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江有水千江月
17394900000023

第23章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不曾怀疑过语文老师的话,以为这便是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中最好的诗句,直到有一天,再翻卷帙,重读古典,方才发现,原来一直不被人注意的后四句,才是最堪吟咏的:“远方侵古道,青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人自是借景抒情的高手!想想那情景:夕阳漫野,芳草没径,这当儿,离人依依,举手徒劳,斑马箫箫。这般场景的送别,怎不叫人倍添离愁。商人重利轻别离,而诗人却自古多情,仿佛那满原芳草中,也蓄积了太多的离愁。不由得,一股愁绪伴了泪儿奔来眼底。不由人不信,最是凄美,那古典的别离愁怀。

那一日,烟柳断肠处,折柳送伊人。长亭设筵,醉不成欢。此去千里,人地两疏,该有多沉重呵,冷暖自知。此一时刻,馀欢未尽,离愁相继,最是难堪事。别情缱绻中,那边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悲莫悲兮生别离,那多愁多情的柳永,怎逃得脱这千古离愁的纠缠。

那一日,箫箫哀风日,淡淡寒波生。易水之滨,荆轲与燕太子丹按剑悲歌而别,抱着必死的信念,壮士此去,义无返顾!这豪情,怎不令易水生寒,宝剑生寒!而壮士却是热血如沸!

那一日,李后主煜,家国尽失,仓皇辞庙。谁人设酒相送?谁人嘱咐早归?只教坊悲歌盈耳,独对宫娥垂泪。那故国三千里地山河,只怕只能永留梦中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于这亡国之君,岂止悲苦,分明是彻骨的疼痛呵。

灞桥烟柳处,咸阳古道边,五陵陌头上,衰草津口岸,无时不在上演着别离的悲剧,为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远行呵?几许离人怨,几多思妇泪,古今多少载,丝丝缕缕,漾在山水梦魂间。谁人可解?谁人又不解?聚少离多,最是人生无奈,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不管是为了虚名,与亲朋一别;还是为了蝇头微利,拆鸳鸯两地。宦游也罢,漫游也罢,荣也罢,辱也罢,升也罢,沉也罢,别离总在眼前,虽是伤怀,可那俗世的悲喜人生,没了它却显得平淡了。人生总得一搏,无论是心下自愿,还是逼上梁山,儿女情长都得放下,孑然地奔向那云霭迷茫的天之涯、海之角。

送行的人,还能做什么呢?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关山阻隔,音尘断绝,只将祝福送上,只行行重行行,长亭更短亭,让蚕话般细语,蚕丝般离情伴君上路吧,随身的爱物也脱手相送,一把折扇,一柄宝剑,抑或折柳相赠,留不住你,就让你睹物思人,将我的思念留下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每每听到李叔同先生那首凄楚哀婉的送别,我便会慨叹人生聚散无常,想起那些远方此生可能无缘再见的朋友,想起当初与他们洒泪而别的情景。便只能在心中默默地问一声:朋友,你在他乡还好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又有朋友将要远行,让我们学学王勃的样子,挥一挥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留言荟萃

壮志凌云: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真正的友情不会因时间和空间而隔阂。

亚娟木子:人生总得一搏,无论是心下自愿,还是逼上梁山,儿女情长都得放下,孑然地奔向那云霭迷茫的天之涯、海之角。人生的无奈,只能默默承受。亲人和朋友的牵挂与思念就像一杯浓浓的茶,温暖着心。

飞扬天使:无论是怎样的离别,人生的不完美总是如影相随。所以人们总感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才有了花开七分才最美。

咸菜:离离原上草,芳没故人踪;洼塘储旧梦,波影两相依。

梅子: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风荷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那我们就珍惜当下,至少也让我们留有更多可以咀嚼,可以回味的美好吧。

江南雪舞:其实,人一生下,就注定面临别离,只是迟早的事,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珍惜现在的聚守。

我不是秋风: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荷:句句总关情,字字是珠玑。难得啊!

无处话凄凉:莫道人去情已尽,天涯总有再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