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7508900000036

第36章 美丽乡村入眼来———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古人最朴素的人居观;

“不能穷得连棵树也没有。”这可是今人最另类的财富观。

这些,无不说明人类对美丽环境、生态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今天的安吉人,他们正在实践的“美丽事业”,其实就是中国人世代追求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创造了“中国竹乡”,创下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县”,又在一年多前,开创了“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的探索之路。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新农村就是安吉的样子”

有一个故事在竹乡流传。那是2007年9月,天高气爽,安吉县领导与各部门的负责人一路来到报福镇,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山,俯瞰山谷中的一个个山村。他们被眼前的秀美山川深深吸引,一时间激情勃发:“建设新农村,我们一定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新农村就是安吉的样子!”

规划新农村建设,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安吉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农民,92畅7%的土地面积属农村。尽管安吉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和经验丰富的“三农”实践,但如同全国各地一样,安吉城乡差别依然突出。

“没有农村的发展,绝不是科学发展!”几个月后的2008年1月15日,安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一致通过枟关于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决议枠,决策者的意志由此变成了全县干群的行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从此在全县拉开了大幕。

“美丽”是一个不需要解释的载体,一个多数人在第一时间就能接受的概念。竹乡人朴实,虽然他们心目中的“美丽”需要执政者用一个个的规划、一个个实践来诠释,但他们很快就动心了。

报福镇石岭村坐落在一条美丽的山沟里。上世纪70年代末期,急于想发家致富的石岭人,靠山吃山,动起了山林的主意。当一棵棵树木变成木炭,生财有道的山里人钱袋子也很快鼓起来了。可是,还没等着他们过上理想中的幸福日子,连年的洪水袭来,不仅倒了房,有一年还死了人。

“赚的钱赔进去还不够。”回忆当年的“致富经”,村支部书记傅美杰转述了村里人当时的口头禅。于是,石岭开始了严格的封山育林措施,去年又在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的时候,甚至制定了这样一条村规:村里的一块石头都不能动,溪水中的小鱼都受到特别保护!

在与记者谈起整个决策过程时,县委书记唐中祥说:“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安吉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认真思考,实现小康以后干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我们提出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构想。”

“不是做样子,而是要做实事;不是种盆景,而是要满园春;

不是搞政绩工程,而是要搞惠民工程。”

青灰瓦披屋顶,白色墙面上用木构架装饰,栏杆用木板拉色贴面,窗框周围也围上了木板框线,一幢古朴典雅的别墅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新景。

两根圆木支撑的农家门前的亭台上悬挂着两只红灯笼,亭子的顶部用茅草遮盖着,显得别有洞天。走进庭院,绿草如茵,花香四溢,院墙一角,竹筒引进的山泉水哗啦啦流个不停,惹得池中的鱼虾捉起迷藏? ?

这里是石岭村谢绍明的家。几个月前还是一幢普通的农家民宅,“我是按照设计师量身定做的规划图进行改造,房屋主体结构未发生变化,总计花费不到4万元,验收后村里还奖励2万多元呢。”交谈中谢绍明流露出心中的喜悦。

谢绍明只是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首批受益者。把一个县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用10年时间,把全县187个行政村打造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主要目标的“中国美丽乡村”。这是县里的规划,如今成了安吉人追求的共同目标。

“高标准、全覆盖”,是安吉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两项硬指标,“不是做样子,而是要做实事;不是种盆景,而是要满园春;不是搞政绩工程,而是要搞惠民工程。”县里为此制订了枟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枠,在此基础上,又编制了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枠。

在具体建设的指导原则上,他们提出了“四美”要求:尊重自然美,以生态为背景,彰显山水灵秀特色;侧重现代美,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前提,把开放理念全面融入;注重个性美,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构建整体美,形成城乡联动、产业互动、示范带动、覆盖全县。

“全县187个乡村,一个不落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县长单锦炎说。

很快,全县有102个村积极报名参加,通过综合考核,61个村被确定为首批创建村。创建一年来,61个村的村容村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公园、健身广场如雨后春笋在各村拔地而起,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全部得到了有效处理;30多个村庄建起了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园;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远程教育系统遍布各个乡村? ?

“我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村庄明显漂亮了,高效生态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村种植的安吉白茶有1万多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1畅5万元。”溪龙乡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创建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统计资料显示,安吉农民通过经营村庄、经营农业和发展家庭工业,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畅03万元,同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高出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1042元。

阿基米德有一个著名的杠杆原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安吉人办事不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而是有多少事筹多少钱。“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共约需120亿~140亿元的资金,县里利用杠杆原理,设立了专项基金,每年县乡财政拿出1亿元以奖代补。

为带动全社会的参与,该县还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纽带,以互惠互利为目标,吸引了大量民营资本、金融资本和外资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去年以来,全县已有200多家企业与175个行政村进行合作共建,全县首批61个“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村推出的562个建设项目,已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13畅7亿元。

“生态保护了,环境提升了,经济上去了,干群关系融洽了”

“生态保护了,环境提升了,经济上去了,干群关系融洽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是安吉人对一年多建设的最直接反应。

目前,该县已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8个、重点村26个、特色村6个,基本建成了开发区—皈山—孝丰—报福—章村的示范带,今年对27个村进行提升,新启动了43个创建村,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村美了,景美了,村里人跟着过上了美滋滋的好日子。”傅美杰介绍起今天的石岭村多少带有一点导游的口吻。去年一年,拥有“省级旅游特色强村”和“省级农家乐精品示范村”两块牌子的石岭村,接待国内外游客20多万人次,仅农家乐一项收入超过800万元,人均收入接近1畅5万元。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刚走过一年多的路程,已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去年5月12日,枟人民日报枠在头版头条刊登长篇报道,新华社、枟经济日报枠等中央主流平面媒体也给予了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的报道。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和北大、人大等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前来专题调研。

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作出了最新尝试,在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形成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制度安排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专家们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安吉实践,丰富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竹乡安吉,因优美的生态环境而名扬四海,因优美的生态环境而贵为“一个纤尘不染的生态世界,一个纯净雅致的绿色之都,一块气净、水净、土净、音净的‘四净’之土”,如今又因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而锦上添花。

(原载2009年6月17日枟湖州日报枠,同题材合作报道枟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枠刊2009年7月22日枟光明日报枠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