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17519300000163

第163章 甘肃省歌舞团推出大型舞剧《箜篌引》

曾以舞剧《丝路花雨》名扬海内外的甘肃省歌舞团,坚持艺术民族化的方向,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又推出直接取材于敦煌壁画的5场大型舞剧《箜篌引》。这个剧目将在1987年6月正式公演。

《箜篌引》直接取材于敦煌壁画《善友太子入海品》,突出表现为人民谋福利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歌颂高尚纯洁无私的爱情。剧组的创作人员认真吸取了《丝路花雨》的经验和教训,为了在艺术上有新的突破,他们先后五次去敦煌,搜集资料,提炼主题,带着剧本和排练录像去征求专家们的意见,还到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新疆克孜尔洞窟,考察了各种雕塑舞蹈造型。目前,《箜篌引》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当记者向甘肃省歌舞团团长赵之洵提出创作《箜篌引》的动机时,赵团长说,《丝路花雨》已在国内外演出770多场,主角英娘已换到第6个了,可谓经久不衰。《丝路花雨》的成功,使我们明确了创作思想,这就是走民族化道路,以敦煌为重点,多侧面地表现古代和现代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当记者问到《箜篌引》与《丝路花雨》有什么异同时,赵之洵团长说:两剧都取材于敦煌壁画。《丝路花雨》情节完全是虚构的,主题是歌颂友谊;而《箜篌引》情节则不完全是虚构,它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故事,剧中交织着献身精神和爱情两条线。从戏剧冲突来看,后者比前者更单一、更集中一些,故事性、悬念更强些。从表现手法来看,前者以唐代舞为主,舞姿富丽柔美;后者以南北朝舞为主,舞蹈热情、奔放、有力。前者以大段大段的群舞取胜,而后者则有很多独舞和双人舞,侧重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更有内向性。赵团长最后说,我们的艺术探索是否成功,请专家和观众们评论。

(原载1987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