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全新修订)
17408800000015

第15章 说话要把握好度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同样,说话也是如此。比如与陌生人寒暄要适度,运用幽默要适度,安慰别人也要适度等等,只有掌握好说话的度,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

◎ 寒暄要适度

陌生人之间初次交往时大都会心存戒备,这是交往的一大障碍。寒暄是冲破这个障碍的有效方法。如果在寒暄中,你能有意、无意地插入一些吸引对方的话题,或是谈一些对方比较了解的事,由此展开交谈,那么,寒暄就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客套了。如果运用巧妙得法,双方会因此打成一片,彼此的距离很快就会拉近。而这种把自我介绍和寒暄巧妙结合的谈话,也不致令人觉得牵强、不自在,在不知不觉之中,对方就放弃了戒备心理,进而产生“一体感”,愉快地与你交谈起来。

那么,怎样寒暄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呢?寒暄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这可视具体的交谈对象和交谈环境而定。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保持积极的姿态

在与别人相遇的瞬间,要迅速培养自己的愉快情绪,要争取主动,充分体现自己的良好愿望和真诚,要使对方感觉到你的问候是发自内心的,要使对方从你的言行反应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使其受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得到完全满足。同时,积极的姿态也是富有自信、易于合作的外在体现,这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交谈时语调要和缓,声音要洪亮,同时还要面带微笑。

2.注意力要集中

与人寒暄,要集中注意力,任何漫不经心的言行都会使对方感到被人轻视。同时谈话要照顾到在场的所有人,不可旁若无人地与其中一人说个没完,把其他人晾在一边。

3.内容要适当

与陌生人见面后的4分钟内,只能有两三个问答往复的过程,最好作一般性的寒暄,如问候,互通姓名,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说话要注意做到应绝对避免使对方感到尴尬,触及对方隐痛,引发对方不愉快回忆及易于引起争议的话题,交谈时要注意控制谈论的话题,切忌漫无边际地胡扯。

寒暄的内容还要根据对方的心情而决定,要分析对方当时的心情后再决定打招呼的内容和表情。比如对方家里刚发生不愉快的事,你从其面部表情上就可看出来,因此,此时打招呼,声音就不要太大,语言不要太热情,或用询问式的语言,同时用安慰的语气来招呼。如果对方脸上喜气洋洋,你便可热情地打招呼,使对方感到温暖,进而展开话题。

男士和女士打招呼,语言可热情一些,但要适度,不能过分开玩笑,使对方感到你太轻薄。

寒暄言语的长短,内容的繁简,往复的次数多少要与交谈双方关系的亲密程度成正比。

4.要注意场合、时间、季节

如果在公众场合经介绍结识新朋友,如影剧院、咖啡厅、会场、阅览室,应有礼貌的寒暄,注意不要打扰周围的人,避免大声喧哗。音量过大,过于夸张,大呼小叫,是一种旁若无人的无礼行为。此外,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言行举止不宜过于随便,尤其要注意不要用“口头语”。

寒暄还要因“地”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只要稍加留意周围的环境,就可即席发挥。

与众多陌生人打交道,不要只看着一位,而应面带微笑,眼睛环视大家,应带“你们”、“两(几)位”字样,以免冷落其他人。

总之,初次见面,寒暄要适度,既要热情亲切,又不要阿谀奉承,要做到温和有礼。这样,才能使对方乐于接近你,从而产生与你交往的愿望。

◎ 适当地运用幽默

幽默是一种大家都喜欢的语言“调料”,但如果放多了,放的不是地方,恐怕也会“呛嗓子”。

在说话中,要想学会使用幽默的技巧,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智慧。对于一个才疏学浅、举止轻浮、孤陋寡闻的人来说,是很难生出幽默感来的。具体说,产生幽默的条件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社会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高尚优雅的风度和镇定自信、乐观轻松的情绪;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都知道,任何调味料都不可滥用,就好比用盐,用得合适可以使菜味鲜美;用得太多,便会难以下咽;用得太少,食之无味。我们在使用幽默技巧时也切忌滥用,用多了照样会伤害别人,其效果便会适得其反。

萧伯纳少年时已很懂幽默,人又聪明,他以为说话幽默显得一个人很有才华,有影响力,但他用得多而滥,以至于让人无法体会到幽默的风趣和轻松,却让人感到其出语尖刻。人们经他一说便有“体无完肤”之感。有一次,一位朋友在散步时对萧伯纳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默,不错,非常可喜。但是大家总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都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都不敢开口了。自然,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从此他立下誓言,改掉滥用幽默的习惯,而把这些天才发挥在文学上,终于建立了在文坛上的地位。

使用幽默一方面要看准对象,另一方面还要抓住时机。发挥幽默也需要“素材”,比如场合、情境等。这些就像我们所说的“机遇”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随机应变。千万不要为幽默而幽默,那会显得生硬、不合时宜、不伦不类,不但不能成为我们沟通的重要方式,反而还可能增加我们沟通的不快。

◎ 安慰别人要得体

当我们认识的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如何去安慰他们呢?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会使不幸者更为伤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某个人处于困难时对他说一些适当的话呢?虽然没有统一的准则,但有些办法可使我们衡量现实情况并作出得体而真诚的反应。这里是一些建议。

1.留意对方的感受,不要以自己为中心

当你去探访一个遭遇不幸的人时,你要记住你到那里去是为了关心他和帮助他。你要留意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

2.尽量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

丧失了亲人的人往往会沉浸到悲痛中不能自拔,他需要向周围熟悉的人倾吐自己的悲伤与思念。与这些人谈得越多,对他们越能产生作用。要顺着他们的意愿行事,不要设法去逼他们开心。只要静心倾听,接受他们的倾诉,并表示理解他们的心情。有些人在悲痛中不愿意多说话,你也得尊重他们的这种态度。一个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的人说,她最感激一个朋友的关怀。那个朋友每天给她打一次电话,每次谈话都不超过一分种,只是让她知道朋友惦记着她,但是并不坚持要她报告病情。

3.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

泰莉·福林马奥尼是某综合医院的护理临床医生,曾给几百个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她说,许多人对得了绝症的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们常常会说些“别担心,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之类的话,明知这些话并不真实,而病人自己也知道。

“你到医院去探病人时,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福林马奥尼说,“例如‘你觉得怎样?’‘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这些永远都是得体的话。要让病人知道你关心他,知道有需要时你愿意帮忙。不要害怕和他接触。拍拍他的手或是按他一下,可能比说话更有安慰作用。”

4.主动提供具体的援助

一个伤恸的人,可能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感到不胜负荷。你可以自告奋勇,向他表示愿意替他跑腿,帮他完成一项工作,或是替他接送学钢琴的孩子。“我摔断背骨时,觉得生活完全不在我掌握之中,”一位有小女孩的离婚妇人琼恩说,“后来我的邻居们轮流替我开车,使我能够放松下来。”

5.要有足够的耐心

丧失亲人的悲痛在深度上和时间上各不相同,有的往往持续几年。“我丈夫死后,”一位寡妇说,“儿女们总是说:‘虽然你和爸爸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现在爸爸已经不在了,你得继续活下去才好。’我不愿意别人那样对待我,好像把我视作摔跤擦伤了膝盖而不愿起身似的。我知道我得继续活下去,而最后我的确活下去了。但是,我得依照我自己的方法去做。悲伤是不能够匆匆而过的。”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朋友的悲伤异常深切或者历时长久,你要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你可以对他说:“你的日子一定很难过。我认为你不应该独立应付这种困难,我愿意帮助你。”

6.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安慰方式

安慰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力量,帮助他分担痛苦,减轻精神重负,重振前进的勇气。给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至亲好友遭到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经有说明,无需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你应该多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尽量多谈些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更有利于早日康复。医生送去治疗身体的良药,亲友送去温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根治重病必不可少的。

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门在外、门第等原因被人歧视的不幸者,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并非全是人为的,劝慰时应多讲些与其情况类似的名人事迹,鼓励他们不向命运屈服,抵制宿命论的思想影响。使他们坚信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仍然能够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

安慰丧失亲人的不幸者,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把悲伤宣泄、释放出来,反而如释重负,有利于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和达到平静状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人们对他的敬意、怀念。死者的生命价值愈高,其亲属就愈感宽慰,并有可能化悲痛为力量,去发扬死者生前的优点,去完成死者未完成的事业。

对于胸怀大志而又在事业上屡遭挫折、失败的不幸者,最需要的是对其强烈事业心的充分理解、支持。对他们,理解应多于抚慰,鼓励应多于同情,怜悯是变相的侮辱,敬慕是志同道合的体现。你不必劝慰对方忘掉忧愁、痛苦,更休想说服对方随波逐流,放弃他的理想追求。最好的安慰,是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诸多有利、不利的条件,克服灰心丧气的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念,并共同探讨到达事业顶峰的光明之路。这就要求你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一定的了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知音。

◎ 兑现你的允诺

当今社会,开空头支票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习惯,嘴上说的一套,做起来却是另一套。一旦时间久了大家认清了你的本来面目,你说得再好听也会无人相信。

“空头支票”是一个人信用的组成部分,一旦开出而不能兑现,必然使自己的信誉度降低,因此,“空头支票”还是不开为佳。

在交际场上,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无法收回。比如做生意的你信誓旦旦地承诺:

“不管怎么样,这次价格让你便宜两成!”

“无论什么时候都免费进行维修!”

“这个和那个就白送给你了!”

在总想让对方买下的心情的支配下,很容易无意中说出多余的事来,而让对方抓住意外的承诺。

在说出自己给予对方的承诺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盘算一下,必须明确在某种范围内自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要因为自己承诺了却无法兑现,而使自己陷入尴尬处境。

处理纠纷时必须注意不要作口头上的许诺,千万不要为了安慰对方而说出对自己、对公司不利的话,如果对纠纷内容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依对方所要求的去办。

“我方将很快作出处理,请原谅!”“那件事,我会负责的。”“这个,我知道怎么处理!”等应慎用。

承诺的话语在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判明自己的确有责任以后再说也不迟。虽然有必要倾听对方的发言,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轻率地承诺,否则很容易被对方抓住这样的把柄:

“你说过责任由你承担的!”

“你向我们承诺过!”

不要在纠纷的当场许下诺言,而应该采用以下的话来平息纠纷:

“我们一定会努力查明问题的真相!”

“待和上司商量后,我们将酌情作出妥善处理!”

“这件事还是让我考虑考虑吧。”

“我试着干干看吧。”

但有时口头语言容易造成概念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所以一旦找到对方能理解的妥协点,就要尽可能作出较为详细的解释,清楚说明哪些可做,哪些不能做,而认真地予以解决。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将其付诸书面形式,无论是员工纠纷还是商业交涉,最后一定要弄得一清二楚。

如果你总是对别人开“空头支票”,这个“行”,那个“没问题”,而不付诸实际行动,你将失去别人的信任,你与对方的人际关系就难以维持下去了。因此,空头支票不要轻易开出,承诺了就要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