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控你人生的命脉玄机:命运
17462200000016

第16章 方向:15岁时的兴趣最关键

我在年轻时老早就对心理学和营销学产生了兴趣,喜欢琢磨小伙伴在想什么,讨论一下大人们在客厅吵得不可开交的原因是什么。母亲对我的这一特点提出了建议,她说:“你是不是长大后准备当一个心理学家呀?看来你现在就开始准备了。”母亲说得没错,她是家庭中最早发现我兴趣的那个人,并为我做了一些准备,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在很早的时候,可能是13岁,也许是12岁甚至更早,我就开始阅读与此有关的知识,比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和各种商界的启示录等。那时我有一个狭窄的书房,里面堆满了书籍,还有无数的画册。但我最关注的并不是各种惊心动魄的政治、商业及军事事件,而是在其中反映出来的人们的心理博弈与背后的行为动机。

长大后,我果然如愿地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从业者,没有逃过兴趣撒下的“大网”。在10岁以后的岁月中,兴趣一日比一日突飞猛进地在我的体内生长,迅猛地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控制了我的头脑,也主宰了我的命运,让我按照它设定的人生路线图一步步地走过来,竟然没有丝毫偏差。

是的,兴趣影响着人生方向,是你命运的基础,也是你命运的形状。但这并非决定性因素。因为当你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后,还应该为此付出足够的努力,比如勤奋、肯干和永不退缩的刻苦精神。

全世界的华人都知道丁肇中,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国烽火遍地的战乱时期。1946年,他的父亲、在山东大学任教的丁观海先生送他到了青岛的一座天主教学校读书,希望尽可能地让他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学习。

但由于丁肇中之前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跟不上学校的节拍,学习很吃力。这时,他的父亲并不着急,只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了他宽松的学习环境,并没有强迫他必须学习哪些东西,而是用聊天和游戏的方式,向他灌输一些科学知识,逐步地发现与激活他的兴趣。

1948年,丁肇中12岁,跟随父母去了台湾。这时,他已经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伽利略、法拉第等科学巨匠的生平中,体会到了科学道路的艰难和崎岖。同时,他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特别是法拉第的生平给他的影响和震动是十分巨大的——法拉第的家庭条件很差,他在小时候只是一个边打工边读书的穷苦学生。但是不管在成就上,还是人品上,法拉第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丁肇中相信,一个人只要勤奋自强,认准了方向,不停地努力下去,即便是社会底层的人也能取得伟大的成功。

他在中学毕业后参加了大学的联合考试,结果却并不像他想得那么如意。他遇到了失败,而且这是他平生遇到的第一次失败。接下来怎么办呢?这时候,父亲走进了他的房间,在他的床边坐下来,开始给他做思想动员,让他明白:一个人只有经受得起挫折,在挫折中接受教训,然后改进缺点,继续朝着兴趣前进,最后才能取得应有的成就。

丁肇中到了大学,真正确定了自己这一生最大的兴趣是物理学。之前他攻读的是机械工程。但是由于他对物理的强烈兴趣,便向父亲提出要改学物理学。父亲望着他年轻和执着的脸,沉思了良久,问他:“你改学物理有成功的把握吗?”丁肇中回答的口气很坚决:“我认为只要肯埋头苦干,就一定可以。”

最后,他在物理学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

现在,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兴趣究竟是什么。

兴趣和爱好有区别:爱好的对象经常是具体的物品或短期事物,兴趣则结合了内在的长久需求。

兴趣必须是持久的,不是暂时的:兴趣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能朝三暮四,也不能今年想干这个,明年就又想干别的了,它应该是长期的志向。

兴趣要与自己思维的优势结合起来:兴趣必须结合自己擅长的东西,是自身思维优势的集中体现,是自己最拿手的东西。也就是说,兴趣不能仅凭爱好就去当成终身职业,而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把它定为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