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江有水千江月
17394900000058

第58章 斗胆走进麻风村

益阳安化的天罩山,山高林密,云遮雾罩。上世纪中期,一度成为洋人的避暑胜地。1969年,国家将麻风村兴建于斯,从此,风光明媚、景色宜人的天罩山黯然失色。

麻风病曾是世界上最令人恐怖的疾病。极强的传染性,加之,早期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麻风杆菌将人折磨得面目狰狞,缺胳膊断腿的可怕模样而被世人称为“瘟神”。与世界各国一样,在没有找到特效治疗药前,在麻风病高发期的五六十年代,我国也曾采取封闭隔离的方式,在远离城市的山村野林,把患病之人集中成群,统一建村。从此,这些三五百人为一个村的麻风病人,相依为命。

30年与世隔绝,30年画地为牢。

如今,麻风病尽管不再那样让人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但说起麻风病,人们还是心有余悸,畏而远之。或许是良知的驱使,或许是好奇心作怪,或许是同情同怜悯,或许为证明什么,我决意实地去麻风村看个究竟。

1999年元旦这一天,我的到来,让安化大福麻风村的麻风病患者欢呼雀跃。他们说,你的胆子大,是第一位走进麻风村里的记者!他们围在我的身边,上下左右打量着,脸上充满期盼,希望我这个“笔杆子”能给他们多年不见的亲人捎捎话,共同的愿望是:他们很想回家,回到亲人的身边!

说实在,我不能一一地帮助每个麻风病患者给家人写信问候。我想,通过我的采访报道,向世人表明,康复后的麻风病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生活;麻风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

麻风村里住着20多位康复的麻风患者,他们每人都有独立的住房,家家户户我都进了门,与他们唠叨家常。深入的采访,勾起了他们一连串的辛酸往事:

上世纪70年代,有个刘姓的麻风病人将家里一头肥猪送到收购站,当收购站的同志事后得知刘某是麻风病人时,连忙将猪退还,已付给刘的100多块钱也一把扔在地上,说是上面沾满了麻风毒菌……刘某万念俱灰,走上了轻生之路。南县史芳庭老人,家有妻室,5个子女。1984年康复那年,他高高兴兴打点行装回家团聚。没想到“家里老老少少都不理他”,他只好流着泪,重返麻风村。

最让我感动的是,外界对麻风病人另眼相看,而离麻风村最近,与麻风病人几乎零距离接触的山民,却对麻风病人十分友好,亲如一家。

当我挨家挨户走访时,当地一个叫刘海龙的男子,牵着一个3岁的孩子来到院子里,老人们争相逗孩子玩。我就问海龙:“你带孩子来玩,不怕麻风病?”,刘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怕的,麻风村落在我们这里几十年了,也没有听说哪个村民得过麻风病。”

住在镇上53岁的何国华原是南县牧鹿湖乡人。得麻风病后,家人用棍子将他赶出家门,用他的话说,棒子打狗——打得越远越好。他伤心地离开家,1976年住进麻风村。经精心治疗,1981年康复出院。他没有回故乡。就在附近大福镇上打工。他聪颖好学,多种手艺缠身,不久,成为一家纸箱厂的厂长,还收获了镇上一位漂亮姑娘的爱情。在镇上买了房子,购了车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安化大福麻风病村1969年筹建,1971年正式开始收治麻风病人。建村至今,已收治麻风病人321人,治愈出院278人,回到社会后都能自食其力,目前留村安度晚年的,还有24人,他们都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还有好多的故事,恕我不能细细道出。采访归来,我以《今日麻风村》为题,如实报道了我所见所闻。文章见报后,读者反响强烈。广西柳州市一位叫陈谷的读者致信说:“《今日麻风村》的报道为我国社会反疾病歧视提供了一个范例,虽然,这则报道并不能马上有消除社会歧视的效用,但它显示的价值,将会促使政府调整相关政策。”

文章虽不咋的,但陈谷先生的预测,富有远见,10年后的今天,终于得到了验证。近日,国家卫生部出台了拆除乙肝歧视的“门槛”,取消了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检查有关政策,与麻风病人歧视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所要表达的是,一个社会对某种疾病的定义和反应,与医学之外很多社会因素紧密相关。作为疾病的麻风病,其传染源主要是未经过治疗的病人,已经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是没有传染性的!麻风的传染发病率比结核病要低100倍,每100人中约有95人对麻风有天然免疫力;感染后是否发病,又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绝大多数人群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杀灭麻风杆菌,不会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而及时发现和治疗,它能在6到12个月内被治愈而不留任何残疾。这些原本都属于医学常识,可惜是,常识本身却遭到了社会生活的蒙蔽。

我认为,政府不当和缺失的公共卫生政策,要为这种蒙蔽承担主要责任。公共卫生政策并非只一味地关心医院与药价,它还担负起另一种责任,那就是通过公共卫生教育,来提升公众认知、预防和护理某种疾病的素质和能力。社会长期对麻风病人无知而误解,由误解而禁锢。疾病,摧毁了他们的面容,摧残了他们的四肢,社会又给他们心灵的创伤,自卑、自暴自弃,灰心丧气成为他们生活的主流情绪。是个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

在采访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麻风病康复者,他并不在意穿好吃好,安装假肢,翻修房屋等等,他们在意的是社会对他们的态度。人们的笑脸,社会的接纳,带给他们将是无限的生命活力!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需要尊重,需要爱,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

留言荟萃

羊羊:人们的笑脸,社会的接纳,带给他们将是无限的生命活力!

心雨:麻风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愿你的科普报道和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对“麻风病”的认识并树立新观念。

咸菜:20多年前微生物课上,听老师讲解麻风病,一身都不由自主的起鸡皮疙瘩,今天看先生的文章,真心佩服先生的勇气随着人们卫生习惯的改变,国家公共卫生设施的建立健全和卫生政策的完善,麻风杆菌带给人类的灾难的年代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全民科普知识的普及,人们头脑里的那些成旧的观念和认识也当焕然一新。

柴竹梅:让世界充满爱!

梅子:公共卫生政策确实不能只一味地关心医院与药价,它还必须担负起另一种责任,就是通过公共卫生教育,来提高公众认知、预防和护理某种疾病的素质和能力。远离谈麻、谈艾色变的状态,给他们一点点关爱,就能温暖他们那绝望冰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