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17384600000030

第30章 解除贪婪的枷锁

导语

追求欲望是实现个人存在价值和人生坐标的助推器,追求欲望是活出自我、活出质量强有力的心理准备,追求并实现欲望不可避免地会耍点小手段、小伎俩甚至小阴谋,这在所难免。但如果明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追求就演变为强求,欲望也就成为狂妄和野心,人也会由好人变成恶人。因此,老子说:“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直解

想要夺取天下而治理它,我断定他不会成功。

天下这一神圣的东西,不可以人为统治,也不能勉强作为。

硬要这样做的必然失败,强力把持的必会丧失。

所以万物,

有的前行,有的随后,

有的吸入,有的呼出,

有的强盛,有的衰弱,

有的安坐,有的跌落。

所以圣人放弃极端,放弃奢侈,放弃过度。

心解

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

要是有谁口口声声说没有什么欲望那肯定是在自欺欺人,但如果欲望过分膨胀和极度强烈,就会引发行为的偏执而脱离正常的思维轨道,并很有可能因此迷失自己。欲望可以成就一个人同时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希特勒可称为“欲望的老大”,其欲望膨胀到想统治世界,最终不仅毁灭了自己,而且遭到人类的唾弃成为千古罪人。因此,如何把个人的欲望控制在合情合理范围里,推动自己去追求、去奋进、去拼搏就显得至关重要。不可把自己的欲望凌驾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所以欲望可追求不可强求,一旦强求就会不择手段。现实社会把人的行为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追求欲望和强求欲望之分。

萨达姆是阿拉伯世界的强人,但由于欲望过分膨胀去武装占领科威特,导致海湾战争,最终命丧黄泉。由于他的欲望膨胀把整个国家和人民拖入了战争和苦难的深渊,多么悲惨的结局,教训深刻啊。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要人亡,必先让其疯狂。”古代有很多短命的皇帝,大多是因为他们的贪婪。

2006年,欣弗事件让我们目瞪口呆:本来是用于治病救人的药品却成了杀人武器。最终,欣弗的老总面对11条远去的生命,以死谢罪。

至今,贪婪的闹剧与悲剧还在上演。大到对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掠夺,小到我们生活中遭遇的种种欺骗,贪婪终归是一条不归路。

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没有谁会无所求地奉上鲜花美酒来博你一乐,没有谁会平白无故地赔上笑脸,唱上赞歌……其实很多时候,多想几个为什么,就不至于利欲熏心,为糖衣炮弹所迷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无欲则刚,摒弃不该有的欲望,心里就能亮堂堂,照得见自己也照得见他人。

“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不知道是谁曾经的一句江湖名言,而今听起来却掷地有声。由此可见,人活着,仅有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善于理性思考,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欲望,明辨是非,不贪非分之利。

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苦重连城

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位白领感慨自己钱不够多,朋友开玩笑说:“给我你的一条胳膊,我给你十万美元;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给你一千万美元。”说来说去,谁肯做这个买卖呢?

南怀瑾先生在《老子他说》一书中引用过两句诗:“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苦重连城。”意思是说,价值连城的璧玉还是没有自己的两只胳膊有价值。

“轻两臂”的故事,见于《庄子·杂篇》的《让王篇》。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

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攫之乎?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优戚不得也。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价值连城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当时有个叫卞和的献给楚厉王一块玉,经过鉴定,说是石头,于是楚厉王对卞和施以“刖刑”,砍了他的左脚;但卞和痴心不改,楚武王继位后再次献玉,又被砍了右脚;直至楚文王即位,令人把璞玉剖开,才见宝玉,便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辗转到了赵国,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这就是“价值连城”的出处。蔺相如狠狠整了秦王一下,将和氏璧“完璧归赵”,成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与其说卞和是为和氏璧正名,不如说他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誉,于是用两只脚的代价为世人留下了一个血淋淋的故事。

人要赚钱,但前提是,要先活着。人没有了,钱也就没用了,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一旦眼闭了,那就什么也享用不了了。不管钞票能换来多少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宝马香车、环肥燕瘦,都没有用了。“两臂”都没了,“连城”还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