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江有水千江月
17394900000019

第19章 炎帝神农尝百草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而有关湖湘文化的来龙去脉,却是众说纷纭。一说新化梅山的原始雷神崇拜、鸟崇拜以及龙崇拜等;一说沅陵的盘古开天辟地;有的说是湘潭隐山的南宋名儒胡安国父子的创立湖湘学派;还有的说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精英文化等等,由是观之,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丰富,说法各有千秋,没有统一的口径。

依我看,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湖湘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多层面的复合体,既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也有物质形态的;有精英文化,也有世俗文化。如果没有众多的支源,何来湖湘文化的汪洋恣肆、多姿多彩!

多年来,我一直在为追溯湖湘文化的源头而寻寻觅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近日,我赴株洲采访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后红君和校长争鸣君,不久前,他们从炎陵县祭祀人文始祖炎帝归来,我们饶有兴趣地聊起了湖湘文化的话题,炎帝“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精神成为我们共识: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帝神农时代。

炎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由母权制到父权制,由旧石器到新石器,由蒙昧到野蛮、文明的转折时期。历史每前进一步,都是血与火的考验。炎帝和先民要完成这一划时代的转变,要跨越这道历史的门槛,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该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和牺牲。更何况,那时的原始先民,生活是何等的艰辛,他们“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衣其羽皮”,“未有火化”,“时多疾病毒伤之害”;“冬则居营窟,夏则居蹭巢”,“与麋鹿共处”;面对着如此凶险强大的自然压力,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没有退却,没有屈服,而是以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一步一步艰难地创造着人类的文明,改造着自己的生存环境,推动着历史的车轮。

相传,炎帝作为姜炎部族的首领,与他的族民一样,上山狩猎,下田耕种,“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史载,炎帝和先民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不仅善于利用火蒸煮食物,以化腥臊,防治疾病,而且还善于把火推广应用到农耕方面,用火烧荒,开垦土地,这种“刀耕火种”的农耕技术,就是他在与自然界的长期较量中和农耕生产的实践中,逐渐认识、总结出来的。炎帝的精神,不仅仅在于他的亲身参与,而更重要的是在于他“敢为人先”,敢闯“禁区”。神农尝百草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炎帝神农氏为彻底了解各种草药的药性,往来奔走于湖南境内的荆棘遍布、毒蛇出没的崇山峻岭,不顾生命安危,不畏豺狼虎豹,遍尝百草。《淮南子》记下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不幸在鹿原陂,误尝了一种叫“断肠草”的草药,顿时五脏俱裂,夺去了他的生命。神农倒下了,他用生命开创的中国医药事业弦歌不绝,薪火相传,名医大家层出不穷,自神农尝百草始,以苏耽橘井佳话、马王堆汉墓医书、张仲景长沙坐堂、孙思邈龙山采药等为代表,构建了一条浓郁湖湘地域特色的中医文化风景线。

考究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史,炎帝勇于征服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和乐于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浓缩为一种优秀的文化基因,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其精神元素在不断地丰盈和充实,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品格,积淀升华为民族精神和民族之魂,渗透于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并世代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稳定的心理源泉。无论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寓言,还是历史上的周秦帝业、汉唐鼎盛、四大发明,近代无数次地抵御列强侵略,建立新中国等等,无不看到炎帝的神灵庇佑!这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锻造了崇实、主动、重行、通变、求真、达用的哲学方向,成为近代中国救亡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炎帝率湖湘先民与天奋斗“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敢为人先的精神,有别于当时中原文化特征,这种精神风气,在近代湖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正是在这一层面及特质中,体现了湖湘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独步天下的独特价值!

留言荟萃

思考的鱼:领略了湖湘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梅子:先辈们留给我们很多,我们继承的太少。

咸菜:现代人勇于奉献的少,索取的俱多人心不古啊!

美梦成真:先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让我们很惭愧,且不说创新,连很多成熟的技术都不愿意去摸索,去推敲,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飞扬天使: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始创医药,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中,永远耸立着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丰碑。

风花雪月:传说中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