孩去问他:“老爷爷,你的胡子这么长,请问您睡觉的时候,你的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的还是放在被子外面的呢?”

老爷爷很惊讶,邻居家孩子的这个问题,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于是就说:“孩子,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注意咧!这样吧,今天晚上我睡觉的时候弄清楚,明天再告诉你吧!”孩子愉快地答应了。

晚上,白胡子老爷爷躺在床上,想起了邻居家孩子问他的问题。于是,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里面,咦,怎么不大对劲?好吧,放在被子外边试试。哎,也不合适。还是放在被子里面吧……老人一会儿把自己的胡子放在被子里面,一会儿又把自己的胡子放在被子外面,折腾了整整一宿,没有睡好。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老人就敲开了邻居家的门叫醒了那个小男孩,问他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小男孩开心地笑了:“爷爷呀,你想过没有,哪有人睡觉的时候还会注意自己的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被子外面的呢?”

老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邻居家的小男孩给戏弄了。

孩子戏弄老人固然是不对的,我们姑且不谈,单就孩子所提的“睡觉的时候,胡子放在被子里面还是被子外面”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就像最后小孩子说的那样:“哪有人睡觉的时候还会注意自己的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被子外面呢?”

我们生活中不是也有类似的例子吗?

如果你受过军训,你一定会有切身的体会。训练走正步的时候,教官告诉你迈左脚摆右手,而你特别注意,唯恐自己出错,可正是由于太注意了,往往会造成同脚同手的大笑话。

比如,一个人十分害怕自己在将要举行的一次演讲比赛中失败,那么,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他解除对演讲失败的胆怯。让他在演说前这样对自己说:“我要尽力感到害怕,在台上心惊胆战,想逃跑,想把自己从上到下裹起来;我要打哆嗦,我要汗颜,要结巴,要语无伦次;我要让全部的人为我的失败发笑;我要焦躁不安,使自己觉得整个大楼都和我一起颤抖,我流的汗足以把全部听众淹死;我要当世界第一流的台上颤抖的选手;我会上吉尼斯世界大全……”通过这种矛盾意向的做法,人就会平静下来。嘲笑恐惧,并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决定针对恐惧和担忧,他该自言自语些什么。这样就可以消除逆境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使之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应付自如。

弗兰克尔曾治疗过一个很严重的成年结巴患者。这个人从懂事起就结巴,只有一次他没结巴,那是他12岁时,一次乘公共汽车不买票,被售票员抓住了。他想,这下越结巴越好,让售票员知道我不过是一个可怜的结巴孩子,于是他极力想结巴,但却一点儿也没结巴。

一个有心脏病的人,担心自己的心脏病发作,不敢出院。一次,他又陷入这种焦虑时,护士要他加快心跳,并尽量增加痛苦和焦虑,然后,护士离开病房。当过了一会儿护士回到病房时,他说自己实在不能做到护士的要求。与之前的焦虑相反,他这时倒十分平静。于是他鼓起勇气到外面去散步,当经过一家商店时,他又开始感到心跳加快,于是便对自己说:“焦躁不安吧,尽量!”结果,他却感觉不到焦虑,反而平静下来。不久,他出了院,回到工作岗位上。

这是因为,我们常常在一件事开始的时候投入太多的注意力,思考、咀嚼得越多,情况就变得越糟。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失眠。你越是想要睡着,越是睡不着。天快亮了,你放弃了睡着的企图,反而睡着了。有时,我们可能由于努力过分而无法取得成功。如我们比较放松自在地处理问题,成功就会容易得多。当我们把注意力从那些使我们烦恼的问题上转移到事物本身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不再为焦虑所困扰时,智慧和才能由于免除了不良情绪的骚扰而得以更好的发挥。

所以,生活本来不需要刻意。一个人刻意地去做事,肯定做不好,有时还会闹出许多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