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江有水千江月
17394900000072

第72章 长沙渐欲迷人眼

初到长沙时,省会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的印象。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几乎成了长沙人的真实写照。比方说,1992年8月,我跳槽长沙,颇费周折,入城的门坎费就得交1万元,美其名城市增容费。我们这些外来人,好似是多余的,增加了城市的负担和容量,不交买路钱,莫想入城门。屈指一算,全家3口,就得交3万元。我把远在瓷城的家当全部典当,也不过区区1万元。城市增容费,无形增加了我进长沙城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当时的长沙,给人的感觉是,锱铢必较的小家子气,没有海纳百川的大家风范。

还有,长沙人的生活习惯也让人看不惯,洗脚吹牛呷槟榔姑且不表,长沙人爱显摆,爱热闹,红白喜事,不闹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决不收场。长沙人爱侃,地上的事全知道,天上的事晓得一半,他们口若悬河的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打情骂俏开玩笑,个个有点像奇志大兵、马可汪涵,长沙里手果然名不虚传。可是,你正儿八经地跟他谈点上档次的话题,又没有几个人说得出所以然来。长沙人怡然自得,幸福指数高,源于长沙好吃好玩的地方多,电视湘军的崛起;娱乐业的窜红,快男超女的造星运动,一浪高于一浪,眼花缭乱。

我真正融入长沙城的生活,合上长沙人的节拍,还是多年以前的事。并不是因为进长沙不要交钱了,也不是因为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巨变,而是缘自楚汉名城的城市品位,一天天在提升。如今,你任意行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散落的文明碎片,如宝石般镶嵌在古城厚重的历史土地上:定王刘发筑台望母,太守张仲景坐堂行医,辛弃疾驻军营盘街,贾谊屈居太平街,朱张渡扬波载大儒,左宗棠栖居司马里……这些先人的足迹和历史的陈迹,都有纪念牌匾标识,它醒目地告诉你,哪些名人在这里工作生活过;哪些刀光剑影的情节在这里演绎过;哪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这里曲折过……漫步街道上,你仿佛走进了历史的天空,感觉你正与古代的名人并肩散步,侃侃而谈。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次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从英国伦敦旅行归来的朋友说,伦敦有好多古老的小街小巷,即使是扩建街道,兴建新的公共设施,也需在保护这些古街巷的前提下进行。不准车辆通行,只供行人步行。走在这些街巷里,除了能找到那些极具特色的房子和店铺外,会发现许多陈旧甚至破败的店铺和住宅的门口,都悬挂着很有特色的小匾牌,告诉你有哪一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或者是对历史有杰出贡献的人曾经在这所房子里居住,曾在这条小巷里散步思考。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些并不十分有名的。一位叫杰克的画家,他在那所小院子里画了一辈子画,直到去世也没有什么名气。但伦敦人认为,即使这样,也很有意义。院门口的牌匾上写着:“这是一位为艺术而奉献了一生的画家,请游客不要惊动他。”这些看上去并不很起眼的低矮房子,一种深深的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这便是伦敦这座城市的品位,这座城市深厚的底蕴。

试想,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无疑是苍白的;一座没有历史根基的城市,也是没有品位的。城市越有品位,生活其中,才诗意盎然,有滋有味。而今的长沙,正是这样一座兼容并蓄、内涵日益丰沛的城市,乱花渐欲迷人眼!

留言荟萃

彩陶儿:一直不喜欢长沙这个城市,我想是自己还没有真正融入吧!看来我得好好地去体会!

风花雪月:君的笔下,长沙不仅很具魅力,还是风光独秀的名城,还有名人领袖之地,你看:“惟楚有才,翻天覆地兴华夏;于斯为盛,治国安邦出少奇。”

锦绣江华:现在的长沙人就像生活在花丛中一样,令人向往。

柴进:两型社会给长株潭带来历史性崛起的机遇!

紫竹梅:长沙确实发展得很快!文化品位也在不断提升,希望在众多的文人志士的影响下,人文素质会有更大的提高。

随缘: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其独特的城市“名片”。时常徜徉在长沙的大街小巷,确有“渐欲迷人眼”的感慨。

泽峰:长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岳麓书院。碑、匾和对联,闻名于世。行走其间,游览胜迹,追思古人,心旷神怡。

波涛:长沙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是好事,但更多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文化的自觉者。

微风:好一篇读城记!

江南雪舞:长沙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也是一个令许多人向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