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3
17415100000029

第29章 激将法(1)

激将法

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逃至樊口,势单力孤,继续与曹军对抗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除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以外已别无他计。

这么重大的使命若交付一位平庸的使者,一定照实陈情,敌方势力强大,我方危在旦夕,请主公出兵相援不胜感激,云云。刘备身边能胜此任的唯有诸葛孔明,他自荐过江,求取吴国出兵抗曹,心中早是胸有成竹。他后来终于说动孙权,成功地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以致造成后来三国鼎立之势。你看,求人求得妙,是否在创造历史?

诸葛亮是怎样打动孙权的呢?诸葛亮见到孙权先说这样一番话:“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举兵,刘备在江南集结,目的都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眼下曹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空有英雄气概对他是无可奈何的。加上刘备之军渐渐败退,将军您宜早做应对,好生斟酌才对。如果贵国的军力能够与曹操对抗,就即刻与他断交;如果无力与其对抗,那干脆就迅速解除武装、俯首投降算了。可依我看来,将军似乎在表面上要服从曹操,其实内心里很是犹豫不决,目前形势很急迫,没有多少时间让您犹豫了,希望马上定下主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愣了一下,反问道:“照你说的形势如此严峻,刘备怎么不赶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说:“君差矣。齐国壮士田横您该知道,他在道义上不能投靠汉高祖,宁可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刘备是汉室后裔,具有英雄资质,目前虽然困顿,仍有八方壮士慕其英名,源源而来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与不成,只有靠天命决定。岂可向曹贼投降呢?”

孙权听后大叫一声:“我拥有吴国十万大军,承父兄之业,更岂可轻易言降?”

此时的孙权是一个26岁的青年将军,血气方刚,自尊心强得很。孔明就是利用孙权的这个特点,或者叫做弱点,用言语刺激孙权的自尊心,使他的意志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转化。

孙权虽然大叫不降,其实内心也很不踏实,又向孔明问道:“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刘备之外再找不到能与曹操作战的军队,可刘备最近连吃败仗,不知是否有军力与其再战?”

这些是孙权所真正担心的事情,他也明知道光凭东吴自己的力量敌不过曹军。

孔明早有准备,冷静地分析形势给孙权听,以打消他的不安。孔明说:“刘备确实吃了败仗,但现在军力不少于一万。而曹操之军虽众,但长途远征疲惫不堪。这一次为了追击我们,曹军的轻骑兵一昼夜竟跑了三百里,这好像古人说的,再有力的弓箭若射的距离过远,就连一张薄的布也无法穿过。再者,曹军北兵不惯水战,我方占有地利。荆州之民虽然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是时时准备反抗。如果将军集精兵猛将与刘备之军配合,联手作战,一定会击败曹军。天时地利俱在,剩下的只看将军您的决断能力了。”

孔明这一番分析,指出强敌之短处,强调刘、吴潜在之长处,最后把事情成败的关键又推给了孙权自己,可谓步步高棋,招招妙算,使原本主意不定的孙权断下决心,联军抗曹,以致后来发生了三国时代最大的决战——“赤壁之战”。

诸葛亮采用“激将法”,既达到了求人的目的,自己又没损失什么,实在妙不可言。

“激”,确切地说,就是要从道义的角度去激对方,让对方感到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应该去干必须去干。

以义激之的方法更为有效。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视人的品德修养,讲求道义、气节。对于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面旗树在属于做人道德的领地。激之以道义,恰恰是去触及对方的内心深处,让他认为对方“求助”的实质是道义的行为。

前面提到三国时期的刘备,凭着“礼”求来了军师诸葛亮的才能智慧,从而实现了三分天下。后来又是凭着“义”求得了关羽、张飞的忠肝义胆、生死相随,为他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次,诸葛亮又是凭着“义”为刘备求来了三足鼎立之势。

义,是一种促进力、凝聚力,它能让每一个具有基本道德的人主动担负起某些责任与义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有些人面临困境,通过报刊、电台等媒体发出呼救时,会有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因为这是从道义上激励了每一个普通人,从而借得了一份支持与帮助。

不给对方退路

求人时常会碰到一种人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既想捞油水又不想丢了乌纱帽,毁了那美好前程,于是总是三心二意,脚踏两只船,随时准备脚底抹油开溜,而不管所求者由此或会跳楼。为了防止这种悲剧发生,必须断了这种人的退路,让他死心塌地地为你卖命,故意给对手提供便利,诱使其懵然行动,然后切断其援助和凭借,置之于死地。

“上屋抽梯”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计谋的含义。所谓提供便利,就是设“梯子”,引诱对手“登梯上房”,而后抽走“梯子”,使其无法逃脱。这一计谋在实施时,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设“梯子”诱敌,二是抽“梯”断敌“援应”。剩下的事,就如同“关门捉贼”差不多了。此计与“关门捉贼”计的区别,就是多了“诱敌”的动作。

诱敌方法很多,如古代兵法中讲的,“对性贪之敌,示利诱之;情骄之敌,示弱诱之;将愚而不知机变者,设伏诱之”等。总之,必须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而加以灵活运用。

施展“上屋抽梯”之计,示以小利,诱骗于人,这是国外企业和公司普遍重视、经常采用的方法。国外许多企业的“公共关系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请客、送礼、拉关系。据报道,日本企业在1981年以创纪录的135亿美元用来款待顾客,美国企业1981年仅花在赠品方面的支出就高达90多亿美元。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之所以短,就是让人家堵住了后路,担心如果不答复对方的条件,对方会把“吃”、“拿”的事实抖落出来。实际上,也存在这种可能。请客、送礼,就是别人给你树了梯子,让你爬上去,到了房上,你就会顾虑自己所处的境地,只好由人摆布。

外商、港商在与大陆做生意时,“示以小利”、“上屋抽梯”的诡计是常用的。

例如:香港某公司负责组办团体到国内各地旅游的业务,该公司先后与我民航、旅行社等20多个单位建立了业务关系,经常包租民航香港办事处的飞机。该公司采取拖欠、赊欠、骗欠等手法,前后共骗取我17个单位70余万元外汇券。

这个公司的阴谋之所以能得逞,一条重要原因就是采取“以利诱之”的诡诈手段。而我们有些党员和干部,见“礼”眼开,被“礼炮”击中收下了电视机、收录机、照相机、港币等,为人家大开方便之门,甚至在追收欠款时都撕不开情面。

有一位工人按政策规定可以调入某个城市工作,以便照顾年迈的双亲,为此他打了很多报告,等了很长的时间,仍然不能如愿。后来他托人打听,才知道所有的“关卡”均已打通,只是在一个经办人手中卡了壳。那人暗示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一部进口彩电作酬劳,那就干等着吧。这位工人百般无奈,一咬牙用准备办喜事的钱买了一部进口彩电,给经办人送去。果然没多久,调动手续就办妥了,此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工人的父母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不免为缺钱买彩电发愁起来。工人却胸有成竹地邀上两个伙伴,去到那个经办人的家,声明取回“借给”经办人看的进口彩电,经办人拿出彩电发票正要发作,工人却笑嘻嘻地打开电视机内壳,撕下粘着的一块小胶布,现出自己先前刻下的自己的名字,不消说,经办人顿时如同哑巴吃黄连——做声不得,眼睁睁地看着工人把进口彩电扛走。他不敢报警。虽然他对这位工人“上屋抽梯”、“过河拆桥”的举动恨之入骨,可是不会有人同情他。

学会“刺激”对手

美国富翁霍华·休斯有一次为了大量采购飞机,与飞机制造商的代表进行谈判。休斯要求在条约上写明他所提出的34项要求,其中11项要求是没有退让余地的,但这些要求对谈判对手是保密的。对方不同意,双方各不相让,谈判中冲突激烈,硝烟四起,竟发展到把休斯赶出了谈判会场。

后来,休斯派了他的私人代表出来继续同对方谈判。他告诉自己的代理人说,只要争取到34项中的那11项没有退让余地的条款就心满意足了。这位代理人经过了一番谈判之后,争取到其中包括休斯所说的那非得不可的11项在内的30项。

休斯惊奇地问这位代理人,他是怎样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时,这位代理人回答说:“那简单得很,每当我同对方谈不到一块儿时,我就问对方:‘你到底是希望同我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留着这个问题等待霍华·休斯同你解决?’结果,对方每次都接受了我的要求。”

显然,休斯与他私人代表之所为分别看没有什么,合二为一则产生了奇特的妙用,这就是白脸红脸战术。

这种策略的做法是,先由白脸出场,他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提出过分的要求,毫无妥协的余地,他在场上表演的时间很长,他傲慢无礼,立场僵硬,让对方看了心烦,产生反感。然后,红脸出场,他以温文尔雅的态度,诚恳的谈吐对待对方,并巧妙地暗示,如果他不能与对方达成协议而使谈判陷人僵局,那么白脸先生还会再次出场。这番话会给对方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一方面会由于不愿与白脸继续打交道,另一方面会由于红脸的可亲态度而愿同红脸达成协议。

红白戏法的一个变种是演双簧。双簧策略能使谈判人员从骑虎难下的状态中得到解脱,在谈判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方谈判人员互相之间进行这样的对话:“老李,你今天上午怎么那么别扭?我本来想我们应该可以同意………我认为他们有点道理。如果我们同意……”在这里,同一方的谈判人员表面上好像采取了对方的立场,并向同伴建议做出“让步”。可是这种情况多半是在表演双簧:事先决定让一个人采取强硬态度,到了适当的时候,再由同伴出面提出折中方案。可是那位强硬分子却硬是做出一种姿态,表示老大的不愿意。最后,在同伴的反复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当然,对方得到了这个好不容易才到手的“让步”后,自然会对那个好人做出相应的回报。

在商业谈判中,还可以把双簧表演倒过来做。例如,你可以在不太重要的问题上先做一些让步。然后,在关系重大的问题上你的同伴出面讲话了。他会对你说:“你今天上午表现得很慷慨,但在这一点上,你不能再作让步了,我们已经让得太多了。”这时候,你把脸转向对方,为难地说:“我现在已经无能为力了,一切都只好由你们决定了。”

从我们的描述中看起来,这种双簧表演似乎是很明显的,骗不过一个有经验的谈判老手。但是在长时间紧张谈判所产生的压力下,识破这种策略也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唱双簧的人配合默契、表演自然的情况下。当然,对方有可能会起疑心,但他不能完全肯定那是表演,他可能会想:“他们的这些话也许是真的,我可以趁这个机会想办法分化他们。”

商业谈判中的“白脸”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面目或形式出现,他们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某件事情,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估价的人、律师、董事会都可能会扮演很称职的坏人。政策、原则、各种各样的程序也可以扮演“坏人”。例如,“我很同情你们,我也愿意考虑你们的立场,可是董事会是不会同意我这么做的。”“我很愿意在这一点上同意你们的观点,可是政策不允许我做出……”

不要以为对人笑脸相迎,给人面子,一团和气,就能赢得谈判的成功。一味地唱红脸,会使人觉得你有求于他,有巴结之嫌,越是这样,对方越会强硬、傲慢,在谈判中占尽上风。在必要的时候,给对方施加点“颜色”,用一些白脸手段刺激一下对方,反而更容易达到求人目的。

当然,所谓“刺激”对方,并不是激怒或伤害对方,而是为了引起对方对某种事实的注意,更加重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对方不要过分抬高自己的价码。

真真假假

1880年,一家法国公司承包了建造一条通过巴拿马的水道。起初他们信心很足,但是在挖掘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钱也花光了,他们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工程。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美国也急着想建造一条运河横穿美洲大陆,但地点不是在巴拿马,而是选在尼加拉瓜。

布诺·瓦列拉是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他认为,如果不继续承建巴拿马运河,将是一大损失,他决心单枪匹马地改变国会的意见。他记得几年前,尼加拉瓜曾发行过一张印有莫莫通博火山的邮票。莫莫通博是一座著名火山,正巧坐落在拟议中的运河路线附近。据说这是座死火山,但邮政局为了美化邮票,在火山顶画出一缕缕缭绕的烟环,形同活火山一样。布诺·瓦列拉匆匆跑遍了华盛顿,设法找到了90张这样的邮票。在国会开会的当天早上,每一位议员的桌上便出现了一信封,里面有一张邮票和布诺·瓦列拉的附言:“尼加拉瓜火山活动的官方见证。”

瓦列拉的举动对具有商业头脑的美国人震动很大,谁也不愿意把运河建造在大火山上,议员们纷纷改变了主意,决定投票赞成尚未过期的法国合同,建造穿过巴拿马的运河。

以假乱真,晓以利害,让人自行改变主意。瓦列拉这一招令人叫绝。更聪明的是,瓦列拉使用的是尼加拉瓜官方的邮票作证明,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趁火打劫

美国华尔街大佬——摩根财团的老祖宗老摩根当年从欧洲漂泊到美国时,穷得只剩下一条裤子。后来夫妻俩好不容易才开了一家小杂货店。据说,当杂货店卖鸡蛋时,老摩根由于手指粗大,就让他的老婆用纤细的小手拾鸡蛋。这样,本来不大的鸡蛋被纤细的小手一衬托,居然显得大了不少,老摩根的杂货店由此招来了不少鸡蛋生意。

如果说当年老摩根利用人的视觉误差,巧妙地满足了顾客的心理需求,只能算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其后代竟然利用美国政府的困难,逼其就范,真是将求人厚黑学推到了极点。

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几乎每小时都有宣布破产的消息。费城的著名投资银行杰伊·库克公司也永远地关上了大门。库克因在南北战争中帮助政府出售国库券而名声大振,是投资银行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的破产在当时商业界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后来事实证明,即便当时他能渡过危机,但因其力量早已衰微,也难以应付日后摩根的挑战。

摩根在国内外出售证券的能力举世无双。1871年摩根从库克手中夺过价值2亿美元的国库券,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出售给外国投资者;1873年的上半年,摩根及其合伙人又以同样理由赢得33亿国库券的一半,并且处理得得心应手。而库克在出售他那部分国库券时却困难重重,这也是库克破产的因素之一。在这场危机中,摩根公司成为美国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控制了美国政府的债券市场,同时继续向欧洲抛出优惠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