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17532300000042

第42章 袁老匠心谋良策

北京西城区,有一座京韵十足的普通四合院。这里住着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袁宝华同志。

3月2日早8点30分,我们按响了袁老家的门铃。

这四合院的房间成凹形,房前的长廊用白框玻璃窗封闭,十分规整。

为袁老开车的刘师傅将我们引入了幽静雅致的书房。

东墙上,一幅笔锋遒劲的条幅特别引人注目——“俯仰无愧天地”。其意境慷慨苍然,催人奋进。

西墙上,挂着一幅敬爱的周总理笑容可掬的速描画像,李琦的笔法精当传神。画像和条幅交相辉映,满屋生辉。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多年的袁老,一直刻意追求周总理的高风亮节和严细作风。

不一会儿,袁老健步走进书房,满面笑容地同我们握手问候。75岁的袁老身材高大,身体硬朗,鹤发童颜,话语浑厚有力。崔克俭总编辑先向袁老拜了个晚年,袁老连连拱手说:“谢谢!谢谢!”之后,崔总编向袁老简单介绍了《改革之声》杂志的情况,并提出请袁老担任《改革之声》杂志的名誉顾问,袁老欣然接受。

袁老耐心地打听了辽宁的工业发展情况之后,看了看表,站起身来,诚恳地告诉我们:“本来应该好好谈谈,但今天中顾委有个重要会议,我得去参加,很抱歉。”

我们起身告辞,同袁老一起走出书房。袁老在轿车里,慈祥地向我们挥手告别,连说:“欢迎再来!”

望着远去的轿车,我们欢欣之余,又感有几多缺憾。袁老在中国企业界久负盛名,享有很高的声望。此次拜访,我们本想就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外部环境问题向他请教,可惜……

第二天,我们到国家计委,找到了袁老的秘书齐鸣秋同志。说明来意后,齐秘书告诉我们:“袁老这几天很忙,他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最近几次厂长座谈会大家反映的情况,提出了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意见。这份讲稿送给你们。”

翻开袁老的讲话稿,顿觉一股春风扑面而来。一行行铅字跳入眼帘: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外部环境的8条意见:

第一,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条,是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只有做到这一条,才能够真正落实企业的自主权。对企业自主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规定,但实际上放下去又收上来,落实的不多,企业意见比较大。政企分开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核心是保障企业自主权。也就是说,要改变企业的地位,把企业从政府附属物的状况下解放出来。我们的国营企业,决策权都在上头,办企业越来越像是办外交,“授权有限”。真正要把国营大中型企业搞活,必须走党政分开、两权分离的道路。

第二,轻赋薄敛,减轻企业负担,培养国家财源。解决财政困难,只有开源节流,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不要给别的,给了自主权,就可以增加财源,同时,要坚决堵塞利润流失的漏洞,坚决与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作斗争。

第三,稳定政策,坚持并完善承包制,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在治理整顿中,要治理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调整经济结构。紧缩了银根,市场疲软了一下,有些企业在困难中趴下了,而以首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却在困境中发展。首钢实行了承包制以来,实现利润平均每年递增20%,1991年计划仍然是增长20%。而且在分配上向发展生产、增加积累倾斜,对个人分配也注意留有余地,不把奖励基金都分配掉。首钢取得了高速度、高效益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给了政策,让承包。稳定政策,还包括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认真贯彻《企业法》。

第四,大力调整结构,是治本之道。在增量的投入上,实行重点倾斜政策,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存量的调整上,实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方针,实行转产、兼并、联合,发展企业集团,组织专业化协作,不搞“小而全”、“大而全”。企业的产品结构,要按产业政策调整。

第五,整顿流通秩序,打破各种各样的封锁,认真搞活流通。现在,不光是地区封锁,行业也有封锁,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很不利于保持全国正常的经济联系,在这方面,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需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包括解决“三角债”问题。

第六,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国家要抓紧当前这个好的时机,采取坚决措施,搞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再不动手就会失掉时机。企业要搞技术改造,就需要投入,需要资金。现在看来,一是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而且折旧基金不应该有任何税负。二是要提高企业留利水平,保证生产发展基金。三是降低技术改造贷款利率,原则上要让企业还得起,有利可图。四是发行债券。经过批准,还可以发行股票,这件事可以试行。

第七,要进一步配套改革,包括企业改革,计划、财政、税收、金融、劳动、工资、外贸、商业、物资、物价改革等等。要进一步对外开放。许多企业反映,现在卖一台机器出去容易,但要出国提供维修服务就困难了,三五个月不一定办完批准手续。我们要真正到世界市场上去,没有相应的进一步开放的政策措施是不行的,否则只能自己封闭自己、自己捆绑自己。

第八,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在治理整顿以前,国民经济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宏观调控软弱无力。在这个问题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全国一盘棋,不能各行其是。国务院曾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大的管住,小的放开”。这本来是指一些大的建设项目、大的政策要管住,后来误解为把大中型企业管住,使得大中型企业没有活力。现在看来,大的当然要管,而且要把它管好,搞活;小的也得管,而且要会管、严管,但不能把它管死。要掌握好这个力度、火候,就要立法,依法办事。

除了上述8条之外,还有社会风气、廉政建设、勤俭节约、自力更生、思想教育、职业道德等等,都属于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范围。

这些凝结着袁老心血的肺腑之言,正是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妙方、良策。