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江有水千江月
17394900000034

第34章 唯有隐者留其名

岳阳张谷英村,是个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古老村落,村子的开山鼻祖就是600多年前的张谷英。相传,明洪武年间,先祖张公谷英厌倦官场,抽身宦海,辞去指挥使,乃举家自江西迁至岳阳渭洞山区,择地而居,至今已是26代。

这个奇异的家族,几百年间,尽管有过升沉荣辱,但在祖辈遗训面前,张氏后人将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了,成就了隐蔽的最高状态。我们所见到的张谷英大屋,是一座历经几百年风花雪月,风韵犹存的高门大院,清一色青砖乌瓦,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拥有1732间房屋。屋宇绵亘,檐廊衔接,如一条青色巨龙,蜿蜒达两里之遥,俨然一个壁垒森严的城堡,一个遗世独立的小王国,故有“民间故宫”的美誉。久负盛名的北京故宫,富丽堂皇。那是古代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也是三宫六院的嫔妃所在,从前,咱老百姓可望不可及。“民间故宫”张谷英村,游人可来去自由,你可流连往返于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门户。

张谷英大屋,除却座座古老的房屋,占据这庭院世界的,要属那206座千姿百态的玄妙的天井。天井相伴着历史走进今天,雄姿一如当年,却从没有自傲,没有自以为是。岁月的沉重中,它们坦荡如君子,泰然自若;满身沧桑灰暗,却永远平和沉稳。每一座天井,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或大气磅礴,或质朴憨厚,或灵动婉转,或风骨遒劲。每一座天井前,我都不由自主地驻足,品读历史留下的无尽况味与悲凉。我想我是在翻阅这古老家族的历史,翻阅着神奇的隐者历史,那般的雄浑,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的不屈不饶,全在小小的天井间渲染得淋漓尽致。

当走进正大门,依次跨越四个天井,便到了堂屋的祖先堂。正中神龛上,供着张公谷英坐相,随意的便袍,仍仪表堂堂,不威自严,无时无刻不在眼睁睁地观望后人。其上赫然挂着一幅大匾:世业崇儒。看来,谷英公本着澹泊明志,引领张氏一族固守这方天地,与尘世若即若离。但隐居山野的张谷英人并未彻底超脱,儒家入世思想,同样浸润着这方水土。

阳光透过森森的天井,斑斑驳驳,氤氲弥漫着一种深不可测。头脑里蓦然没有了往常的世俗的浮躁,心不再有昔日的漂泊和游离。在一座座天井的瞩目中,我发觉,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仿佛间,有身着长裙幽怨如水的闺阁女子站在天井旁,忧郁地凝眸着头顶上那线孤天,滴哒的雨声,如胸间的愁怨绵绵不已。在一个天井旁,有几位老婆婆在轻声地聊着什么,悠闲而惬意,与老屋和谐地融为一体,仿佛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绎为一幅悠远的灰灰的厚重的山村油画。

穿行在高大幽静的大屋,仿佛穿越于深遂的历史深处,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谷英大屋如沧桑厚重的大部头丛书,书中描绘了古朴与纯净,更有闭塞与保守。其厚重的传统文化色泽却在岁月的流转中,发展了,壮大了,光辉起来了。

一拨一拨的游人来了,又走了。我也是慕名而来,寻访到这里,是寻找一种隐者的风范,寻找心灵深处的安宁。张谷英村,一种隐居的生活态度,一种宁静的人生敬仰,一种不事张扬的精神追求,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在历史的千回百转中发扬光大,它的力量显而易见,超越时空。即所谓,唯有隐者留其名,是也。

留言荟萃

冷玫:寻访到这里,是寻找一种隐者的风范,寻找心灵深处的安宁。

琼:游人有的只是“看看”,您却是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还留下美丽的文字,让人回味无穷!

天使:在您的字里行间我能体会到一种心灵的宁静,感觉到一种荡涤灵魂的心境。您是看世间荣华,阅人间沧桑,评是非功过,任人情冷暖的逸士高人。

冰凌丁点:低调的张谷英村能有净化灵魂的超能力!

心雨:读着你的美文,犹如步入张谷英村……当今很难见到这样古老而又宁静致远的村庄了!

随缘: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汩汩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读老师的文章,如同走进了张谷英大屋……读老师的文章,心灵亦宁静坦然!

咸菜:一拨一拨的游人,来了,又走了,什么时候我也加入到那一拨一拨的人群中去,享受那份宁静和古朴呢?向往!

孤独的狼:拜读兄长的佳作,我的心灵亦随着那份古朴和宁静而得到净化。

江南雪舞:岳阳还有这么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地方啊,真该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