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7508900000041

第41章 织里街头喧闹如常

吴兴区织里镇发生“10 · 26”群体性事件,4天过去了,百姓生活生产如何?记者昨天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下午1点,秋日朗朗,在镇中心区域,来来往往的人群络绎不绝。一群群年轻人,三三两两搭伴而行,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他们大多是在当地务工的人员。

在镇里最繁华的富民路上,一家家商店大门敞开着。推车叫卖冰糖葫芦的、烤红薯的和卖萝卜丝饼的,热腾腾的香气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年轻人。

一位满脸稚气的男青年,陪着女朋友坐在街旁的草坪上悠闲地看着书,金色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这位名叫何祝斌的男青年告诉我们,他是安徽广德人,今年25岁,在一家童装企业工作,前两天一直呆在宿舍里,明天就要上班了,趁今天休假特地和女朋友“出来买点东西、放放松”。说完,他举了举手里的小提袋,眼里充满了快乐。

在吴兴大道一家童装小企业,我们看到,室内堆满了加工好的童装。一位青年男子正在吃水饺,他告诉我们,他是安徽阜阳人,姓曹,6年前看中“织里童装”这张金字招牌,与父母一起来这里办了家童装加工厂,今年生意非常好,多得连订单都来不及做,虽说每发出一件童装赚二三块“辛苦钱”,但还是觉得有奔头。前两天受事件影响停了业,每天损失超过两千元,前天一早见街面平静下来就急着开了门。他说:“这个季节是一年里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也耽搁不起。前两天什么事也做不成,现在终于安定了,我把停在外面的车也开回来了。”言谈中,他对前两天的事情很不解,“好端端的闹什么?出门在外就是为了安安耽耽赚几块钱。”

隔壁一家,业主正忙着往三轮车上搬一包包童装,童装上贴着醒目的商标“小猪奔奔”。这是一对来自哈尔滨的姚姓小夫妻,前天是他们停业三天后首次营业。“等不及了,客户天天来催,我们要赶紧发货。”与记者攀谈时,小姚随手递过一张纸,原来是公安机关前一天给的热线服务号码,“有政府管着,我们的心安定了。”

转到东盛路,我们又走进一家童装小企业。老板娘是织里镇东湾兜村人,正坐在案板前,把一件件童装包起来。她身后,一位来自成都的客商坐在一旁,等着这批货物启运。

老板娘的眉宇间透着一丝愁绪,也有着一丝自豪:“我们厂里有5名外省工人,平时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这两天看到企业受损也很着急。他们说,就是加班加点也要把厂里的损失补回来。”这位姓潘的老板娘告诉我们,她十多岁开始做童装,靠一针一线创起了一份家业。言谈中,她特别渴望平平安安的社会环境。

当我们离开织里镇,大街上喧闹如常。

(原载2011年10月31日枟湖州晚报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