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江有水千江月
17394900000024

第24章 桃花依旧笑春风

3月,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一张张笑脸犹如一朵朵桃花,兴高采烈地盛放在得意的春风之中。此情此景,最易想起唐代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来。可崔护写的不是武陵的桃花源,而是洛阳城南庄清明寻春遇艳: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少女艳若桃花,光彩照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四目相对,脉脉含情……几多美丽的想象空间。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时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含笑凝睇的美人,你在哪里?好景不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桃花无言,见惯人世变迁,却依旧在春光里绽放笑靥:笑人世间掌握不及的遗憾;笑人世间不可复得的美丽惆怅。

真情真爱,可遇不可求!也许,机遇只是在偶然或不经意间转瞬即逝,一旦醒悟,再去追寻,却如一江春水,一去不复返。

今年桃源桃花节前夕,老同学一行寻访桃花仙境,总的感觉,少了仙气,多了俗气。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没有错过发展的好时机,抓住了旅游经济的机遇,却失去了平淡的美感;抓住了趋利的现实,却失去了幽雅的古典。那个宁静安详、鸡犬相闻的桃源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的小摊小贩;那个良田美池,往来耕作的情景,已成钢筋水泥凝结的雕塑。

千多年前,陶渊明厌倦东晋世间的昏暗倾轧,讨厌官场上尔虞我诈。就在某一天,他不肯为一个他不喜欢的官吏“束带出见”,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收起志向,愤然辞职,归隐田野。于是,就有了名传千古的《归去来辞》。

回到了他自己的桃花源,如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般地生活着,尽情分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芬芳;分享“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友情醇香;分享“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平淡的爱情。

他身体力行,并用文字为后世虚拟了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令人神往的乌托邦式美好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生活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至美至极的,这不过是一种社会制度的憧憬之作,如今依旧甚为遥远。历史运行的轨迹表明,不要说至善至美的社会,就是一个稍微过得去的社会,也少不了亿万劳动者的推动。

一位伟人曾意气凛然倡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境界,从今看来,不得不遗憾了,社会暴乱、犯罪、战争等此消彼长,理想中完全安康太平的世界何时成就?依旧是谜。人都是感情动物,七情六欲,或贪婪,或善良,都是人性的本质,终究会为自己与家人着想。“毫不”、“专门”太绝对,并且人性是无法控制的,现实也告诉我们许多残酷的事实。

任何时代都需要制度和规则,奴隶制如此,封建制如此,历史演变的神奇在时间中慢慢凸显。“世外桃源”中渴望冲破被剥削被压迫,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没有更好的制度来约束这个世界,依旧行不通。过分自由成不了大器,老死不相往来,时代停滞不前,这就是与世隔绝的弊端。物质简单,精神的境界更为抽象,目标也就更加高远而不易实现。

而今,我们生活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惬意,接近理想中的社会小部分,剩下的人性约束,还不容易做到。漫漫长途,仍需要方方面面的开垦,从种种社会现实中,逐步追寻积极进步因子,人类总有一天,可能归于理想化的崇高美好。

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自己的桃花源,虽然遥远,却是人生航行的灯塔和动力!

留言荟萃

琼:如果所有的聚散离合,都像花草一样,在季节里谢了又开,轮回有时,该减少许多遗憾。

谷子:老师好心情,心生向往,桃花不及,走桃花运那可要不得,俗不俗气倒是其次。

陶渊明我喜欢,送他几个字可以:“可望不可及”这才心生郁闷。生在现代用80后语说是:OUT,看不懂世道。

跟你借的幸福:桃源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紫萱晓梦:尤其欣赏老师的这句话: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自己的桃花源!

飞扬天使:自种黄花添野景,旋移高竹听秋声。

谷米: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自己的桃花源,虽然遥远,却是人生航行的灯塔和动力!

梅子: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