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7508900000101

第101章 百姓家园的守望者———记“平民警官”马长林

眼前的这位男人,身材不高,一张圆脸总是含着笑意,厚厚的嘴唇有点憨,怎么看都像邻家大叔。

唯有他的一双眼睛,目光明锐,透着一种坚毅与执著,仿佛在提醒你:我是警察。

“老百姓家门外的一切,只能依靠政府、依赖警察,我乐意担当这份责任。”他说。

他,就是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杨家埠派出所罗师庄社区责任民警马长林。村里老少都喜欢以一声“老马”,称呼这位他们心目中的“平民警官”。

“这个社会还少不了犯傻的人”

2008年8月,杨家埠派出所决定调马长林去罗师庄。这一年,老马 48周岁。

一听“罗师庄”三个字,有人忍不住好心劝他:“你一个普通民警,黄土都快埋到脖子,别再犯傻了,随便找个借口领导都会理解你。”

老马也确有资格“找借口”。22岁那年,他因工作出色先后被授予“全省农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新长征突击手”,24岁起先后担任原妙西乡、青山乡党委委员、副乡长。1994年初,他因工作需要转岗公安当了一名普通民警,16年来一直从事农村社区警务工作。

这回他要去的罗师庄,是湖州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城中村”,连续多年因偷盗案件多、打架斗殴多、矛盾纠纷多,被公安部门认定的“治安乱点”,在老百姓口中是一个“管不好的地方”。

对此,老马当然心知肚明,心里难免犯嘀咕,可当他迎着所领导信任的目光,一下子挺直了腰杆。

“老马不老,这么多年始终不变的,他总会用心地做好民警该做的、能做的一切,派他去罗师庄,的确是那里需要他。”所教导员曹福龙十分了解这位老伙计,对他充满信心,“事关开发区发展环境,是我们派出所的大事。”

“这个社会还少不了犯傻的人!”老马当即进驻罗师庄,找了一个20平方米的车库挂上警务室牌子,带着协警小钱,一头扎进村子里,探寻打破治安“乱局”的突破口。

他曾回忆当时的情景:“那段时间,看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感觉自己像坐在火药桶上,只要有一个晚上不到警务室工作就睡不着觉,做梦也都是罗师庄的事。”

当务之急就是摸清家底,特别是村里万名外来人员的情况。老马自制了一份表格,打印成数百册的枟租房登记册枠,请来辖区所在的罗师庄、九九桥两个村的干部,谁知刚一开口就遭到个别村民组长的当场拒绝。

这年头,有多少人没事找事干?老马是其中一个。见村干部为难,他又带着协警挨家挨户上门,结果连农户的家门都难进!

罗师庄村民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收入靠房屋出租,最多的一户有80名外来人员长期租住。“当初,老马提出要登记房屋出租情况,大家担心政府收税,又怕敲掉这只‘金饭碗’,自然很防备。”同样担任村民小组长的尹根如事后这样解释原委。

有一天晚上,当村民们关上家门准备到空调间里看电视,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又一阵高昂的声音,起初还以为是商贩的叫卖声。

“门窗关好,防止小偷。”

“火烛小心,煤气灶关好,电线插头带一眼。”

一遍又一遍,人们这才注意到,原来是新来的民警老马在走街串巷沿途叫喊。

从那天开始,村里人看到老马身背一副特殊的行头,那是用一台录音机和一只大喇叭拼装在一起的“人工组合音响”,从早到晚,穿行在楼群之间,一边宣传治安消防知识,一边自报警号和联系号码。

时值盛夏,一圈下来大汗淋漓,肩上也很快磨出了泡,老马硬是咬着牙坚持着,口头宣传了三个多月。

同时,他利用村头巷尾的空白墙壁张贴各种宣传品,分发了1000多张警务联系卡,在村里重点区域设置了50多幅警务公开栏,还向村民送发了4000多个简易报警器。

日复一日,村民感觉老马的声音越来越亲切了,纷纷向他敞开了家门。连曾经骂他是“神经病”的个别村民也改了口:“老马真实在,这样的人多几个就好了。”

有了村民的配合,老马终于获得了辖区里各类情况和外来人员的主要信息,又请人将这些信息创编了一个“警务室台账信息共享平台”。

这两年,通过老马的信息平台,杨家埠派出所共抓获34名违法犯罪嫌疑人,破获大小案件22起。

今年4月4日,康山街道发生一起凶杀案。侦查员发现有一可疑电话号码的线索,通过信息平台查询,很快确定嫌疑人租住在罗师庄村的具体位置及务工单位。据这名嫌疑人审理时交代,他在罗师庄落脚仅仅10天。

“我的信念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

罗师庄之乱,主要原因是人口密集。

这里1畅65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近2万人,其中常住居民1800人,长期租住在此的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约13000名外来务工人员,还有日常流动人口5000人左右。

每到夜晚,租住在仅10来个平方米的房子里的人,大多习惯在室外打发空闲时间。这时,社区内几条主要道路上人如潮涌,热闹非凡,一些喜欢闹事的人混杂其间,又加上部分青年酒后起哄,一有小冲突极易失控,消防治安隐患十分突出。

有段时间,村民们整天胆颤心惊,天一黑就锁上门躲在家里,甚至有些妇女白天出门都不敢戴项链、戒指。

“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老马急群众之所急,“我的信念就是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为了打开局面,老马他们整日整夜地守护着社区,接连破获了多起治安案件。老马又乘胜追击,开始搭建他构想中的社区平安网络,这一回还是采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老办法”,因为他深信“警力有限,民力无限”。

老马的招呼很快得到村民的响应。村里的胡安宝老人,当初还担心老马赶走客人死活不让进门登记。这一回,他联络了村里几位热心老人,组成了一支“夕阳红宣传队”,协助警务室宣传治安、消防知识。“长林把安全送到了我们家门口,让我的心也热起来了。”他说。

湖北人黄光远,在湖州务工多年,一度迷恋过赌博。眼见第二故乡环境的变化,他找来10多名朋友组成了一个“劝架团”,哪里有冲突,就插进去做“和事佬”,效果还真的不错。他说:“是老马改变了我好赌的习惯,跟他干准没错。”

22岁的张二权,去年底从部队转业,来到在湖州摆摊的父母身边。没几天,这位河南小伙子从父母口中知道了老马的故事,主动找到警务室,当上了一名义务治安员。

开电脑修理店的王小军,当初得到老马的帮助租下了合适的店铺。如今,他的店跟其他的商店、水果摊、修理铺一样,都是警务室的治安观察哨。提起此事,这位四川男人爽快地说:“这叫水帮鱼、鱼帮水,老马的事是大家的事,大家帮忙就是在帮自己。”

老马带兵,队伍越来越大,现已拥有100多人的治安、消防志愿者,并建起了“三层联保”的平安网络。

随着平安网络的基本形成,罗师庄的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12%,还先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00多起。在去年底的测评中,罗师庄社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分别比年初提高了12和9个百分点。

仅一年多时间,终于实现了“罗师庄之变”,村里人自然喜上眉梢。

“百姓的事都是我的分内事”

罗师庄村民的手机上都存有老马的号码,一有难事总会在第一时间找这个“身边的110”。

村民高炳发因多年前一场车祸右腿截肢,家里非常困难。老马知道这一情况后四处奔波,解决了高炳发大女儿的工作,又积极帮老高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

孤寡老太李平今年74岁,腿脚不便,生活孤单。只要抽得了空,老马便带上日常用品去看望她,拉拉家常。老人说:“我过去没有儿女,现在终于有了。”

这样的事很多,在老马看来都是平常事。他说:“我出生于农家,自幼家贫,没少得到邻里的帮助,为百姓做点事都是我的分内事。”

对待村里最大的群体———外来务工人员,老马一样亲切有加。润源电器厂生产部副经理刘昌说:“我到过山东、广东等不少地方打工,从来没有遇到像老马这样的民警,看着你的总是信任又亲切的眼光,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到身处他乡。”

“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我儿子。”儿子小东两年前大学毕业后远赴吉林长春务工,说到儿子,老马十分动情,“将心比心,能为他们多办点事,他们会感受到湖州的美好。”

四川青年小黑,得到老马的父爱不亚于小东。小黑9岁生父病故,跟着亲戚来到湖州,染上不良习气成了小混混,自称“罗师庄庄主”,整天带着一批小同乡到处惹是生非,进派出所像走亲戚一样。老马每次看到这个跟小东差不多大的孩子,总要跟他聊一阵子。

到了罗师庄警务室,老马几次找这个“罗师庄庄主”,可小黑总是借故推托。有一天中午,天下着大雨,小黑还赖在床上,突然传来敲门声。开了门,小黑傻眼了,找他的是浑身湿透了的老马。

“没别的事,我来看看你。”老马心疼地望着小黑,“你要知道,混得再长,结局只有一个,只有走正道才是长久啊!”

老马的诚心终于打动了顽皮的小黑。谈及自己的转变,如今已过上正常生活的小黑动情地说:“他比我的亲生父亲还亲,真想叫他一声爸爸。”

免费中介服务,是老马为罗师庄外来务工人员量身定做的一项“亲情服务”。

去年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放假,一时间待岗的务工人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让老马警觉起来。

去年4月,警务室推出了免费中介服务,及时提供房屋出租和企业招工信息。众多外来人员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在罗师庄安家落脚,而本地一些出租房主和企业也通过这一平台出租了房屋、招到了工人。至今,通过老马介绍实现就业的有360多人次,介绍房屋租赁350多人次。

工作上去了,可连年高强度的工作,透支了老马的体力,血压高、痛风、腰椎间盘突出等接踵而至,时时折磨着他。同为警察的妻子,有时也心疼地劝他“安耽点”,可是每天早上总不忘在他随身的包里塞进五六种药,出门前给他扎一根又宽又厚的护腰带。

老马是个重情的人,不能在家里陪伴家人,便在贴身的皮夹里放一张妻子的照片。他的警务室至今还藏着两袋苦丁茶,一直舍不得喝。那是有人悄悄放进来的,上面还有一张纸条:“老马,苦丁茶可以降血压,你可别忘了喝。”

有一天半夜时分,老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不料半路上被人截住了。原来,几个河南老乡多次邀请他吃顿饭,可他一直没有答应。一见这阵势,老马无奈地说:“吃饭可以,单我买。”

席间,人越聚越多,大家都很开心。忽然,一个老乡上前抱住老马,流着眼泪说:“大哥,我们在这里打工赚的钱用得完,可你给我们的这份情义一辈子都忘不了啊!”

这时,从不喝酒的老马推开茶杯,端起满满的一杯酒,眼里闪着泪光回敬大家:“这杯酒,我喝了!”

附评论:

赞“老马精神”

最近,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马长林同志学习活动。这为全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进一步推进“三个年”活动提供了新的载体、新的内容,意义重大。

“平民警官”马长林是我市基层党员的优秀代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又一先进典型,一位善于在转型时期复杂环境地区化解社会矛盾、开创和谐社区的人民警察。他几十年如一日,特别是调入公安队伍十六年来,时刻不忘入党时的宣誓,牢记党的宗旨,信念坚定不移,模范践行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拥戴。我们学习马长林,重要的是要把握“老马精神”,像马长林一样,努力做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和带头人,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老马精神”最服人的是马长林一贯坚守为人处世的底线。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在这过程中,一些精神迷失现象不时出现,不同程度上扰乱了人们的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马长林能始终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为人公道,作风正派,热忱待人,老少无欺,是公民道德的模范执行者。面对辖区治安形势十分复杂的环境,他在执法执勤、调解纠纷中处事公正,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他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些曾经不明事理的群众,最终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信任与支持,警民合力将一个“治安乱点”初步建成为和谐社区。尽管他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更多,用老马自己的话,“社区环境越来越和谐,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老马精神”最感人的是马长林长期坚持敬业爱岗的精神。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三分钟热情”,任谁都能做到;一个人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后一时间激情四射,也属正常流露。但是,能面对各种考验,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保持昂扬的激情,一贯地忠诚事业、淡泊名利,实属不易。马长林从乡干部任上转岗做了一名普通民警依然干得欢,十六年来调东调西没有一句怨言,只要组织需要,总是坚持服从,凡是组织交待的任务,总能坚决完成,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落实到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在具体行动中。这样的精神既平凡又伟大。如果说他“定下来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的执著是一种“犯傻”,那么我们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正需要马长林式的傻劲与韧劲。

“老马精神”最动人的是马长林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党章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名党员,马长林长期坚持扎根农村基层一线,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永葆群众一分子的本色。他始终心系百姓,乐意为民解忧,把群众的忧心事、劳心事、烦心事当成自己的分内事,真正体现了“苦了我一人,乐了千百家”的高尚情怀。他始终充分相信群众,积极依靠群众,在辖区内呈现了一幅“水帮鱼、鱼帮水”的生动画卷,建起了一道牢固的“三层联保”平安网络,最终形成警民同心共解矛盾纠纷、同创平安和谐的良好局面,还居民一个安居乐业的平安家园。能否保持对人民群众满怀一腔热情,老马是一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照一照。

(原载2010年8月11日枟湖州日报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