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17519300000049

第49章 内黄红枣真幸运(豫北纪行之三)

离开太行山上的林县,我们来到了地处黄河故道的河南省内黄县。在县委招待所,我们见到了县委书记吴天君。前一天,他去了新乡市一所大学洽谈一项科技合作项目。看他一副喜色,想必洽谈顺利。据说,这位35岁的县委书记,上任后第一次召开县直干部会议,就把几个迟到的局长、主任挡在了门外。他谈锋很健,接上话就说起内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内黄是沙区,有民谚:“紧关门子慢堵窗户,一年多吃二斗沙土。”通过长期防风固沙和农田林网建设,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推广麦棉套种、农林间作,内黄农村面貌有了明显变化。但由于工业不发达,尽管农林连年丰收,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多数却只能作为原料卖掉,使农村经济发展长期徘徊,成为农业的大县、工业的小县、财政的穷县。现在,他们认识到了乡镇企业的支柱作用,决心抓住有利时机,转变小农经济观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优势资源开发深加工增值和农工商一体化的路子。

机不可失,说干就干。他们以当地的棉花、大豆、玉米、花生为原料,新上了棉纺厂、植物蛋白罐头厂、日用化工厂和花生酱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内黄红枣。内黄素有“枣乡”之称,枣树栽培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其枣个大肉厚、酸甜可口,被誉为“东方宝果”。目前,全县枣林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枣树近500万株,年产量达2000多万公斤,为全国之冠。但是,由于加工能力不足,大量的优质红枣被廉价卖掉——眼看到手的钱却被别人拿走了!吴天君告诉记者,不久前,县委、县政府专门设立了红枣系列开发领导小组,决定进一步扩大红枣深加工规模。据介绍,该县与北京一家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的高档饮料枣茶独具风味。最近就要进入市场,我们有幸品尝了试产的枣茶,味道实在好极了!

在红枣产业的带动下,全县整个农副产品加工方兴未艾。围绕粮食、棉花和林业生产,相继发展了面粉、食品、饲料、酿酒、榨油、木器加工、工艺柳编等系列加工工业,还计划建立棉花、果品、粮油、畜禽四大系列开发公司,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通过社会化服务,使农工贸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与此同时,加快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分流步伐,鼓励机关干部有组织或自愿留职停薪跨行业经办、承包、租赁、创办乡镇企业,使经济再上新台阶。

(原载1992年7月21日《光明日报》,与谷文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