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全新修订)
17408800000013

第13章 修炼一张金口

要想把话说好、说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修炼一张金口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让自己的谈吐更有说服力、更加幽默、更能吸引人。

◎ 培养点石成金的语言魅力

作为交际手段的语言,或传情,或达意,或消人口角于无形,或化干戈为玉帛……总之,语言有自己外在的目的。而要达到这种种目的,仅靠我们把话说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话说好,说巧,说得具有影响力足以打动人的心灵才行。

俗话说:“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尽管失去华丽羽衣的凤凰仍然是凤凰,但它在人们眼中的地位却要大打折扣,因为它已失去自己的魅力。那些不具魅力的语言,同脱了毛的凤凰一样,虽不失传递信息的本能,但就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果而言,比之颇具魅力的语言却有很大的区别。具有魅力的语言不但能让你明白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而且让你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美感,使你被深深感动着、吸引着、欢悦着,最终,水到渠成地达到说话人的外在目的。

如果你已具备了足够的虚心、诚实、坦白和对别人的尊敬,然后再试着用下列技巧驾驭自己的语言,就会使你的语言更具魅力。

1.运用形象性语言

形象性语言容易为听众理解接受。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语言可以说是形象性语言运用的典范,他常常使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达到这一点。比如,说小资产阶级者发财心切,就说他们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再如,把空话连篇、长而无当的“党八股”文章讥为“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既有视觉传感,又有嗅觉传感,更加深了听众对“党八股”文章的厌恶感。可见善于辞令者说话,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形象语言,在无形中使语言色、香、味具备,使人百听不厌。

2.让旧话题生出新意

许多人对老生常谈很反感,然而,有时为达到强调某事物的目的,又不得不重复一个话题。那如何避免“戏重演不好看,话重说不好听”呢?

马克·吐温很善于让旧话题生出新意。有一次,记者在酒会上问马克·吐温对政府官员的看法,马克·吐温脱口而出:“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这句话一经见报,遭到议员们的极大非难,他们威胁马克·吐温必须公开道歉或予以澄清,否则诉诸法律。于是,在另一个场合马克·吐温又对记者谈话:“前一次在酒会上的发言,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事后我再三考虑,觉得此话不恰当,而且也不符合事实。现在,我郑重声明:我上一次的讲话应更正为:‘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马克·吐温的话令所有的人都拍案叫绝。既不改变自己初衷,又令对方无把柄可抓,仅仅作一种完全相反的表述,便把旧话题生出新意,甚至使被抨击面更广,非常精彩。

3.适当引用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名言、格言、歇后语、历史故事等。适当引用熟语典故可以达到叙事论理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效果,让人产生奇兵突出的感觉,大大加强了语言感染力。

抗战胜利后的某一天,画家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他的朋友及学生为他饯行,梅兰芳也在场。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众人不解,梅兰芳便笑着问张大千:“先生何出此言?”张大千笑着朗声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众人顿时大笑,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大千巧妙地引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俗语,先利用众人的不解制造悬念,然后轻轻点出,奇峰迭起,语言自然增色。然而,熟语典故的运用必须恰当,比如歇后语的运用,用得恰到好处,可以“画龙点睛”,一语千钧,增添力度;但是用得多了滥了,就会令人讨厌,显得不严肃,流于肤浅和油滑。

4.关键处可使用比喻

运用比喻,可以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易于理解和接受。

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原理时,有人讽刺他:“这个又有什么用呢?”法拉第风趣地反问:“刚生下来的婴儿有什么用呢?”对方哑口无言。法拉第就是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最普遍的事实作比喻,说出自己发现的原理同新生婴儿一般前途无量的道理,使人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运用比喻还有一个益处,即喻体很广泛,俯仰皆是,只要发现它与你要说明的道理有内在相通点,你就不妨顺手拈来,为己所用,达到说理明白晓畅的目的。

5.深沉更迷人

在平常的谈话里人们爱听那些富于哲理的话语,因为它给人一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同时,一个人的话题是否含有哲理,也标志着说话者的思想成熟程度。因此,从生活中提炼一些富于哲理的句子,放在谈话中,会增加语言的风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清正廉洁,生平不置恒产。有人劝他积点钱财,以便子孙将来生活有所依靠。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简短的几句话,既使人警醒又使人回味无穷。

◎ 硬里也可以来点软

有些时候对某些谈话对象,光来硬的会激其死扛硬顶,先来软的他又会欺你无能,这就需要软中带硬,硬中有软,让对方通过权衡作出对你有利的选择。这是说话的一种艺术。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生活中有人因为不得已而一头撞上南墙或铤而走险,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往往就会给社会及他人带来预想不到的危害。在这种状况下,最好的策略是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尽快放弃不正当的想法和行为。而劝其放弃错误行为的最佳方法便是软硬兼施。

铤而走险的人大多都有后悔之意,只不过在没有退路的前提下才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你能晓以利害,并加以安抚,一般都能诱导成功。

1977年8月,几各克罗地亚人劫持了美国环球公司从纽约拉瓜得机场至芝加哥奥赫本的一架班机。在劫机者与机组人员僵持不下之时,飞机兜了一个大圈,越过蒙特利尔、纽芬兰、沙浓,最终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为了拯救人质,法国警方打瘪了飞机的轮胎。

飞机停了3天,劫机者同警方僵持不下,法国警方向劫机者发出最后通牒:“喂,伙计们!你们可以做你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但美国警察已到了。如果这时候你们能够放下武器同他们一块回美国去,最多判处2~4年的徒刑,这也意味着也许你们在10个月左右就能获得释放。”

法国警察停顿片刻,目的是让劫机者能够对这些话进行一下思考。接着又喊:“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逮捕你们的话,按我们法国的法律,你们将被判死刑,你们愿意走哪条路呢?”劫机者对法国警察的喊话进行了认真分析后选择了主动弃械投降。

劫机者当时的处境是一方面因为机组人员的抗衡和警方的追捕而无法实现自己的预定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不清楚警方的态度而不敢轻易放下武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痛苦局面。法国警察在劝说中明确地向劫机者指出了两条道路:投降或者顽抗,投降的结果是10个月左右的徒刑,而顽抗的结果只能是死刑。面对这两条迥异的道路,早已心慌意乱的劫机者识相地选择了弃械投降。

对于那些铤而走险者最忌讳的一招就是不给其留有退路。俗话说一不做,二不休,搬倒葫芦撒了油,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人乎。所以,说话办事,凡遇想一头撞南墙的人切记不可把话说绝,否则物极必反,会把一件本来可以有挽救余地的事情弄得不可救药。

◎ 批评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生活与工作中,批评和奖励一样必不可少,因为缺点每个人都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进步。自己认识不到就得靠别人来帮助,这就是批评的价值所在。所以,批评别人时,应让对方认识到批评的价值才不会使批评走向误区。

但是,在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一些艺术性。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呢?

1.体谅对方的情绪,取得对方的信任

体谅对方的情绪,取得对方的信任,这是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的第一步。“心直口快”作为人的一种性格来说,在某些方面的确可体现出它的优点,但在批评他人时,“心直口快”者往往不能体谅对方的情绪,图一时“嘴快”,随口而出,过后又把说过的话忘了。但是他的批评却给被批评者的心理蒙上了难以抹去的一层阴影,让对方失去了自信。所以当你在批评他人时,不妨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批评。如果所批评的话自己听来都有些生硬,有些愤愤不平,那么就该检讨一下措辞方面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另外,也要考虑批评时的场合。不注意场合的批评,往往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诚恳而友好的态度

批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不会像赞扬那样使人感到舒畅。而且,被批评者总是用挑剔或对立的态度来对待批评者。所以,如果批评者态度不诚恳,或居高临下,冷峻生硬,反而会引发矛盾,产生对立情绪,使批评陷入僵局。

因此,批评必须注意态度,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就像一剂润滑剂,往往能使摩擦减少,从而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3.只说现在,不提过去

批评并不是回顾过去,而应该站在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将来如何改进的立场上进行。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将来,而不是过去。

不追究过去,只将现在和将来纳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责备已成的结果,而是对今后如何做有所“鼓励”,这样的批评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4.只论此事,不言其他

如果一次批评对方做过的许多件事,不仅使对方把握不住重点,同时也容易使受到批评的人意志消沉。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面谈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形,平时在工作场合交流的机会很少,所以便趁面谈的机会把过去的一切全盘托出。但你应考虑到对方会因此产生对抗心理。为了有效地说服对方,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形出现。

5.一对一的批评,莫让他人听到

这是因为批评时若有他人在场,被批评者会有屈辱感,因此心生反抗,只会找理由辩解,而无心自省,也就无法产生效果。因此,不到迫不得已,尤其不要当众批评下属,即使是自己十分信赖的下属。

6.别用批评来发泄心中的不快

所谓的“批评时不可加入个人感情”,意思是说责备别人时要公事公办,不要混杂一些私人的不快或愤懑,而是进行冷静的批评。人是一种感情十分丰富的动物。人的一种行为不可能完全脱离感情,那种如同戴面具的批评是令人生厌和有违自然的。因此,如何正确地表现感情就成为批评最为重要的一环。换句话说,透过批评表现出自己的感情打动下属的心,才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批评。

要想真正打动下属的心,达到说服的效果,绝不能把自己表现得完美无缺,高高在上地批评对方。这样只会使批评的一方获得自我满足,毫无半点成效。而应该将对方的缺点和错误看成是自己的,抱着希望对方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予以纠正的心情。

也就是说批评对方也等于批评自己,尤其是作为能左右别人的上司,必须以责己之心来批评下属,否则就收不到真正的批评效果。

◎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每一个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人,都应该牢记下面的秘诀。

1.任何时候都不要独占发言的机会和时间

人们经常在社交场合中,发现有些人在他人说话的时候插话抢话。这种说话方式常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还有一些人喜爱独占一场谈话,他们凭着高人一等的辩才,口若悬河,抢风头。但是他们却忘了谈话是需要双方产生共鸣的,是有来有往的。一个雄辩滔滔的推销员,虽是口才的巨人,却往往是业绩的侏儒,很难获得人们对他的认可。

精于话术的人,其语言表达能力并不一定十分优异,因为他们许多时候是在“听”而不是在“说”。业绩杰出的推销员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但是他们都是倾听的高手,只在关键时刻才说一两句话。

2.注意对方的谈话重点

互相交谈时,最为关键的是应该听出对方谈话的目的与重点。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能够正确地把握你所要表达的含义,你心中一定有一种被人理解和认可的快慰。所以,如果你要使对方也和你一样兴奋异常,一定也要努力去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此时,两人才能够真正地开始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3.适时表达你的意见

谈话的时候常常需要你来我往。因此你必须要在不打断对方谈话的基础上,适时地表达你的意见。如果在一场谈话里,你自始至终都不说一句话,场面和气氛会变得十分地不协调,对方会对你起疑心。无法适时把意见告诉对方的谈话就变成对方的个人独白了。

4.肯定对方的价值

即使价值很小,能够被你肯定,对方也会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必定会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如果你同他人交谈时,用心去找出对方的价值,并肯定它,必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5.为你的话题作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避免出现冷场,增进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你必须为你的话题准备充分的资料。记住这样一点!你可以拥有丰富的话题而自傲,但却绝不可拿来向对方炫耀,否则对方会因此心生反感。为了给话题准备丰富的资料,你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这有赖于你平日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6.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仅仅用声音进行交流是难以造成气势的,同时自己以手、眼、等身体语言,才能造成锐不可当的气势,融化对手,说服对方。

◎ 谈吐幽默的方法

1.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使用对比句是逗笑的极好方法。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就常用这一方法,比如:“先生们,我这个人什么都不缺,除了财富与美德。”

2.巧用歇后语

歇后语也是一种转折形式,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部分一出,造成悬念;后面部分翻转,产生突变,“紧张”从笑中得到宣泄。如:“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3.倒置

通过语言材料的变通使用,把正常情况下人物关系,本末、先后、尊卑关系等在一定条件下互换位置,能够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如有语字的倒置,“连说都不会话”。

4.倒引

比较常用的幽默方法是倒引,即引用对方言论时,能以其人之语还治其人之身。如:老师对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两个女子等于1 000只鸭子。”不久,师母来校,一个女学生赶忙向老师报告:“先生,外面有500只鸭子找您。”

5.转移

当一个表达方式原是用于本义,而在特定条件下扭曲成另外的意义时,于是便获得幽默效果。

空中小姐用和谐悦耳的声音对旅客命令道:

“把烟灭掉,把安全带系好。”

所有的旅客都按照空中小姐的吩咐做了。过了5分钟后,空中小姐用比前次还优美的声音又命令道:

“再把安全带系紧点吧,很不幸,我们飞机上忘了带食品。”

6.天真

弗洛伊德就曾把天真看成是最能令人接受的滑稽的形式。

一位妇人抱着一个小孩走进银行。小孩手里拿着一块面包直伸过去送给出纳员吃,出纳员微笑着摇了摇头。“不要这样,乖乖,不要这样。”那个妇人对小孩子说,然后回过头来对出纳员说:“真对不起,请你原谅他。因为他刚刚去过动物园。”

语言幽默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比喻、转折、双关、故作曲解、故作天真、谐称等方式也都为人们所喜闻乐道。

◎ 说什么样的话要分场合

与人交谈,说什么样的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而采取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无法实现交际的目的。因此,一个有着高超的说话艺术的经理人,往往懂得说话看场合,常常“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说话看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

1.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下,便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有些人说话文绉绉,有人讲话俗不可耐,就是因为没有把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2.自己人场合和外人场合

我国文化传统一向是注重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而对外边的人,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公事公办。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社会上认为是得体的,倘若违反这一界限,便被认为是“乱放炮”,说话不得体了。

3.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一般地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

4.适宜多说的场合与适宜少说的场合

对方很忙,时间很紧,跟他说事情就得简明扼要。如果跟他谈笑风生,海阔天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是不会好的。失火了,你看见后应该立即呼唤救火,等火被扑灭后,再向警方报告你发现的可疑线索。如果先跑过去向警方慢条斯理报告失火的原因,等把失火的可疑线索报告完,火势早已蔓延开来了。

5.庄重场合与随便场合

“我特地来看你”,显得很庄重;“我顺便来看你”,有点随随便便来看你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负担。可是,在庄重的场合说“我顺便来看你”就显得不够认真、严肃,会给听话者蒙上一层阴影。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顺便来看你来了”,偏偏说成是“特地看你来了”,有些小题大做,让对方增加心理负担。

§§第4章 说话要得要领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经理人,在说话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经理人说话要得要领,要把握住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该说的话就一定要三缄其口;该说的话也要把握好尺度,做到得体而有分寸。一个掌握了说话艺术的经理人,在职场上不仅能得到上司的器重,同时也能得到下属的拥戴。他的职场生涯必将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