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17507600000011

第11章 无条件的友善之情(1)

近七十岁的雅各患有中度老年痴呆症。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他既是心理学家,也是禅修者,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感官功能正在急速退化——有时脑中一片空白,几分钟说不出一句话,而且完全失去方向感。他时常忘了自己正在做什么,需要有人照料基本的生活琐事,例如用餐、穿衣、沐浴、外出等等。

在太太的协助下,雅各参加了我主持的十日禅修闭关。课程开始后几天,雅各和我进行了第一次协谈。(学员跟老师进行的这类协谈,是为了方便学员在禅修期间,有机会单独向老师咨询以及得到适合个人的指导。)雅各和我协谈时,我们谈到了这次闭关及他家中的情况。面对自己的疾病,他觉得既有趣又哀伤,但是也很感激,甚至带着一点幽默。我对他的心性非常好奇,于是问他,为何能够如此接纳自己的病情。他回答:“我根本不觉得哪里出了差错。这一路走来,我的确感到有些悲伤,也会害怕,但是,这感觉起来就像是真实的生命。”他也跟我讲了发病初期的一件事。

雅各有时会应当地团体的邀请,发表有关佛法的演讲。有一次,他受邀对一百多名禅修学员演说。抵达现场时,他神清气爽且满怀热忱,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教义。坐上大厅正前方的座位,雅各凝视着面前满心期待的脸庞?突然间,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知道为何在那里;他只知道自己的心脏狂乱地跳着,脑中一片迷惑,于是他合掌,大声说出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害怕、尴尬、迷惑、觉得自己失败了、无力、颤抖、快死了的感觉、下沉、迷失。”接下来的几分钟,他坐在那里,头微微前倾作鞠躬状,继续说出他的体验。随着身体逐渐放松,他的心也愈发平静了,他同样把这些变化大声说出来。最后,雅各抬起头,缓缓地环顾眼前的学员,并向大家道歉。

许多学员都热泪盈眶,其中一位说道:“从来没有人这样教导过我们,您体现了最深刻的教义。”雅各并未排拒自己的经历,因为那样只会加深焦虑,相反地,他的勇气使他得以直接说出自己觉察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还对自己的经历鞠躬致敬,并未因为恐惧与迷惑的感受而制造某个假想敌,也未将这一切视为错误。

我们就是要像这样,通过停歇时刻来练习彻底接纳,以这种无条件的友善之情,面对内在发生的一切。与其将我们的嫉妒或嗔恨转向外在的敌人,不如观照自己,使自己能够以关爱之心去辨认和接纳所有的经历。

没有所谓的错误、毛病,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真实的生命”罢了,这样无条件的友善之情,就是彻底接纳的精神。

佛陀的故事中,我最喜爱的一则示现了觉醒、友善之心的威力。在佛陀证悟的那天早上,魔王落荒而逃了,但是他似乎只是暂时受挫而已;即使到后来,佛陀受到全印度的景仰尊崇之时,魔王依然不请自来。佛陀最忠诚的仆徒阿难尊者,总是随时警戒着,保护他的老师免受任何伤害,每次他都会垂头丧气地报告说“邪恶的人”又来了。佛陀既不忽视魔王,也不企图赶他走,只是平静地认知魔王的到来,并说:“我看到你了,魔王。”然后邀请他留下来喝喝茶,奉之为上宾。他先为魔王捧上一块坐垫,好让他舒适地坐着,然后,将茶倒到两只陶杯中,放在两人之间的矮几上,方才坐下。魔王会逗留片刻,然后离开。在整个过程中,佛陀都保持着解脱自在。

当魔王前来拜访我们,无论他是化现为形形色色的混乱情绪,或是令人害怕的虚幻想法,我们都可以说:“我看到你了,魔王。”然后认清驻足每个人心中的贪欲和恐惧的实相:我们以慈悲心的温暖来接纳这些经历,为魔王奉上一杯茶,而不是惊恐地驱赶他。若已见到了内心的实相,要能仁慈宽厚地拥抱它。这就是雅各向自己的迷惑鞠躬致敬时,以一颗勇敢的心所献上的无条件的友善之情。每一次认清并拥抱自己的创痛与恐惧时,我们就展现了这样的觉醒之心。

我们通常只当“自己”的酒肉朋友,无法与自己患难与共,只会一味排拒或忽视自己的黑暗面,这是个根深蒂固的习性。然而,所谓的好朋友就是彼此之间会以体谅与慈悲相待。我们也可以将相同的特质带进内心世界。美国籍比丘尼佩玛丘卓,是藏传佛教中相当受推崇的一位老师,她说透过心灵练习,“我们正在学习如何当自己和生命的好朋友,一个推心置腹、深交的好友。”当我们不再抗拒自己的经历,反而敞开心胸,欣然邀请魔王留下来喝喝茶的时候,我们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了。

魔王,我看见你了

卡尔是我的好朋友,在事业失败时,也曾与魔王交战过,那八个月真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拥有长春藤名校企管硕士学位的他,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多年,才成功打造出一家生意兴隆的电脑软件公司。后来有两位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告诉他,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是个赚钱的大好机会,于是卡尔变换、抵押公司资产,全心投入互联网行业。头三年,几个合伙人净赚了两千多万,但是到了第四年,股市重挫,公司倒闭了。时值45岁、已婚的卡尔,家里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大笔抵押借款尚未还清,却已沦落到破产的地步。

虽然卡尔心里很清楚,还有很多人因市场波动而失败,但是他却觉得他的惨重损失完全是自己的错;有很多人看到经济即将崩溃,互联网行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为什么他就没发现呢?难道是贪婪蒙蔽了他的双眼?现在还有谁会尊敬他?在生命最低潮的时期,他实在很难想象妻子和朋友对他的爱会一如既往。

当我们小心经营的生活一夕崩毁,就像卡尔一样,我们就会折磨自己,不断编织各种想法说自己是个窝囊废、本来可以更尽力,现在大概没有人关心自己了。这些反应无疑会让我们更深地陷入迷惘之中,我们因自己的批判而分心,无法认清原本的痛楚。为了展开觉醒的过程,我们应该深入观照,体会自己真实的经历。

有个正念的工具非常有助于克服我们麻木的迷惘,那就是询问,在询问有关自身经历的问题时,我们就启动了观照的心。我们可以先检视自己的身体,看看有什么感觉,特别是喉咙、胸口、腹部和胃部,然后问自己:“现在发生了什么事?”也可以问:“到底是什么在要求我去关注?”或者:“是什么在请求我的接纳?”然后,以真正感兴趣且关爱的心,去观照、倾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询问并非穷追猛打、追根究底——因为,我们并不是要搞清楚“为什么我觉得这么悲伤”。这只会引发更多想法,以西方心理学的惯例,我们可能会不断钻研自己的想法,以求了解造成现今局面的原因;相反地,我们之所以询问,是为了在当下如实地于自身的经历中觉醒。虽然在询问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批判或觉得自己很不应该有那些感觉,但是,这里的重点是:专注在我们当下的感受。

如果纳拉扬在我工作时不断来打扰,让我忍不住对他大发雷霆,我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妈妈;但当我停歇下来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在要求我接纳,那么我就会停止自我批判,而深入察看疲劳和焦虑的感受。我可以感觉到胃部在紧缩,脸也紧绷着,这种感觉好熟悉——是恐惧。我继续与它相处,开始察觉,我很怕没有足够的力气把工作做完,很怕前功尽弃。这个让我的心变得紧绷的恐惧,就是现在需要我去关心的。

一旦我察觉魔王的存在,那恐惧感的力量就立刻削减不少,而自我批判也随之减少;我不再认为自己是那个假想出来的既紧张又努力挣扎、有潜在缺陷的自我。也许我的忧虑仍在,而纳拉扬若胆敢再出现在我面前,我也能温柔地对待他,而不是报之以恼怒。

以一种无条件的友善之情来练习如何询问是很重要的。倘若我问自己到底是什么需要我的关注,却带着哪怕一丝一毫的嫌恶愤怒,那么,我只会加深自我批判而已。要像对待有困难的朋友一样,以仁慈宽容和关爱之情来对待自己,这是需要多加练习的。

有一天,我去拜访卡尔,看看他情况如何。只见他消瘦的身子深陷椅中,话里带着浓重的厌世与嘲讽。我听他说了一会儿,看到他深陷于过去的悲苦和对未来的恐惧中,于是轻声地问道:“卡尔,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你内在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他眼皮抬了一下,看了我一眼,好像有点讶异,但是马上简单清楚地说:“我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他继续描述那交缠身心的焦虑——思绪翻腾、冷汗直流、胸口突然紧缩等。“塔拉,这些感觉甩都甩不掉。每天晚上我总会惊醒,觉得百结缠身,现在大概连肠子都打结了。”聊了几分钟之后,他谢谢我的关心,“能大声说出来,对我真的很有帮助。”

当我们感到迷失时,“列举描述”或“察觉指出”是传统正念修持中另一个可供运用的有力工具,就像卡尔所做的一般。在内心列举描述当下的状态,就像询问一样,能帮助我们以关心和温柔的态度,认清川流不绝的思绪和感受。例如在从前,若我在演讲之前有焦虑和疏离感,我通常都会停歇一下,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到底是什么需要我的关注。我会在内心列举描述自己察觉到的一切:“害怕、害怕、紧绷感、紧绷感。”

假使我注意到自己在担心待会儿的演讲会很乏味或彻底失败,我就继续列举:“觉得会搞砸的想法、害怕遭到排斥。”然后是:“批判、批判。”

倘若我没有这样察觉指出,而是试图忽略这暗潮汹涌的恐惧,那么,恐惧就会随着我上台,然后我就会讲得一点也不自然、不真诚。在演讲前先列举描述自己的焦虑,这样简单的动作能帮助我开启自己的觉性。焦虑也许还是存在,但在察觉指出的过程中,所培养的关爱和觉知就足以让我感到更自在。跟询问的作用一样,“察觉指出”自己的感受,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向内心传达无条件的友善之情。不过,当恐惧生起时,假使我们立刻扑向它:“恐惧,逮到你了!”这样只会制造更多紧张感。将当下的体验列举描述出来,并非企图“逮捕”令你不悦的体验,或者强迫它消失,而是以一种柔软温和的方式说:“魔王,我看见你了。”这种彻底接纳的心态,让我们内在惊恐脆弱的部分很有安全感,而愿意站在阳光下。

在许多传统文化里,“列举描述”扮演了疗愈过程中异常重要的角色。人们相信,无论造成疾病的鬼怪法力有多强大,只要巫医将它们一一说出,这些可怕的鬼怪就会被降伏,无法再控制受害者,治疗的过程由此展开。西方心理学家也认为,心灵中那些无以名状的层面控制了我们的生命。当这些魔王的力量生起时,只要能够将之列举描述出来,我们就不会再受到控制与驱策,即使只是友善地对待它们,不再害怕,也会削减它们的力量。

事实上,“询问”与“察觉指出”的练习是要让我们觉醒,真正明了自己正在受苦的事实。由于时常深陷自己编造的情节妄想中,我们很容易否认自身的真实体验。以我自己为例,有时我会一连好几天对自己很不耐烦,或陷入自我批判之中,直到终于停下来,专注观照那些让我跟自心分离的感觉和信念。当我真的停歇下来,看着内心正在发生的一切,这时才意识到,自己早已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的痛苦之中了。

我的许多客户和学生,最终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痛苦时,可说是到了彻底接纳的重要关头。这个重要关头的体验跟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是截然不同的,也并非对生活的难题穷追猛打;而是清楚看到、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痛苦程度,好让我们得以跟自心重新联结。

拜访卡尔的当天,我看得出他经历了这些过程。他描述完自己被顽强的焦虑苦苦纠缠之后,我就告诉他我的看法:“卡尔,换做是我,我一定难以承受你现在所经历的痛苦,换做别人也一样。你的身体被焦虑紧紧捆绑着,你心中充满了无以复加的挫败感与羞愧,你甚至无法从家人身上得到慰藉。这个痛苦是多么强烈啊!我明白这有多么痛彻心肺。”他眼眶含泪,泫然欲滴,然后开始容许自己坦承痛苦,“真的,”他悄声说道,“我真的觉得心如刀割。”然后,卡尔悲从中来,泪如泉涌,这是几个月来他头一次哭泣。

认清自己正在受苦,也是一种解脱——我们不再自我批判,得以仁慈地对待自己。卡尔停止哭泣后,表情柔和,身体放松了,原先声音中的悲苦都不见踪影:“我气自己的失败气了好久,却完全忽略了我其实很在乎成功,而且很难承受失败。”

当我们能够用对待朋友那样无条件的友善来对待自己时,我们就会停止否认自己的痛苦。当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坐在自己身边,询问、聆听、描述自己的经历时,我们就能够看清魔王的面目,并且以柔软的心来接纳眼前的苦痛。

请魔王喝喝茶:练习说“来吧”

多年以前,我去参加为期一周的内观禅修闭关,结果发现自己被负面想法吞没。周围发生的一切我都看不顺眼,一会儿嫌老师们话太多,一会儿觉得又阴又冷的天气真令人感到扫兴,还有同修压根儿不顾别人,直往我这个方向打喷嚏,而我本来就患有恼人的鼻窦炎。真是诸事不顺,尤其是我自己。到后来,我厌烦了这些嫌恶的感觉,于是决定接受一切,不再抗拒。我开始在内心说“来吧”,以回应觉性中生起的所有感觉。我对自己的腿痛说“来吧”,对怪东怪西的念头说“来吧”,对喷嚏、对恼怒、对阴郁灰暗的天空都说“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