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17384600000069

第69章 凡事要沉得住气

导语

一个人能否把握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决定一个人事业的得失成败以至人生命运。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我的成功并非源于我的高智商,最重要的是理性。一个人的涵养来源于他的修养,有修养之人都懂得控制情绪。遇事不冷静,沉不住气,并且以某种极端手段处事的人,绝不是一个有修养能成大事的人。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直解

高明的武士不逞勇武;

善战的人不轻易发怒;

懂得克敌制胜的人不会与敌纠缠;

知人善用的人对人谦下。

这就是不争之“德”,这就叫四两拨千斤,这就是顺应于自然,是古来就有的最高准则。

心解

小不忍则乱大谋

真正懂得搏击的武士,凭借的是智慧不是勇武;真正懂得打仗的将领,凭借的是冷静沉着不是冲动暴躁;常常战胜敌人者,往往是最有耐心的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名言,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界限,至今仍闪烁着博大精深的魅力。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疑心重重。唐国公李渊(即唐高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交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小不忍则乱大谋”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静观其动,激而不怒,诱而不进,视而不见,忍而不发,以忍求安。智者,忍为上,忍者,应无敌。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用在曾国藩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曾国藩一如苏东坡当年,自诩有禅家“八风吹不动”的定力。曾国藩驻守在安徽祁门时,要权没权,要粮没粮,要饷没饷,作为“客军”,长期虚悬在外,日子倍加难熬,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打脱牙齿和血吞”。曾国藩受足了磨炼,再怎么吃苦,再怎么受罪,再怎么遭憋屈,他都能忍。

三国后期,诸葛亮立志收复中原,率兵出祁山,攻打司马懿。但是司马懿总是不肯出来和诸葛亮应战,诸葛亮用尽了一切手段来羞辱司马懿,可是司马懿一忍再忍就是置之不理,总之,就是高挂免战牌。每次都是等到诸葛亮的大军把粮草用完了,自然也就退兵了。诸葛亮六次兵出祁山,每次都无功而返。唐朝大诗人杜甫颇为其惋惜,作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正是由于司马懿能够忍,才没有被一代儒将诸葛亮打败。

百忍成钢,当心性修炼得有如镜子般明澈时,当切切实实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你就练成了。

老子在这里忠告所有的人:凡事要沉得住气,不要急功近利;先要历练自己的心境,沉淀自己的情绪。

做任何事情都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沉得住气就是良好的心态不可或缺的因素。谨慎做事,慎重对待遇到的问题,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这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人生的智慧。

永远也不要于盛怒之下轻率做决定

为人处世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看其表不看其里,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佛家讲有因有果,因果相应。如果事情的原因被假象遮盖住了,你就需要冷静地分析,沉着应对,拨开缭绕的迷雾,把事情的真相弄明白,只有这样做才是明智的,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一次,成吉思汗带着他的一名手下出外打猎。一大早他们便出发了,但是到了中午依然没有任何收获,最后只好扫兴地返回帐篷。为此成吉思汗很不甘心,随后他又带着皮囊、弓箭以及心爱的飞鹰,一个人默默地走到山上。

烈日当空,他沿着小道向山上走去,一直走了好长的一段时间,口渴的感觉越来越重,却找不到任何水源。

他来到了一个山谷,看到有一股细水从岩石上面一滴一滴地流下来。成吉思汗非常高兴,他立即从皮囊里取出一只杯子,捺着性子用杯子去接那一滴一滴流下来的水。

当水接到七八分满时,他开心地把杯子拿到嘴边,就在他想把水喝下去的一刹那,一阵风刮过,猛然间将杯子从他手里刮翻了。

眼看就要到口的水弄洒了,成吉思汗又急又怒。他抬头望见他心爱的鹰在头顶上盘旋,这才明白是它捣的鬼。他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只好自己拿起杯子再次接水喝。

当水再次接到七八分满时,又有一阵风把水杯弄翻了。又是他的爱鹰在捣鬼!这时成吉思汗有种报复的心理:“好!你这只老鹰既然不知好歹,专门给我找麻烦,那我现在就好好整治你一下。”

于是,成吉思汗一声不响地举起自己的水杯,又重新接着一滴一滴的水。当水接到七八分满时,他慢慢地从身上取出尖刀,拿在手中,然后把杯子慢慢地移近嘴边。这时老鹰又向他飞过来,成吉思汗举刀一挥,把鹰杀死了。

这时成吉思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训老鹰上面,疏忽间杯子掉进了山谷里。成吉思汗没东西再接水喝了,不过他想:既然有水从山上滴下来,那么上面也许有蓄水的地方,很可能是湖泊或山泉。于是他竭尽全力地向上爬,终于攀上了山顶,发现那里真的有一个蓄水的池塘。成吉思汗高兴极了,立即弯下身子想要喝个饱。忽然,他看见池边有一条大毒蛇的尸体,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飞鹰救了我一命!正由于它刚才屡屡打翻我杯子里的水,才使我最终没有喝那被毒蛇污染过的水。”

成吉思汗在盛怒之下杀了心爱的飞鹰,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他后悔莫及。

永远也不要于盛怒之下轻率做决定。人愤怒的时候,头脑处于极度的不理智的状态,说话做事也往往不假思索,不顾后果。假如成吉思汗能静下心来,仔细地琢磨一下为什么老鹰会两次打翻他的水杯呢,难道仅仅是顽皮吗,如果不是,老鹰这么做一定有它的原因,就应该思忖缘由,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将鹰杀死,也不会最终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