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7508900000098

第98章 “社区电工”吴克忠

华灯初上,湖州城显得格外亮丽。

有多少盏灯,就有多少精彩,就有多少故事。

“家里断了电,找吴克忠。”

“线路有毛病,找吴克忠。”

“电灯不亮了,找吴克忠。”

一脸微笑、一头华发、一只挎包、一辆摩托车,他每天穿越在大街小巷,行走在楼群之中,为7万多居民守护着光明。吴克忠这位湖州电力局派驻社区服务的普通电工,在15个社区里已是家喻户晓的“社区电工”。

365天只为做好一件事

电力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一旦停电时,那感觉才是最真切的。

“当时真是心急啊!”陈云菱一说起7月底那件事,脸上依然露出了焦急的神情。

陈云菱与妻子双双下岗后,靠政府再就业政策扶持,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租下太湖路港湖花园店面房开了家小浴室。那天中午11点多,赶在天热进行浴室维修的陈云菱因操作不当,弄破了墙体内的电线管,这是一根连接整排店面房的总线路。

时值正午,那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焦急万分的他当即跑到社区居委会求助,拨通了吴克忠的服务热线。

“不用急,我来帮你查一查。”电话中传来的是吴克忠常挂在嘴上的话。不到一刻钟时间,吴克忠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赶到了现场。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处理,故障终于排除,松了口气的陈云菱这才想起该让吴克忠喝口水。“谢谢,我包里有水,还有客户等着,有事找我就是了。”说完,吴克忠发动了摩托车,很快融入了车流中。

在港湖社区,居委会干部小徐拿来一本台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一年多来社区电力服务小组的工作:小年夜晚上快10点钟了,东区5幢一对年近八旬老人家里突然断电,吴克忠赶来修复;东区6幢一对小夫妻家卫生间开关走电,吴克忠闻讯上门;一个炎热的夏晚,西区5幢一住户晚上10点多下班回家怎么也打不开灯,吴克忠连夜抢修给他们送上凉爽? ?

对吴克忠来说,他的服务是没有分内分外之分的。“急用户所急,不管什么时候,随叫随到,用户的电话是我们必须服从的最高指令。”他说,“不利用双休日和晚上时间,是根本做不完的。”今年3月,他接到一张居民建议单,加强电力知识的培训。于是,他编写了安全用电知识卡片和节电小点子,利用双休日和晚上,轮流到各社区办起“电力课堂”,自己客串起临时教员,“学生”中有幼儿园的儿童,有退休在家的工程师,还不时到行动不便的家庭开展一对一授课。

就这样,从年初一到年三十,吴克忠一个人经理着湖城15个社区7万多居民家这样的急事。他的同事告诉我们,16个月来,他现场处置群众各类用电事务5000余件,平均每天帮助解决群众用电问题近10件。在湖州电力系统,他保持着每天骑摩托车行程超过50多公里、接待服务电话最多的个人纪录。

吴克忠干上这工作,得从去年说起。当年5月,湖州电力部门在省内外率先推出“电力·社区服务共建工程”。为解用户之忧,他们借助社区居委会贴近百姓的优势,以“社区共建”为载体,将服务平台前移,开展停电预告、用电咨询、故障报修、业务受理、调表核对、扶贫帮困、安全巡视、电力宣传、交费提醒等12项便民项目。如今,这个共建和谐供用电服务网已拓展到35个社区,受益居民达12多万户,被市委、市政府领导称之为“展现国企责任形象的示范工程”,并已在全省推广。

当初,吴克忠被定为社区服务客户经理的第一人选,城中供电所长李健这样评说他的这位同事: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吴克忠忠诚老实,恪守职责,18岁参加工作,当了2年线路工、19年装接工、3年抄表员,20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是他肯干实干的作风、业务上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乐意服务用户的忠心。

“吴克忠拥有过得硬的业务技能,曾获得过全市装接比武个人第一名,又有着过得硬的工作责任心,多年来他服务的用户无数,但收到的只有表扬信没有一件投诉。”市区供电分局负责人说,“选择他践行国家电网优质服务理念,我们心里踏实。”

办公桌搬进居民家

作为服务窗口的电力部门,与众多的用户之间不可能没有误会和矛盾,吴克忠与他的同事一样,担当着沟通解释、和谐关系的责任。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铁的约束:任何事都要做到居民满意为止。

去年冬天,金婆弄一用户通过热线向电力部门反映:家里用电量大,怀疑电表有问题。投诉处理单很快转到吴克忠手上,他马上进入内部网络检查该用户的用电情况,发现该用户每月用电量大多在1000千瓦时以上,在同一幢楼住户中明显偏高,但多个月用电量比较又没有发现异常波动情况。

经过电话预约,吴克忠选在户主方便的日子上门。那天,从早上8点半直到12点半,他查遍了该用户所有的线路,没有发现漏电情况。第二天早上他再次上门,测试所有的家电。“看你这么认真,换只电表就行了。”户主有点过意不去,诚恳地对他说。

“不用急,我再帮你查一查。”吴克忠说。当他查出卫生间淋浴器耗电较大等情况后,建议用户在门口附近再并联装上一只新表,这样两表一比较,疑问就会一清二楚。征得同意后,他从包里取出预备好的一只新电表装上了。一个多月后,两表仅相差0畅6千瓦时,用户这才放心,也愉快地接受了有关节电知识的介绍。

“消除一家用户的疑惑,起码上门5次。”事后吴克忠解释说,“换只电表最省力,但难以让用户心服口服,更要紧的是会错过一次用电宣传的机会,所以通过多次试验来说服用户,自己累点也值。”

吴克忠至今没有一处固定的办公室,肩膀上整天背着的那只掉了链子的大挎包就是他的办公桌。

有一次,他在金泉花园办公,一位老人找到他反映用电异常情况。二话没说,他当即来到老人家,经测试,原来是旧冰箱出了问题,每天耗电量达3畅8千瓦时。几天后,老人还特意打电话告诉吴克忠已换了冰箱。

吴克忠以他的诚信服务,密切了企业与用户的和谐关系。有时,对于可能存在的服务不到位的事,他只要了解到情况,都会主动上门解疑释惑,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取得用户的理解。

红丰社区有一家小超市,店主反映近两个月电量超过平常1000千瓦时。吴克忠经过一一测试,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问题出在哪里呢?”

连续多天,他一面向居民群众了解该用户的用电情况,一面又查阅了超市近5年的用电数据,并通过自己的土办法测试用电量,都没有发现任何疑点。于是,他向分局领导和有关处室反映了这一情况,在获得支持后,圆满地处理了这件事。

“吴师傅,我真不知说什么好了。”当吴克忠再次上门征求对处理结果的意见时,店主十分感激。

爱心点亮万家灯火

“有事请给我打个电话,那张服务名片上有我24小时的联系方式”。吴克忠的名字联同他的服务名片,已经成为电力·社区共建的代名词和电力服务群众的信赖品牌。

吉山四社区是湖城第一个与市区供电分局共建用电服务小组的社区,从此吴克忠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这里。

“我们社区差不多人人都认识他,一只‘老爷包’,一辆旧摩托,三天两头,总看见他急匆匆来、急匆匆去的身影。”退休老同志吴吉林说。

社区居委会主任韩红霞与吴克忠最熟了:“我们都把他当自家人,有什么麻烦总是第一个想到他。”她向我们介绍,该社区是个老社区,住有独居老人54户,就一对老人的住户有三四百,吴克忠每次来这里,逢人就说:“有事打个电话给我。”

一次,88岁的老人陈老伯向社区反映,楼梯口有只电表箱装得低了,这给每次进出都要扶着墙的他带来了不便。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吴克忠听说了这一情况后满脸歉意,当即将那只电表箱挪了位置,并一个楼道一个楼道地检查了所有的楼群,唯恐电力设施对老人的出行带来不便。

在同样住着不少空巢老人的吉山六社区,有一个“爱心灯”的故事早已传开了。

原来,针对该社区不少老人家没有装电话的实际困难,为了让老人们的需要能迅速传递,吴克忠和社区干部一合计,决定为空巢老人安装一盏“爱心灯”。如老人有困难时,只要一按开关,小红灯就会一闪一闪地持续发出信号,提醒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电力志愿者来到了社区,21盏“爱心灯”很快装上了。前不久,因大雨为买菜犯愁的八旬老太高琉芬按亮了灯,社区干部登门了解情况后,冒雨帮她买来了菜。

“电力·社区服务共建工程送来光明,也送来了温暖。”这是社区干部说得较多的一句话。

熟悉吴克忠的人都知道,他12岁那年,父亲因心肌梗塞在一天早上再也没有醒来。不久,组织上把他一家从农村接进了城,安排母亲上了班,姐姐与他也得以完成学业并参加了工作。

“一个人不能忘本,得学会感恩,我母亲的这句话,多年来一直记在我心里。”吴克忠在与记者聊天时动情地说,“其实都是些举手之劳的事,今天能以自己的用心与细心换来居民的放心和安心,我心里感到充实、快活,晚上睡得踏实。”

经历过艰辛的吴克忠对困难户十分关心。为了让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他特意建起了帮困档案,现已整理了50多户,上面详细记录着家庭情况、生活起居和联系方式。只要有时间,他会定时走访,检查电器和线路。

家住红丰四社区12幢的残疾人王国荣和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他床边的电源开关失灵,这对长期卧床的他来说不是一件小事,便试着拨通了吴克忠的电话。没多时,吴克忠上门来了,当即换上他自己掏钱买的开关。

当晚,望着床前特别明亮的电灯,王国荣趴在床上写了一份感谢信。他在信中说道:“因为身体的原因,我已多年没有写过字了,这次我一定要向吴克忠道个谢。”

因为经常有感谢信写到吴克忠的家里,一天晚上,他又是很晚还没回家,妻子读着那些用户来信。见他回家,她连忙起身热菜,一边感慨地说道:“你做这些小事,能得到大家的尊重,累点也值得,家里为你付出也值得了。”

一次,他正陪发烧的妻子在医院挂点滴,手机忽然响了,不用说又是客户的求助。他毫不犹豫就赶到事故现场查找故障点,等恢复送电后准备赶回医院,这时手机又响了,原来妻子已经挂完点滴一个人回家了。

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吴克忠正以其凡人凡事,诠释为人处世的本意。

附评论:

吴克忠的幸福观

采写这篇通讯的几天里,总有一种东西让我感动着。

显然不是吴克忠的事迹本身。他所作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多为“举手之劳”,5000多件都是小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也没有动人心魄的细节。

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吴克忠作为一名普通职工,二十多年如一日,对电力事业的挚爱,对用户的热忱负责,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其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精神,无疑值得尊敬。

然而,最感动笔者的还是他的幸福观。因为不忍影响他的工作时间,相约在一个晚上,我们与吴克忠面对面交谈。深夜11点多,我们谈及最后一个话题:在现今这个时代,你为什么要这样不计报酬地付出呢?他回答:“想想我自己的成长得到了社会的帮助,知恩感恩,今天能以自己的用心与细心换来居民的放心和安心,我心里感到充实、快活,晚上睡得踏实。”笔者注意到,他在诉说自己的心境时,神情中充满幸福感。

平时听多了一些人的抱怨:“百姓百姓百条心,烦。”可事实证明,吴克忠赢得“百条心”,凭的就是他的一份真诚。与百姓打交道,做群众工作,只要你真心相待,以他们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最烦人的事也就不烦了。

(原载2007年9月11日枟湖州日报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