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江有水千江月
17394900000059

第59章 恶意炒作毁医家

媒体恶意炒作医疗纠纷,妖化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场所成为众矢之的,令人痛心疾首。早在10年前,我采访一起医患纠纷案时,对此深有感触。

事情发生在1998年底。湖南好几家电视台联动,以《荒唐手术误人一生》为题,连篇累牍报道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医疗事件。报道称,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在为未婚女青年戴平花做阑尾炎切除手术时,将其双侧卵巢切除。如此离谱的行为,引起公愤,医院声誉一落千丈,门诊住院人数直线下挫,住进医院的患者,也纷纷要求转院。

在这节骨眼上,“特别觉得冤枉”的该院陈兆平院长、副院长刘国胜心急如焚赶到报社诉苦,请求专业媒体调查了解事件的真相,还医院清白。报社当即派我和新闻部主任前往采访。我们先后接触了患者本人及家属,院方、主刀医生,关键证人,法院和卫生官员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这本不是一件医疗事件,由于媒体恶意炒作,个别人从中挑拨离间,而变成了一起荒唐的“医疗事故”。

故事得从头说起,1997年10月30日,湘潭市岳塘区荷塘乡25岁的戴平花因持续右下腹部疼痛14小时,家人送她到湘潭市三医院就诊,急诊科医生初步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将其收治入院,随后,经详细检查和专家会诊,确诊为“右侧卵巢囊肿并蒂扭转”,否定了最初的诊断。手术台上,剖腹探查又发现患者左侧卵巢呈瘤样改变(畸胎瘤),为了保命,必须将双侧卵巢全部切除,征得父母同意后,手术麻利地完成了。卵巢切除后,需长年服用尼尔雌醇,以维持女性玲珑的曲线特征。

1998年12月某日,有一次,戴平花托在湘潭某医院的上护理班的亲戚购买此药,职业敏感的护士多了一个心眼,就问她为什么吃这种药?戴不假思索就说她是“做阑尾切除术后服用的”,护士很惊诧。其实,这是戴的父母对外的“统一口径”,就连戴本人也一直蒙在鼓里。父母念她还没有结婚,如说切除了子宫,不能生育,女儿是嫁不出去的。

义愤填膺的护士,认为医院隐瞒了实情,是一起重大的医疗事故,就鼓动戴平花找妇联诉苦,上法院告状,找媒体曝光……最终,法院受理了案子,认定不属医疗事故,驳回起诉;妇联出了面,予以同情与理解;事情本可风平浪静了。可是,湖南经视一反常规,置基本事实于不顾,以“阑尾手术切除卵巢”为主题,接二连三地炒作报道,“昨日黄花”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新闻,一起原本一目了然的平常就医事情,演变成湖南卫生界最具“轰动效应”的医疗事件。加之,其他媒体的跟风炒作,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医院几乎被口水淹没,多年的辛苦和信誉付之东流。

几天艰难的采访,我们掌握了厚实的第一手资料,1999年1月16日,大众卫生报头版头条以《荒唐不荒唐事实说了算——湘潭市三医院与戴平花医疗纠纷案真相》为题,披露了医疗纠纷的前因后果,还事实以本来面目。文章因其客观、真实、权威和专业,正本清源。很快就扭转了媒体“一边倒”的局势,为医院挽回了声誉。

我其实想,这些不合常理的报道安的是什么心?媒体的生存是否要建立在对医务人员的妖魔化上?更纳闷的是,一些媒体的反常举动,一方面抓住所谓的医疗事故大做文章,追求“轰动新闻”,另一方面,大做假医假药广告,搞“经济新闻”。

我困惑,面对非典、流感和甲流突袭,我国白衣天使优秀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医务人员的素质,享受的待遇却比非洲、缅甸柬埔寨等穷国的医务人员还要少数倍。在媒体的笔下他们是“英雄”。但面对看病难、看病贵,在荧光屏上,他们又成了“白衣天使黑心狼!”

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医患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我真不明白,我们的媒体要把医患关系引向何方?是不是非要弄得医生不敢与患者沾边不可?北京医院骨科黄公怡教授致信说,作为医生,风险大、难度大的手术,我可以不做。吃亏是谁呢?用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对百姓健康极为不利,最终毁了的是医学,吃苦头是患者。试想,如此恶劣的医疗执业环境,医务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自尊心受到伤害,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受到打击。医生诊疗不敢冒险,不敢创新,长此下去,医疗事业谈何发展?医学科学谈何进步?

近年来,正面反映医务人员高尚情操的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少之又少,而媒体对报道卫生行业个别负面事件却热情有加。舆论一直把医院看作是“强势群体”,对患者这个“弱势群体”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同情。某些媒体甚至听患者和家属一面之词的情况下,就匆忙将矛盾曝光,冠以雷人的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球和观众的视线,从而增加卖点和增加收视率。这些新闻不尊重医疗客观规律、把医疗活动机械化简单化、甚至借机炒作,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的整体形象,一方面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和医疗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也导致群众对医疗服务不理解,不信任,医患之间剑拔弩张,狼烟四起。

恶意炒作引发医患矛盾的激化,牵动了高层的神经。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布了一个规定,对恶意进行倾向性报道,恶意炒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这无疑是给炒作负面新闻,追求轰动效应的媒体从业人员头上悬起了一道尚方宝剑。

留言荟萃

把酒问青天:新闻将医务人员妖魔化,阻碍了医学前进的步伐。

新宇:感动你的良心和职业美德,勇于为医院挽回声誉。

小平:医学的进步离不开良好的执业环境。

伊草儿:媒体也应该有职业的责任良心,不能一味投大众所好。

香山红叶:医学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更需要像您这样有着渊博医学知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

好韵味:那么多白衣战士没日无夜地在医疗岗位上救死扶伤却无人报告,而一些无良记者为了“经济新闻”可以无中生有,可以任意编造,可以写出“神话新闻”。但有无人能管得了这些——记者得到的是“计件工资”,媒体追求是的“轰动效应”。苦了谁?无助的良民!

但愿兄弟仗义执言,多写点类似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出来。

天天向尚:真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