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3
17415100000030

第30章 激将法(2)

1884年的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巩固了摩根的地位,从这时起一直到1913年去世,他一直是美国投资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自从1884年11月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财政部的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市场上掀起了抢购黄金的狂潮。当时有个谣言很快传遍了华尔街,说美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以黄金支付货币的做法。虽然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担保这不是事实,但是用抛售美国证券换回黄金的做法仍在进行,致使国库告急,落到了几乎无力偿清债务的地步。

为了挽救金库空虚带来的经济恐慌,就必须立即筹集到一笔巨额资金。政府财政当局的估计至少要1亿美元。摩根知道在这股抢购黄金的风潮中,政府已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于是就同贝尔蒙商定,由他们两家银行组成一个“辛迪加”,承办黄金公债,这样,他们既可解救政府财政危机,又可获得高额利润。但因他们的苛刻条件,美国国会并没有通过这个建议,总统也难以接受。当时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计划发行5000万美元的公债,其余半数委托美国国内银行存款。由于正值恐慌之际,任何银行都自顾不暇,这位财政部长的呼吁便被理所当然地束之高阁了。于是,他又使出苦肉计,以超出面额的117点公开募集5000万美元公债,这一招打破了投资金融界的惯例,也欺骗了投资银行,并重创和惹恼了摩根。由于摩根的操纵,当这位财政部长匆匆忙忙赶赴纽约召集银行家寻求帮助时却遭到了白眼,这是因为他没有接受摩根提出的要么认购全部公债,要么完全拒绝认购的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谈判条件。

出于无奈,摩根再次被总统召入白宫,互相摊牌。当摩根了解到国库存金只剩下900万美元时,更是坚持自己的条件,并威胁说:“现在,我手头就有一张1200万美元的支票没有兑现,若是今天将这张支票兑现了,一切就都完了,要不要我在这里拍电报,现在立刻汇到伦敦去呢?”

在这种威胁下,克利夫兰总统不得不以去洗手间为名,与正在另一室等候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商量对策。结果总统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不得不答应摩根提出的条件,白宫在华尔街面前甘拜下风。当夜摩根即取出大量美元交给财政部,帮助财政部渡过了难关。摩根利用政府的困难,在承包的公债价格与市场差价中净赚了1200万美元。

人们在处于困境时,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往往特别急功近利,这很容易被对手所利用。摩根就是利用了美国国库存款甚少,陷入危机,便趁火打劫,逼得总统不得不答应他的苛刻条件,并从中赚了大钱。

制造烟幕

求人的“烟幕战法”是十足的无赖行径,正派人士不屑为之,但也不能不懂。

楚怀王的妃子郑袖长得美貌,又聪慧机敏,怀王十分宠爱。后来魏王赠送楚怀王一位美女,年轻漂亮又活泼热情,又把楚怀王给迷住了。

郑袖眼见自己一天天失宠,心里非常忌妒,但表面上却装得若无其事。不但没有一点怨言,还百般讨好这位新妃。新妃喜欢穿什么衣服,希望用什么东西,郑袖都叫人给她送去;她住处的陈设要怎么布置,郑袖也叫人给安排得顺心如意,可以说处处做到体贴入微、关怀备至。郑袖在楚怀王面前还经常对新妃表示赞美。

这位新妃没想到遇上这样好的一个老大姐,从心眼里对郑袖表示感激,相互来往十分密切,彼此不分,无话不谈。

楚怀王见郑袖和这位新妃相处得这么和美,心里非常高兴,对郑袖说:“你们女人多半凭着自己的美貌和聪明赢得男人的喜欢,而且差不多都有强烈的忌妒心,我看你就不是这样,你能理解我,你知道我喜欢这位新人,就比孝子侍奉父母、忠臣侍奉君王还尽心尽力。”

郑袖听了楚怀王这番话,相信他绝不会怀疑自己对新妃有什么坏心眼了,不由得为自己的作为感到高兴。

一次,郑袖和新妃闲谈的时候,说:“大王经常在我面前夸奖你,说你能歌善舞,活泼热情,又温柔体贴,只有一点,大王嫌你的鼻子稍尖了点儿。”

新妃听了,有些不安,摸了摸鼻子,问郑袖说:“您看这有什么办法吗?”

郑袖就等她问这句话,可还是装着没心没肺的样子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以后见到大王时,用手帕把鼻尖轻轻遮一下不就好了吗!”

新妃以为郑袖给她出了个好主意,以后只要见到楚王来就把鼻子遮起来。楚王开始没注意,后来看她每次都这样感到很奇怪,又不好直接问,就问郑袖:“新人近来每次见到我时,为什么总把鼻子遮起来?”郑袖勉强回答:“我听她说过,好像……”她故意看了看楚王,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楚怀王觉察到这里有什么隐情,就追问说:“你说吧。你与我夫妇这么多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即使有什么事,我也不怪罪你。”

郑袖故意装出胆怯的样子,低声说:“她说不愿闻到你身上发出的一种恶心味儿!”

楚怀王一听火冒三丈,怒冲冲地说:“什么?我是国王,敢说我身上有恶心味!岂有此理。传我的话,立即把那个小贱人的鼻子给我割下来!”

就这样,郑袖把新妃的面容给毁掉了。情敌没有了,郑袖又取得了楚怀王的独宠。

也许各位朋友已经悟出来了,所谓“烟幕战法”,就是无中生有,造谣生事,借刀杀人。一点儿不错!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无赖之徒采取这种手法,达到自己求人的目的。

有一些男性,在追女人久攻不下之时,不免十分地恼火,在四周大散谣言:“我与某某女已经发生了性关系,她已是我的人了。”于是很多人便信以为真地记在心中,特别是那些原来也想插一杠子的男孩一听此话,唯恐避之不及,以免被人笑话拣“破鞋”。于是那女人也就必然归他所有了。

有些小人对此如法炮制,比如到处宣扬某某官人收了他多少多少钱财,十个人中有九个半会指责那官人太没良心,收了人东西不帮人办事,结果他的事很快就办成了。

谣言是小人的撒手锏,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只要善用这把“刀”,就能将对立者宰成肉酱——如果他不听话的话。不过,必须记得,谣言又是双刃剑,它可杀伤对手,同样也会伤害你自己。如果你记得那说“狼来了”的小孩结局,大概会慎用谣言这把刀。俗话说,走多了夜路必撞鬼,如果耍这把“刀”上了瘾,最终会被人乱“刀”穿心而死。这就叫你做了初一,他就做十五,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后悔也迟了。

适当丢去脸面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一篇《子虚上林赋》,海内闻名。博雅之士无不以结识司马相如为荣。但司马相如放荡不羁,又不善生计,一派浪荡公子相。

这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来的路上,路过临邛。临邛县令久仰司马相如之名,恭请至县衙,连日宴饮,写赋作文,好不热闹。

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卓王孙原是赵人,秦人移民时迁来临邛,以冶铁致富,家有万金,奴仆千人。听说来了个才子司马相如,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看不起这般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陪宴”。

到了约定日期,卓王孙尽其所能,大摆宴席。县令王吉因平日依仗卓王孙钱财之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时辰早过,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上的蚂蚁,王吉只好亲自去请。

司马相如正在高卧独饮,驳不过王吉面子,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司马相如的穿戴,心中已怀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脸面之人,请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放荡无礼之辈。

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早把卓王孙冷在一边。

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那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

卓王孙原被冷在一边,讪讪地无意思,今见琴声引住了这位狂士,于是夸耀地卖弄说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早已痴迷在那里,忙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撺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愣在那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这般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要过琴来,弹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心里明白,因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他们返回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夫妇俩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到底他们俩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家小酒铺。

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十分顾忌风言风语,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这样一来,卓王孙气撅了胡子。万般无奈,分给卓文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求人战术,颇有几分泼皮无赖精神。套用一句老百姓的俗话,这叫做“死猪不怕开水烫”,已经走投无路,到了这步田地,还要那脸皮做甚?要丢人现眼,索性一块儿丢了吧。

迷惑

“迷惑”是人类心理状态的一种,在人的潜意识里,总认为还会有“更好”的存在。人在没有发现的意识深处,都藏着相当浓厚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就是造成“迷惑”的主要原因,如果以这种方式来观察人类,就可以了解人类存在迷惑的原因,是在于有“是否还有更好”的意识存在。

例如,我们常会听到有人说“没有关系”、“时间还没到”、“还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等。

一旦出现了“还没有……”这句话时,要让人采取决定性的态度就非常困难了。

虽然其人并不想迷惑,也不想犹豫不决,但是在旁人看来,就会觉得他优柔寡断,这是因为在他的心里有“还有一次”的意识存在。

与“还有”的意识相对的,就是“只有一次”的意识。

如果让对方了解到“只有一次”时,他就会变得更加大胆,且其大胆的程度异乎寻常。他会在没有丝毫抵抗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因为人类对于“只有一次”、“最后一次”总是特别畏惧和没有抵抗力的。

这点可以从拍卖的广告词中得到证实。如果广告上面写着“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一般人看了会觉得,如果不去买就会错失良机,甚至有所损失。

其实只要冷静地想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即使不买也没有关系。

可就是这样不可思议,这些广告词对那些迷惑的顾客来说,功效实在很大。

妨碍果断行动的潜在心理,往往都是因为有“还有”的意识存在,如果在限定时间之内,迫使对方做决定,就可以打破这种心理了。

大拍卖往往限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例如从下午1点开始到1点30分结束,这就是根据上述心理作用,在限定的时间内,引导消费者做出“只有这一次”的果断行动。

假戏真做

有家百货日杂小店,门面不大,生意却做得很活,深受顾客信赖。可最令小店老板头痛的是顾客赊账。开店几年里,已累积几万元欠账未收回,光记账的大本子就用了不下10本。更棘手的是,欠账者大多为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一时无法开口要回。

起先,老板干着急,老板娘更急,吵着要老板上门去讨。但老板思虑再三,感到登门讨债既丢情面,又会断了日后的客源,怎么也磨不下脸面。无奈,只好写了份要账通知贴在店门口,没有指名道姓地催促一番。可几个月过去了,非但无人还账,而且越赊越多。

最后,夫妻俩想出一计,决定将欠债者大名挂出来亮亮相,而且规定归还日期,声明如不按期归还,店家举家老小定会上门讨债,并本息一把算。这一着棋一走,赊账的渐少,拖了很长时间的账也纷纷回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