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经一日一谈
17500700000042

第42章 懂得什么是成功

【原文】

余安贫自守,固禀二母训,不敢陨越,然玉我于成,临桂中堂陈公实有力焉,而人未之知也。往岁庚辰二月,余馆长洲。有某髯者,蛊余以利,谓非此不足济贫。且诡玷前辈知名诸君,以相歆动。并道余纳赂之术。余笑而不答。髯意余诺也。如其述来。严斥之。增赂以复。余甚恐,拟批提主讼人。髯来褐,大诧。余谢曰:“主人意也,遂绝之。”至七月。余归应乡试。代庖者,误为所惑。比余九月至馆,甫三日而事败,奉中丞访究,二人苍黄窜逸。中丞临桂公也。于是余私自幸,益悚然于法之不可试,利之不可近贞,初志以迄今未尝见叶于大人先生。盖数十年来,得力全在慎刑二字也。

【译文】

我安于清贫,保持自己清白的品行,固然是由于遵承母亲的教育,丝毫不敢加以逾越,然而磨砺我,使我获得成功的,则是临桂的内阁大学士陈公实。而这一点别人并不知道。去年庚辰二月,我在长洲做幕府。有一个长着大胡子的老者,用利益蛊惑拉拢我,并且告诉我除了这个办法,想要致富是不可能的。他还诡秘地在我面前玷污败坏那些知名人士和老前辈的声誉,想以假的事情来让我动心,并且还讲述了不少接受贿赂的方法和技巧。我只是微微而笑,不回答他的话,这个老者因此认为我已经同意了。于是就按他说的行贿方式来向我行贿,我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反而加重了贿赂的分量,我心里很害怕,打算批示提审原告。老者来拜访时,我大吃了一惊,解释说:“这是主人的意思。”于是才绝了他的念头。到了七月间,我回家参加乡试,代理我工作的人被他拉下了水。等我九月份回到长洲幕府时刚过三天,事情就败露了,我于是奉巡抚大人的命令察访追究当事者。二人闻讯后,仓惶出逃。那个巡抚,就是临桂陈公。我因此在私下觉得很幸运,更加警戒自己不要以身试法,不要贪图不义之财,坚定自己廉洁奉公的志向,迄今为止,始终如一,也没有被大人先生抛弃。数十年来,完全得力于慎刑两个字。

【智解】

什么才是成功?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难道贫穷就是失败?坎坷就是失意?什么样的地步才叫贫穷?什么样的地步才算坎坷?

美国罗普司公司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有百分之四十二的美国人认为,成功就是扮演好配偶或父母的角色,百分之三十六认为是对自己忠实,百分之三十二认为是对上帝忠实,百分之二十一认为是尊重朋友,百分之十五认为是贡献社会,只有百分之五才认为成功就是成名。

我们常将世俗所谓的升官、发财、高中、及第、功成名就、荣华富贵等视为成功,并且量化为成功的标准。其实,用心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诲人不倦地培育英才,始终如一地孝顺尊长,认真尽责地委身工作,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而具体实践小善为大善,升华小爱为大爱时,这便是成功的人生。

千古风流人物,如今安在?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充其量也不过那数十人,其他人又在哪里呢?他们的成就不会在我们心中留下任何印象。

如果我在周围的朋友或家人面前,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他人有一些益处,有一丝影响,这就是一个值得自豪的成就。

重新定义你的成就,从“成功”的迷思中走出来。

老子是第一个推崇“愚”的含义的人——宽容、简朴和知足的最高理想。这种处世态度包括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这种境界的达到,往往是一个高尚的智者在人生的迷思中翻然悔悟后得来的。

保持心境平淡是心猿意马的克星。在追名逐利唯恐不及的现代社会里,不要小瞧这不起眼的平淡心态,它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它能抗拒物欲的诱惑,帮你事业有成。

即使在儒家思想中,没有任何东西比炫耀、漂亮、有意显示更遭批评的了。例如,自己总是赞许自己的名气有多大,成绩有多么的骄人,他的成就与名气一定不会有他说的那样;自己总是夸奖自己有多少财富,而且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百般挥霍,他的财富一定没有实际上的那么多。所以能把自己的非凡能力渗透在如愚如拙、如钝如鲁的表面,看似平淡的行为中就会受到前所未有的赞扬。而且,人们认为一种令人钦佩的“愚”,是真正自发创造行为产生的自然结果,是比“聪明”更难得到的品质。

变成一个远非聪明所能企及的“愚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人的学历比以往人的学历都要高得多,所以无论是在聪明的程度上,还是在伶俐的程度上,也都超过以前的人。然而,他们的生活,却未必比以前那些没有学历的人幸福。用博爱的眼光去观察世态,自然只有欣然的同情,真挚的怜悯,博大的宽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所谓的“守愚”,实际上就是培养自己的超凡的智慧与美德。

在另一方面,“守愚”也象征着踏实精神,即不为讨好谁而工作,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存的意义而工作。把所欲所求的虚妄之心,一概予以否决,才能变成“愚”。暗中行事,不为名利,这样才具有人生的真实性。

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其实成败只不过是一种临时的结果,不要把胜利和挫败看得过重。胜者不可以常胜,败者只要不轻易言败,也不会是常败。对成败、得失、苦乐等不要太执著,太计较。胜固可喜,败亦欣然。

楚汉之争中,刘邦几乎是每战必败,但是垓下一战,却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而建立了汉朝。如果几次挫败过后,就不思进取,不敢再与对手交战,垂头丧气,那么胜利又从何而来呢?胜者则更要有忍耐精神。胜利了不为临时的成功而骄傲,要保持胜利的势头,再接再厉,否则早晚也会失败。胜者也会成为败者,败者也会变成胜者,这是历史中常有的事情。

成就大业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要付出心血和代价,所以做事要谨慎小心,不可疏忽大意,也不能自视强大欺凌弱小。那样的话,早晚有一天,你也会落到被别人欺压的地步。不能以强凌弱,不能恃勇欺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也没有绝对的弱,强与弱都是相对而言的。强时要自持,要考虑到自己也会有被取而代之的那一天,所以要忍强,但不能恃强。成功了,要能承受住胜利的欢乐。凡是胜利者,必定是经过千辛万苦、艰苦努力才能最终成功。取得成功不易,保持它就更难。这是因为成功之后的喜悦常常使人陷于骄傲自满的境地,失去冷静的头脑,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地看待对手。不能控制自己成功的喜悦,不忍成功,失败也会跟着来了。

一旦失败,要能够经受住失败的考验,控制住危险和复杂的局面,尽力去维持现状,不能惊慌失措。失败者往往有这样的心理,一者由于已经处于败势,不敢拼死一搏,害怕再度失败,那就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失去反败为胜的机会。再者是失败了,不服输,不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急于反败为胜,结果贸然行动,反而招来更大的失败。这都是不能忍败的表现。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丧失了奋斗下去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失败,不能气馁,要总结经验,再图胜利。

成功和失败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取得了胜利,要善于保持,要忍受住由于胜利带来的欣喜,不能失去冷静,否则恃成而骄,失败也会接踵而至。

人生价值不全在于结果,还在于为达到成功所进行的奋斗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已竭尽全力拼搏过,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也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赛场上有些世界级的运动员,比赛失败后仍然面带微笑,不失大将风度。这就是得不足喜,失不足悲,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一个人如果得失心过重,就会心胸狭窄,气量狭小,得也烦恼,失也烦恼。

王籍在《入若耶溪》中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深得“以动方见静”之玄机。成败也和动静一样,看似相反,实则相成。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无惊无险,这种日子是乏味的。只有经过奋斗,尝过失败的痛苦滋味,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只有既有成功、又有失败,既有欢乐、又有痛苦的人生,才是完整、幸福的人生。用这种通达的态度看待成败、得失和苦乐,不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能以乐观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

经历过奋斗的人生才是豁达的人生,以奋斗进取为主导,以豁达超脱为补充。奋斗进取意味着担负起社会的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豁达超脱意味着不为俗情所累,不以荣辱为怀,在任何时候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这就是我们从古人遗训中得出的人生艺术和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