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7508900000022

第22章 湖州农民:不花钱看大戏

在浙江省湖州市,有一辆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文化大篷车”。

“文化大篷车”以一辆多功能流动舞台表演车为平台,以市广播电视艺术团为班底,奔走在乡镇阡陌之间,直接为基层、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文化大篷车”半年里赶赴全市12个乡镇举行了文艺演出,观看、参演的基层群众3万余人,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以“点”促“面”,“文化大篷车”探索了公共文化投入效益促进机制,已成为湖州市文化服务的一个新品牌。

公共文化投入怎样多出效益:流动舞台“零费用,纯公益”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首要的是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都领跑全国的浙江来说,湖州属于“经济小市”,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仅有74畅24亿元。文化投入自然要算细账。

如何把有限的资金投入转化为文化服务?湖州市选择了流动舞台表演车,协调筹资75万元购置了相关设备。

湖州市还明确规定“文化大篷车”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60场,其中“零费用、纯公益”演出不少于30场。2006年、2007年两年,由宣传部另行筹资40万元,有关部门配套20万元,按公益演出的场次、观众多寡,补贴广播电视艺术团演出所需。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实现有效供给:让外乡人过快乐年

湖州创立“文化大篷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基层群众,他们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有效供给的主要路径,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

吴兴区织里镇是湖州市外来务工人员最密集的镇,有10万人之众。“文化大篷车”到织里镇大港村进行了首演,让这些为湖州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外乡人过一个快乐的文化年。

满足群众口味,优化节目“菜单”,努力增强文化服务的针对性。一方面,实行“定餐制”,编制“文化大篷车”节目库,含声乐、舞蹈、戏曲及曲艺等四类87个节目,在演出前供基层选择预定。另一方面,实行“加餐制”,根据基层宣传文化活动需求,通过提前预约,编排特别节目。

群众免费享有,各方参与“埋单”,努力体现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大篷车”下基层,坚持“不花农民一分钱”原则,让基层群众免费享有、不添负担。至于维持演出必需的费用,则动员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埋单”。除有关部门筹资购买30场“零费用、纯公益”演出外,其余场次则按乡镇出资、区县配套、企业赞助“三个一点”的方式为基层群众“埋单”。

公共文化服务怎样经常化:送戏下乡

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活动,“送”是基本形式。

湖州市早在2004年就探索开展了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至今已连续实施3年。其中,2005年全市累计引进高雅艺术演出54场,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362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2765场,下村放映电影11159场。

为了进一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经常化,湖州“文化大篷车”引进统筹方法,探索“送”文化下基层的新路径。

比如,在演出时把乡间文艺骨干自编自演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节目请上舞台,营造专业与业余相结合、城市演员与基层群众同娱乐的良好氛围。以此发现基层文艺人才,培育基层文化建设的内生力量,促进基层文化长远发展。

让“文化大篷车”同时承载宣讲形势送政策的功能,也是湖州市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范畴的新探索。今年以来,“文化大篷车”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结合实际编演小品枟小康路上枠;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创编大型音乐情景剧枟为了平安枠。眼下,正围绕贯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着手创作快板枟知荣辱、树新风枠。这些节目寓教于乐,也为基层群众喜闻乐见。

(原载2006年6月30日枟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