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2003年SARS流行时,我曾经发表一篇《为SARS疫情祈愿文》,说明SARS的流行,如果仅止于某一人、某一行政机构的应变、努力,都缓不济急。只有唤起全体人民的觉醒,大家共体时艰,人人修德净心,改善社会风气,净化全民人心,才能转化共业。
其实,不管SARS还是各种瘟疫的流行,都是人类的共业,要靠全民净化身心来改善。因此,要想杜绝各种流行病的发生,重要武器就是净化身心。只要人人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内心有了善的力量,即能消除恶业;只要人人心中有佛法的慈悲智慧,自能得到好的果报。这就是所谓“有光明就能去除黑暗,有佛法就能求得平安”,所以消灾、消业比祈福重要。
总的来说,很多天灾都是源于人祸,乃至人的贪嗔愚昧也是可怕的流行病,所以能够借助宗教信仰,以及伦理道德的倡导,人先从“正常”做起最好。尤其现在被视为可能让人类灭种的艾滋病之传染,虽然患者不一定都是由于行为不检点所致,例如有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被感染,或是因为遗传而来,但是不可讳言的,艾滋病的感染,多数是因为不正常的性行为造成的。佛教的“五戒”,主要就是对治人的不正常。如果人人都能持守戒律,相信必能杜绝艾滋病、SARS,以及各种瘟疫等流行病的传染。
“器官移植”是近代医学科技的一大突破,捐赠器官在欧美国家也早就蔚成风气,但中国人一向有保全尸体及死后八小时不能动的老旧观念,因此尚不能普遍地推行。请问大师对此有何看法?在这些旧有的观念下如何推动“器官捐赠”的运动?
星云大师:“器官移植”是近代医学科技的一大成就,“器官捐赠”在佛教看来,是内财的布施,是资源的再利用,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同体共生的体现。
佛教认为身体不是“我”的,乃“四大假合”而有,人死后器官都会腐烂败坏,与其弃置无用,不如“废物利用”,在临终前立言捐赠给他人,遗爱人间。
佛教里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旅人,错过了住宿的旅店,于是在荒郊野外的土地庙歇脚。岂料半夜三更,忽然见一小鬼背着一具死尸进来。旅人大惊:我遇到鬼了!就在此时,又见一个大鬼走来,指着小鬼说:“你怎么把我的尸体背来?”小鬼说:“这是我的,怎么可以说是你的!”两鬼争论不休,旅人惊恐觳觫,小鬼一见:“哟,神桌底下还有一人!”当下就把旅人叫出来说:“不要怕,你来为我们做个见证,看看这个死尸究竟是谁的?”旅人心想,看来今日难逃一劫,横竖会死,不如说句真话。于是说:“这个尸体是小鬼的!”大鬼一听,大怒,即刻上前把旅人的左手折断,三口两口吃入肚内。小鬼一看,此人助我,怎可不管?即刻从尸体上扳下左手接上。大鬼仍然生气,再把旅人的右手三口两口吃完,小鬼又将死尸的右手接回旅人的身上。总之,大鬼吃了旅人的手,小鬼就从尸体接回手;大鬼吃了旅人的脚,小鬼就从尸体接回脚。一阵恶作剧之后,二鬼呼啸而去,留下旅人茫然自问:“我是谁?”
这是佛经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主旨虽然是在阐述“四大本空,五蕴非我”,但是故事的情节不就是今日的器官移植吗?
器官移植让许多生命垂危的人得以延续躯体生命,也让捐赠者的慈悲精神得以传世。
根据报载,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夫妇早就立下遗嘱,愿意在逝世后,将身上任何器官捐作科学实验之用。在佛光山,也有不少弟子随我立下捐赠器官的遗嘱。捐赠器官,不仅能带给别人生机,也是自我生命的延续。试想,当你捐出一个眼角膜,就能把光明带给别人;当你捐他一个心脏,就能给他生命的动力;当你捐赠骨髓,就是把生命之流,流入他人的生命之中。所以,器官捐赠可以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再延续,是非常有意义的。
然而,中国人向来有“全尸”的观念,甚至认为人往生后八小时内不能触碰、移动,否则痛苦难耐,若嗔心生起,恐怕堕入恶道,因此“器官捐赠”的活动一直很难普遍被接受。
其实,一个人如果生前就发慈悲心,立菩提愿,希望遗爱在人间,那么愿力胜过一切,摘除器官时应该不会感到痛苦。纵有痛苦,“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正是菩萨道的实践。
至于人死要保持“全尸”的看法,其实人生在世都有缺陷,何必要求死后一定要“全尸”呢?佛经里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就有“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义行,可见佛教并未标榜“全尸”的观念。相反的,能够全心喜舍,全愿助人,这才是佛教所提倡的真理。
所以,只要有愿心,人人都可捐赠器官。器官捐赠打破了人我的界限,破除了全尸的迷信,实践了慈悲的胸怀,体现了同体共生的生命观。通过器官移植,可以让我们把慈悲、爱心,无限的延续、流传。因此,我赞成器官捐赠,因为与其让身体被虫蛀、腐烂,不如将有用的器官加以移植,让别人的生命能够再延续。
现代人对婚姻的态度日趋开放,“结婚”已不再是人生必然的选择,所以有很多“不婚族”乐于当单身贵族,也有人以“同居”来试婚,请问大师对不婚或同居有何看法?
星云大师: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则是组织家庭的基础。一对成年男女,经过正常而公开的结婚仪式,彼此结为夫妻,从此展开家庭生活,这是人伦之始。
所以,结婚是人生的大事,过去中国人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随着民风日趋开放,以及女权日渐抬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人不但离婚率愈来愈高,甚至有些人抱持“单身主义”的思想,有愈来愈多的“不婚族”乐于当单身贵族。
不过,有些年轻人其实也想迈向结婚这条路,只是又怕婚姻出现问题,不知道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所以先行“试婚”“同居”。这种做法显示自己对婚姻没有信心。由于一开始就对婚姻失去信心,接下来在两人的共同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就会选择逃避、放弃,无法真正负起责任,因此衍生很多的后遗症,这种把婚姻当儿戏的心态实在不足取。
例如,同居之后如果有了孩子,万一不适合,还要分开吗?这是不能的,一旦有了下一代,双方就要负起责任。所以结婚一开始就要想到责任问题,要对婚姻有信心,要想办法建立一个健全的家庭,否则就不要轻易尝试。
在“一夫一妻”制的正常家庭里,夫妻是家庭的两大支柱,但是现代社会有很多“双薪”家庭,夫妻分居两地,可能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或是一个在台北,一个在高雄。对于夫妻分居的情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短时期还可以,但如果长期如此,又何必要结婚呢?既然结婚,彼此就要履行组成家庭的义务,尽家庭的责任,否则日子久了,对于维系感情真的是一大考验。
很多人在谈恋爱时,对结婚怀着很美的憧憬。结婚应该是组织幸福家庭的开始,但是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事实上,结婚后夫妻要怎么样共同生活,如何才能维持爱情不会消失,的确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有一个青年结婚后,逢人就说:结婚真好,有个家庭真是幸福。因为每天下班回家,门一打开,太太就拿拖鞋给他穿;进了屋子,小狗就围着他汪汪叫,他觉得有个家,人生真是幸福无比。
一年以后,青年逢人就说结婚很苦,结婚不好。因为现在回到家里,打开门不是太太替他拿拖鞋,而是小狗衔着拖鞋给他穿;进到屋子里,不是小狗围着他汪汪叫,而是太太围着他汪汪叫,嫌他没有升官发财,怪他每个月的薪水不够生活开支等,真是苦不堪言。
旁边有一个老师听到,他说:“青年朋友,听了你的话,我觉得你应该继续欢喜才对,因为你现在回家,虽然没有太太拿拖鞋给你穿,有小狗衔拖鞋给你,一样有拖鞋穿嘛!进了屋子里,小狗没有围着你汪汪叫,太太围着你汪汪叫,一样有汪汪叫嘛!”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求外境永远不变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不能变。回想当初结婚时,彼此互相体贴、信任、了解的心,这颗心要保持到婚后,要让它散发出更多爱的光辉。所以结婚不是走进坟墓,结婚就如同一朵花,要用心施肥、灌溉,让花朵开放得更加芬芳美丽。这不是一个人的责任,需要两个人共同来营造,因为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不仅是两个人要磨合,还要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